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作家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写到: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它有黑暗,有花火;有灾难,也有希望。”
所谓人生,就是一次次破碎和一次次重生吧。
诚然,生活从来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难处和烦忧,都有躲不开的疲惫和心累。
谁都不比谁更容易,就看你如何面对。
而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1
不执着,是修养
《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要从梁亦清和他的奇珍斋开始。
梁亦清是一名回族的雕玉高手,经营着一间玉石工坊,取名奇珍斋。
年逾40的梁亦清,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没有儿子。
但是家传的手艺人有一个“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别人急的不得了,可是梁亦清非常淡定。
直到一天,他的回族同胞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了他家,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梁亦清的玉碗,为了赔罪,他毅然决定留在这里,做了梁亦清的徒弟。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震古都的“玉王”韩子奇。
韩子奇很有天赋,梁亦清便把自己一身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有一次韩子奇去蒲老板那里送货,发现师父以十几块卖给蒲老板的玉器,蒲老板转手就翻十倍卖了出去。
韩子奇心里特别不平衡,回来就和师父吐槽这件事情,可是师父并不生气,他并不执着赚钱这件事情。
他对韩子奇说:
人家是买卖人,动口不动手;咱是手艺人,动手不动口。三百六十行,各占一行,谁也甭眼红谁,谁也甭小瞧谁。
做买卖的,兴许一口吃成个胖子,发了大财,要是流年不顺,一阵风兴许就给吹倒了爬不起来,他连个糊口的本事都没有。
手艺人呢,凭手艺吃饭,细水长流,甭管遇上什么灾荒年月,咱有两只手,就饿不死!
梁亦清一生清贫却很幸福,原因就是他的不执着,看破了名,也放下了利,追求的是自己心中的踏实,勤勤恳恳工作。
不执着不是懦弱忍让,不是讽人之能,嫉人之才,而是察人之难,扬人之长的修养。
如此就不会患得患失,是肯定自己,也是承认他人。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
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人完全满意,强者从不执着外境,只是努力生长。
2
不纠缠,是智慧
梁亦清死后,和他合作的蒲老板趁火打劫,以合同中的宝船没有完成,要付买家三倍赔偿金为由,把他的奇珍斋洗劫一空。
妻子白氏哀求很久,也没有阻止蒲老板打着道义的名号,做着丧尽天良的行为。
而徒弟韩子奇,一反常态,他不仅没有责怪蒲老板,而是请他高抬贵手,收他为徒。
他太知道蒲老板贪婪的心思,于是用继续完成宝船为条件,投其所好,加入了他的汇远斋。
他的这一行为让师娘和师妹气愤到了极点,也把他一并纳入仇人的行列。
她们又哪里知道,韩子奇有自己的打算。
在汇远斋这三年,他不仅提前完成了师父宝船的遗愿,更是处处留心他们的生意经。
蒲老板本不想让他学习这些,却被他在端茶倒水、言谈送往之间偷偷学去了。
交宝船之时,他用署名的方式,摸到了洋庄买卖的门道,三年之后,他离开了汇远斋。
这时候的他,再也不是三年前任人宰割的小徒弟,他把奇珍斋的字号重新打了起来,直接和洋人做起了玉石买卖。
韩子奇用了十年的时间,让奇珍斋名扬四海,而自己也成为了富甲古都的收藏家。
莎士比亚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韩子奇懂得,与其纠缠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如去做一些让现状变好的事情。
人生最危险的敌人,不是你眼中最坏的别人,而是纠缠烂事的自己。
不纠缠,不是放弃,而是深谙及时止损的智慧。
越是聪明的人,越不纠缠。
3
不抱怨,是成熟
在韩子奇家中,有一个人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在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孩子们都叫她姑妈。
“九一八事变”时,姑妈不幸与家人失散。在寻找家人的路途中,她来到韩子奇家,本想讨一点饭吃,韩子奇可怜她身世悲惨,把她留了下来。
姑妈就这样在韩子奇家当着保姆兼管家的角色,她分文不取,尽心尽力照顾他们一家人。
即使在饥荒年代,她总能让有限的食材,最大限度地填饱大家的肚子,也能把拌黄瓜和土豆丝做得口口入味。
韩子奇的女儿新月过生日,即使条件有限,她做的生日面也是相当的讲究,面又细又劲道,卤汁有香菇、口蘑、木耳、虾仁、黄花菜、玉兰片......
大家都不知道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在无货不缺的商店买到这些原材料。
她就是这样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家付出着。
姑妈也是这个家庭的润滑剂,每当韩子奇和韩太太吵架,她总能巧妙地化解两个人的矛盾。
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在付出,从没有对自己命运的悲苦,抱怨过一句,她太懂得只有给自己留一个念想,才能好好活下去。
安东尼·罗宾曾说:
“不要抱怨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因为一点也没有用,改变自己对生活的设想,才可以真正解除痛苦。”
不抱怨,才能在泥泞中跋涉,在阴沟里上岸,让生活充满希望。
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
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抱怨。
4
不完美,是生活
韩子奇最疼爱的人,就是他的女儿韩新月。
新月美丽、善良、懂事,学习成绩还特别优秀,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新月与年轻的老师楚雁潮相遇,两个人互相欣赏,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近。
一切看似很完美,新月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可是生活的打开方式,就如霍达在书中说的:
“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不久,新月就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
她不得不休学,住院休养,也正是这个磨难,让楚雁潮和新月冲破师生的忌讳,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可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顺利,按照穆斯林教规,楚雁潮和新月因为民族不同,不能恋爱更不能结婚,因此韩太太极力反对他们交往。
新月本来身体就孱弱,经历初恋的挫折后,又意外得知自己并非韩太太亲生的悲惨的身世,更是一病不起,最终药石也罔效。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新月短暂的一生都是悲剧的,无论是成长,还是爱情。
但面对生活的不完美,新月的选择是勇敢接受,并尽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
当初韩太太阻挠她高考,她很难过,却没有因此妥协,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最心仪的大学。
面对爱情的重重困境,无论是民族的禁忌,还是生命的短暂,她也义无反顾,给予对方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
后来生病躺在病床上,她仍然关心着班级里话剧排练的进度,依旧努力完成自己的翻译任务,纵使生命进入倒计时,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热爱。
新月的一生,并非缺憾和无奈,而是以另一种充满力量的、坚强的方式得以圆满。
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尽可能改善那些能改善的,就是与不完美的生活,握手言和。
毕竟,那曾经使我们悲伤的不完美,也是我们最爱的生活。
有人说:“生活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笔,每个人也都有认为不尽如人意的一笔,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
面对世事沉浮,不执着,做好自己当下能做的,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身处人生困境,不纠缠,吸取教训放下过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心临烦恼苟且,不抱怨,微笑从容每一天,就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无论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原谅并接受一切,努力且积极地活着,就是完美的生活。
共勉。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