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地僻人稀,欲成丰大之邦,敦上礼之俗,似亦难矣。然能省其虚费,裁其繁文,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则糜费少而器物多,国家之富可致也。且不纵欲而轻生、营私而罹死、远游他乡、贸居人国,而惟父子相依、兄弟是恋、重死而不远徙,则康乐和亲之世可臻也。以故“媚我君王,念兹土宇”,虽有舟舆,不肯远适异国以离父母邦焉。朝廷深仁厚泽沦肌浃髓,恩同父子,谊若弟昆,是以叛乱顽徒悉化为良善,虽有甲兵亦无所陈之矣。如此上恬下熙,民安国泰,使复行结绳之政,乐太和之风,亲亲长长,宅宅田田,甘其饮食,美其衣服,于以安居而乐俗,敦厚以成风,又何患国小民寡难以惇大成裕、仁厚可风哉?第见民爱君如父母,君视民如子弟,中心耿耿,系念殷殷,纵顷刻之别离亦不忍也。虽邻国在即,举目能窥,鸡犬相闻,倾耳可听,而民则自少至壮、自生及死不与邻国一相往来,此盖民之感恩戴德、沐化涵情于君上者深矣!是以安无为之治,享有道之天,而不肯一步稍离。如此则国岂犹患小,民岂犹患寡哉?势必声教四讫,风声远播,而天下归仁,万国来同也。

  此喻年老精衰者修炼之法。夫人到老来精气耗散,铅汞减少,欲修金丹大道,亦似难乎其难。不知金丹一事非属后天精气,乃是先天铅汞。得其至一之道,采而取之,饵而服之,不论年老年少皆可得药于一时半刻,成功于十年三月。特患不闻先天真一之气,徒取服于后天有形之精,不惟老大无成,即少壮之士亦终无得也。惟下手之初勉强支持,使手不妄动,足不轻行,目不外视,耳不他听,口绝闲言,心无妄想,自朝至暮涤虑洗心,制外养中,退藏于密,不使一丝之牵,不令半毫之累,积之久久,诚至明生,自然目光内照,耳灵内凝,舌神内蕴,心灵内存,四肢舒徐,头头合道。此喻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然后用之无不足也。民比身也。人到老来莫不畏死情极,好生心深,然畏死而不知求生,徒畏亦无益耳。惟谨慎幽独,时时内观,刻刻返照,不离方寸之中,久则致中致和,虽天地可位、万物可育矣,何况近在一身而有不位不育者乎?此立玄牝,养谷神,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惺惺常在,守之不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即常应常静,无文无武,所谓“动观自在,静养中和”者此也;固不事河车运转、斗柄推迁,又无须戡乱以武、野战则宜,守城以文、沐浴为尚,取喻于临炉进火、用师克敌也。此清净而修之法,非阴阳补益之工,不但老人行持可得药还丹,即少年照此修持亦可绵绵密密,不贰不息,上合乎于穆之天。第躁进无近功,急成非大器,惟优游餍饫,如水之浸润,火之薰蒸,久则义精仁熟而道有成矣。故“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也。且夫进退升降、朝屯暮蒙之法,太上前已喻言:“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足见临炉采药行火,特为后天气拘物蔽深者立一法程,倘不如此,则凡气无由化,真金不可还也。若能静养为功,不施烹煎之术,惟守虚静之中,则不知不觉,无为无思,自然浑浑沦沦,纯乎以正,默然合天,不待言思拟议而与天地流行无间。此即“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不立文字,不假言诠,而“善记不用筹策”也。“甘其食,美其服”,即精贯于中,气环于外,内甘而外美,有不可名言者。“安其居,乐其俗”,则中心安仁,随其所之,无不宜也。修炼至此,了了常明,如如自在,对境可以无心,遇物何能相染?虽有所见所闻,亦若无见无闻,绝不因色声而生其心,故曰“邻国相望,不相往来。”此无上上乘、无下下乘、玄之又玄、妙而又妙之功。呜呼!学至于此,与道大适矣。

  若论修道,古有两等修法:有清净而修者,有阴阳而补者。清净而修,即炼虚一著,不必炼精炼气为也。然非上等根器不能语此。若果根蒂不凡,从此一步做去,俱是顺天地自然之道,不似吾师今日之教尚多作为也。盖人身之中原有阴阳坎离、乾坤阖辟、日月水火、升降进退之机,犹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无须为之推迁,但只一正其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气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如乾坤之阖辟、日月之往来、水火之升降、阴阳之否泰进退如此而已矣;虽有火候,不过清心寡欲,主静内观,使真气运行不息而已;虽有进退升降,不过以真水常升,真火常降而已;纵道沐浴,亦不过惩忿窒欲,涤虑洗心,令太和在抱而已;虽有得药成丹,亦不过以神为父,以气为母,两两扭结一团,融通无间,生出天地生我之初一点真灵,即所谓离宫之真精,又谓人身之真汞;以我神气炼此一个真汞,结胎成婴,日后生出阳神,官骸血脉、五脏六腑、毛发肌肤、灵明知觉,无一件不与人肖,分之可化为万身,合之仍归于一气,要皆自神父气母两两交媾而锻出这个真汞之精以为阳神者也。然此真汞须有生发之候,盖心为五脏之中气,中气一升,五脏之气随升,中气一降,五脏之气随降,其生也由于真汞之动,其息也由于真汞之静,要之动静升降皆属自然之道,惟顺其自然之运用可矣。但此步工法,自古神仙少有从此一著下手者。盖以清静之道听其自然、顺之不逆,非上等根器不能,且亦见效最迟,不若阴阳两补为较易也。何谓阴阳两补?必先识得太极开基,先天一阳发生,然后将我这点真阳之气投入丹田之中,犹父母交媾,精血合作一团,入于胞胎之内,此为先天真种种在乾家交感宫,日运铅汞,渐生渐长,他日出胎,方成脱壳神仙。若无此个真种,是空炼也,虽有所得,亦不过保固色身,不能生出法象也。知之否?有此一点真阳之气入于胞胎,然后加以神光下照,久之真阳有动机,不妨将坎中之水引之上升,离宫之火导之下降,直将色身所有阴滓尸气炼化,只取得一味真气配我灵阳,合而为丹,养之为神,可以飞升变化,然此亦自然之道也。凡人落在后天,神气多耗,年华又老,犹走路之人离家已远,不得不从远处回来,所以必要费力也。夫以神气两分,不能合而为一,日间打坐必用一点意思、几分气力,将我神气两两入于丹田之中,不许一丝外走,一息出一息入,我惟顺其呼吸之息,自一而十,自十而百,而千而万,在所不拘。如此紧闭六门、存神丹扃作一阵,然后外息暂停,真息始动。我于此又温养一阵,然后真阳之气蓬蓬勃勃真如风涌云腾一般,我急忙开关引之上升,其升也以神不以气,但须凝神了照尾闾一路之上足矣。到得真气冲冲,温养片刻,然后下降。总之真阳初动,必须用点气力,然后可升可降。盖以凡身浊气太重,必十分鼓荡,乃能祛其尘垢,而后有清清白白之神气,为我炼成丹本。所以古人云:“始而采药,非用武火猛烹急炼,则真金不能出矿”,此武火所以名为野战也。至于升降已毕,丹田气满,心神安泰,然后以炼虚之法顺其气机而为之足矣。此虽勉强,亦是自然当如此勉强者,生须照此行持可也。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生命之形·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天地自然是生命的根,社会是人生活的家,人要适应自然,才能生生不息:我要适应社会,才能健康长寿. 自然是自在的,绝不会主动适应人,社会是文化营造的,和与不和,有利于健康长寿还是危害健康长寿,则在文化精 ...

  •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中卷→还源篇

    还    源    篇 <还源篇>,宋·石泰撰.<修真十书>卷二收录,元代俞琰撰<席上腐谈>认为其文辞格调与白玉蟾无异,疑为白玉蟾撰. 篇首有石泰序,谓昔年于驿中遇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揭怀玉. 夫道者,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夫道者,天下人物共有之理也.以此理修身,即以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物蔽,知诱情生,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祛诸缘,外祛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是未离母腹时),乘乘兮( ...

  • 道德经讲义-第十章 专气致柔-道德真源

    此章开口即说炼精化气之道.既得精气有于身,即要一心一德而不使偶离,离则精气神三宝各分其途,不能会归有极以为炼丹之本.故太上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夫营者,血也,血生于心,魄藏 ...

  •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悟读述杂【80】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悟读述杂【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