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农业的春天来到了——访市关工委科技委主任刘亦可

——访泸州市关工委科技委主任刘亦可

陈锡烈/文

仿佛一夜间,不少新名词从新希望的田野上生长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互联网十现代农业,“公司+合作社十农户”……如同一只旋转的万花筒、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新词语反映出一个信息,中国迈进农业现代化道路,迎来一次历史性变革。一个春天来临,面对农业现代化大战略,作为正在转型的泸州农业,既是机遇,还是挑战?泸州的农业将向何方?最近,《泸州新农村》采编人员带着几个问题,同泸州市关工委科技委主任刘亦可“面对面”,展开一次深入对话……

《泸州新农村》记者:你从1995年担任泸州市农经委副主任后任市委农工办主任,就同“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不解之缘,无论以后担任泸州市农业局局长还是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均对“三农”情有独钟,应该说你对泸州农业发展进程有所了解?

 刘亦可:泸州市地处川南,拥有长沱两条大江,四季分明,适合农作物生长,一直是传统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从个人经历讲,奋战农业战线20余年,只能是对农业略知一二。根据我的看法:泸州市的农业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以粮为纲,几乎沿袭着几千年农耕文明;二是进入2000年新世纪,农业开始结构性调整,发展多种经营,以农民增收为主;三是2010年以后,迈进现代农业,推进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采用现代科技和营销的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为主,使泸州农业有很大发展。

  《泸州新农村》记者:川南大地,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加之勤劳的村民,农业一直处于四川省前茅。据你所知,泸州市农业在以走过的阶段中,可有以称做“亮点”的地方?

刘亦可:2007年至2008年我在农业局任职,当时泸州的农业正搞得有声有色,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领导下,市农业局开展了“四大战役”,可谓前所未有:一是发展酿酒红粱,大部分提供给泸州老窖酿酒,从5万亩起航,一直发展到50万亩,今天已达60万亩;二是创合江荔枝(带绿)的品牌,培养出世界上最晚熟、最优质、最昂贵的“世界三最”荔枝名牌,获2008年8月“奥运水果”,作为奥运会特供水果;三是建设了长江沿岸10个千亩以上蔬菜产业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四是试验推广100万亩稻田饲养生态鸭,每亩稻田投放20只鸭子,靠吃稻田里的青草、害虫、水生物成长,走绿色食品道路。

《泸州新农村》记者:当前,泸州市农业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原来的优势随着其他地方的追赶,不再具备有竞争力,但新的前进方向又没有明晰形成,似乎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刘亦可:我同意你的观点,泸州农业的确进入徘徊期,有几个难点应该充分认识:目前,中国农业发展处于新常态,经营模式不再是“一家一户”,“企业化”和“规模经营”形成主流趋势,泸州的优质粮、果蔬、林竹、畜牧等所谓的8大产业,至今无一能叫响全国的产业和产品,缺乏全国性的品牌;泸州的现代农业刚起步,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尚有70%的设施农业利用不充分或处于闲置状态,有专家喻为“不种粮就是现代农业”;因市场和资金的制约,不少农业企业经受着生存压力,举步维艰,用老百姓的说法叫做“磨骨头养肠子”,“吃甘蔗吃一节剥一节”,要想把企业做强做大谈何容易?尽管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农业企业运应而生,如农电商、观光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但实力不强,竞争能力弱,经常是开开停停;城市的不少房地产商挺进农业,却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农业用工工资持续上涨,使农业成本上升,造成投资损失,继续投资农业的信心不足,也是进退维谷。

《泸州新农村》记者: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两重性,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市拥有那么多优势,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争取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书写出泸州农业新一页?

 刘亦可:新的农业转型期,泸州市保持原有的优势外,还带来新的优势,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市已进入农村改造和建设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住房、水利)、基本农田、农村生态等建设全面启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二是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推进,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农村深化改革,最近中央出台了农村土地“三权”分设的改革意见,农村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地都在探索以村为单位组建集体经济性质的股份公司,农民转变为股东,将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大举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四是我市已进驻一批国内知名农业企业,如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产业园,集冷链、储藏、加工、信息、物流、营销、展销为一体化经营。今后,这类企业将大量涌进,开辟出一条新的农业发展之路。

  《泸州新农村》记者:每当跨进新的发展时期,全社会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必须抛弃旧思维,才能够进行创新发展。今天,泸州人要从那些方面去解放思想?

     刘亦可:多年中,我市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还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次于城市经济低速前进。当今,农业正面临转型期,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必须要进行一次大的思想解放。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转变几千年农民就是种地的意识。农村城镇化势不可档,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增多,成为空壳村庄,严重缺乏劳动力,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地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打破家庭为主的小生产方式,让有资本、文化、理想的人办大农业,造就一大批农业企业,培养一大批新的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二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彻底摒弃传统农业观念,用工业的理念,用市场的思维,农牧结合,种养加销游等深度融合一体化经营,运用现代科技,采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绿色产品、康健服务产业、观众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泸州新农村》记者:创新是一切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实现新时期农业转型同样重要。那么,根据你的研究,泸州农业应该从哪些方向创新呢?

 刘亦可:我“涉农”14年,至今对泸州农业是念念不忘。如何创新?提几点建议供探讨:首先,要在农业经营机制上创新。近年来,农业有一个“误区”,认为讲规模经营,就是土地流转越多越好,摊子越铺越大才行。在丘陵地区,土地零星分散,使用机械化耕作难,必须大量靠劳动力作业,而农业用工工资持续攀升,造成农业成本很高,农业产出收益入不敷出,现在不少城市工商业主转向投资农业而饱尝其苦果。所以,我主张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合理利益机制来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实现多赢格局。泸州市森海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与农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毛叶山桐子木本油料作物,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回购产品,农民出土地、种植和管理,收益农民得大头,深得农民欢迎,从2014年开始到今年底,在叙永县、古蔺县及云贵周边县栽种毛叶山桐子达10万亩。其次,要在农业经营方式上创新。通过创建经营和服务平台,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如泸州绿威公司发明出酒糟和粮食配混饲料,依靠自己研发的高温发酵、强酸杀菌的两项尖端技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零残留,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益,将此技术和经营方式组织农户和业主发展家庭农场养殖生态猪鸡鸭,种植生态蔬菜和水果,现已我市及周边地区建立起20多个示范基地。再次,要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创新。目前一些肥料、农机、农具等相关企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服务农业的领域变窄,这些企业正在探索走一条科技与生产经营集合发展的路子,围绕一个产业和产品打造优势和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北京雷力集团是一家全国海藻生物技术领先的科技型企业,现正在谋划与我市金土地农业公司共同种植红粮、优质水稻,从土壤、品种、肥料等各环节实施农业平衡技术,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还有,要在农产品流通上创新。互联网十现代农业在我市已蓬勃兴起,但多数农电商还不能正常经营,其原因是农产品品牌少、规模小,农村交通不畅运距远,物流成本大。古蔺县供销社通过在村办综合服务站、“微性流动农超”,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农产品走向城市的通道,逐步显现出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刘亦可:我“涉农”14年,至今对泸州农业是念念不忘。如何创新?提几点建议供探讨:首先,要在农业经营机制上创新。近年来,农业有一个“误区”,认为讲规模经营,就是土地流转越多越好,摊子越铺越大才行。在丘陵地区,土地零星分散,使用机械化耕作难,必须大量靠劳动力作业,而农业用工工资持续攀升,造成农业成本很高,农业产出收益入不敷出,现在不少城市工商业主转向投资农业而饱尝其苦果。所以,我主张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合理利益机制来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实现多赢格局。泸州市森海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与农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毛叶山桐子木本油料作物,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回购产品,农民出土地、种植和管理,收益农民得大头,深得农民欢迎,从2014年开始到今年底,在叙永县、古蔺县及云贵周边县栽种毛叶山桐子达10万亩。其次,要在农业经营方式上创新。通过创建经营和服务平台,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如泸州绿威公司发明出酒糟和粮食配混饲料,依靠自己研发的高温发酵、强酸杀菌的两项尖端技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零残留,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益,将此技术和经营方式组织农户和业主发展家庭农场养殖生态猪鸡鸭,种植生态蔬菜和水果,现已我市及周边地区建立起20多个示范基地。再次,要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创新。目前一些肥料、农机、农具等相关企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服务农业的领域变窄,这些企业正在探索走一条科技与生产经营集合发展的路子,围绕一个产业和产品打造优势和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北京雷力集团是一家全国海藻生物技术领先的科技型企业,现正在谋划与我市金土地农业公司共同种植红粮、优质水稻,从土壤、品种、肥料等各环节实施农业平衡技术,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还有,要在农产品流通上创新。互联网十现代农业在我市已蓬勃兴起,但多数农电商还不能正常经营,其原因是农产品品牌少、规模小,农村交通不畅运距远,物流成本大。古蔺县供销社通过在村办综合服务站、“微性流动农超”,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农产品走向城市的通道,逐步显现出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来源:《泸州新农村》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