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 X证书制度看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增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获得学历证书基础上,支持学习者通过其他途径的学习与培训,获取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专业能力和可选择的单项技能培养相结合,以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具备智能化生产环境下所需要的复合型能力,其旨在强化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供给的耦合,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大力推动实施1+X证书制度,目的在于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培养目标受“功利主义”与“效率主义”双重制约,“短视”问题突出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球化产业链整合与能源互联,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等,对全球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为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分享、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思想上的根植、更加强调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功利主义”和“效率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是根植于产业的教育类型,但现行职业教育的“短视”体现在培养目标层面仍然走不出“精英主义”“应试教育”的泥潭,没有按照技术技能人才的长远发展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支持职业教育人才逐级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无法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在效率主义的驱使下,职业教育被肢解为若干环节,按照一致的节奏和统一的程序,牺牲了职业教育学习应该具有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二)人才标准受“学科主义”与“标准主义”影响,学习者技能发展受到压抑
首先,人才标准深受“学科主义”影响。从学科视角来看,人才评价的标准在于是否具有完整的学科知识,而对知识是否具有职业适应性关注偏少,体现为按照普通高校的标准招聘教师,强调教师的学历要求;按照学科完整性的要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的全面性要求梳理课程内容;按照是否完成学科知识的构建来评价学生。其次,人才标准深受“标准主义”影响。在“标准主义”影响下,职业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被人为割裂,学习者无法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中探寻未知的世界,技能发展的需求受到压抑。由于职业教育的学习者缺乏整合性的、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任务,无法真正完成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导致思维意识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技能锻炼得不到有效关注。
(三)培养方法受“学习空间”与“校企合作”支持不够,培养过程刻板单一
职业教育所关注的技能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独特的学习空间,其基本形态是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受到职业教育人数增长速度、实训设备对接工作设备的周期、专业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训建设还跟不上学习者的需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通过校企双方深入的合作,全方位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在校企合作领域,企业一般会为学习者提供观摩、跟岗学习、顶岗实习的场所。然而,一旦校企双方在利益上无法形成一致,企业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自身的需求,学校也未能因校企合作而带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更多投入,将导致双方存在不同角度的“壁炉现象”。校企合作无法真正支撑学校的高品质育人。也正是这种实训场地的缺失和校企合作水平没有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导致职业教育的课堂还停留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之中,教师按照课堂教学的模式,简单封闭地执行知识性的教育,学习者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围绕职业技能形成所需要的高品质、多样态学习无法实现。
(四)人才评价受“纸笔考核”与“片面主义”约束,优质学习者难以脱颖而出
关注公众号看专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