【文耕不染】文字说泰山
【泰,小篆写法,峄山刻石】
泰山,五岳独尊。
祭祀,国之大事。
封禅,即天子到泰山祭祀。
祭天,要上告于天,需到山巅。
祭地,则降禅除地,脚下小山。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泰山封禅,由此而来。
问题是,为何非要到泰山封禅?
【泰,演变,国学大师网站】
我们可以看出,泰,没有甲骨和金文写法。
最早称之为泰山的可能就是孔子的:登泰山而小鲁了。
《说文解字》中列出了一个古文字,即夳(比太多一点)。
古文字中,大,太,夳,泰相通,互为异体。
在文献古籍中,也将汰当作泰用。
【说文解字注,泰,夳的解释】
说文解字中对泰的解释为:滑也。
就像双手相拱,有水流下,表示通达之意。
按此理解,汰和泰确有相似之处,
都从水,从大(或太),只不过,泰多了两只手。
周易当中的泰卦,表示通达,顺畅,
那种感觉就像洗手,水顺流而下那种畅快。
因为祭祀是要沟通天地,上达天帝的,
必定要到通彻之地,泰山是也。
【周易,泰卦】
另外,通彻,通达之意在周易泰卦中也有体现。
地天泰,内卦的天向上升,外卦的地要下降,
多顺啊,所以,地天泰,都各归其位了,也就安定了。
所以,泰卦的卦辞:小往大来,吉,亨。
由此可见,周易当中的泰卦的意思倒是很符合说文的解释。
泰当作安讲,比如有:国泰民安,三羊开泰等。
当然,如果从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还可以看到泰的其他理解。
如下:
【王力,《古汉语字典》,泰】
古籍中有四种理解,没有一个是大意,
这也符合泰山的实情,
泰山的海拔本来就不高(1524米),
还没有北京的灵山高呢(2303米)。
但是,为什么泰山如此重要,竟享五岳独尊之美名?
这个肯定要从文化层面找原因了。
【泰山,五岳独尊】
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上有神仙,最重要的一个神仙就该是东岳大帝和泰山老奶奶了吧。
后来,我检索了一下,
泰山上的重量级神仙好几位,而且各家各派都有:
第一个:东岳泰山天齐 仁圣大帝,姜子牙封的。
第二个:七真殿,又名吕祖殿。殿内原供明代彩塑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及吕祖弟子柳树精、苗庆、焦成广、济霄堂等七真像。
第三:武圣关公。
第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也就是俗称的泰山老奶奶吧。北京的妙峰山也有碧霞元君的供奉。
可见,泰山汇聚各路神仙,凸显重要位置。
除了泰山供奉东岳大帝,
全国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东岳庙,
最重要的,应该是北京的东岳庙了。就在朝阳门外大街上。
【东岳庙,北京】
北京的东岳庙是元朝期间兴建的,
大家都知道元世祖和丘处机的传说吧,
所以,元朝兴建道家场所就不足为奇了,
到今天,恢复后的东岳庙依然建筑庞大,规格高级。
就因为东岳大帝权力很大,
据传,东岳大帝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
所以在上层和民间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圣诞的日子,
前来祭祀烧香的人更是人流如织。
泰山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深层信仰当中,
再加上本身自然风景独特,更引得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去泰山,除了要看这里的景观和古迹之外,
还有一件文物不得不看,甚至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那就是泰山刻石(见附)。
具体位置就在岱庙主殿下面的台阶旁,
很不起眼,如果不留意,很容易错过。
综上。
泰字形通汰,太,
之前叫岱,读音也是相通的。
本意为通达,通畅,
引申为安定,平安。
【王朝辉,微信头像】
一王姓好友,痴迷作诗,号称快手老王,
结合泰字,赋诗两首,引录如下:
其一,说泰
作者:王朝辉
泰之通
顺之道
禹之疏浚
田得以润
民得生兴
国得成型
国泰民风
水之顺应
川之化形
各归其流
不以浪兴
泰昌有序
万物平成
追求巅顶
则失泰庭
祈求众泰
方获德馨
其二:泰山赞
作者:王朝辉
岱宗久成形
巍巍顶太冲
青鲁情未了
念念护苍生
曾有封禅日
祭语诰天听
均言自功盛
少有体天兴
故有玉皇顶
观日难成行
皆为预后者
人世当自惊
当体天行意
德备佑苍生
不见泰山云
浩瀚引人行
多少浩然客
青岱久欲停
圣子观悟小
俗梦白玉京
不为天霄殿
存心在天行
噫兮泰岳处
虔心云海庭
以下为附
附1:描写泰山的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3、《泰山梁父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5、《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6、《四愁诗》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摇。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7、《游泰山》
唐·李白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8、《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9、《雪中望岱宗》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10、《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11、《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12、《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13、《郑生至自泰山》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附二:泰山刻石拓片,宋拓53字本,二玄社出版。
【泰山岱庙内的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
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
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即本文所展示的拓本)
摹刻本中,现存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1987年泰安市博物馆复制秦刻石全文立于岱庙后寝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