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女儿做实验30年,这位匈牙利父亲培养出了'神童三姐妹'
在这个世界上,你相信神童存在么?
有位心理学家不仅对这一观点嗤之以鼻,他还坚信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位心理学家不惜用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一场为期近30年的实验。
在这场被认为是匈牙利历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实验中,当事人得出结论:虽然人的天赋很重要,但是天赋未必需要时刻运作。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故事还要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
心理学家László Polgár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世纪60年代的匈牙利,有一位名叫斯洛·波尔加(László Polgár)的心理学讲师,他读了许多心理学家的著作,并对领域内各类有关心理学的实验都极为关注。
一次,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BroadusWatson)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孩子培养成优秀学者或是超级罪犯。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华生找来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进行了项名为“小艾伯特实验”尝试。他试图证明只要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就能够让婴儿顺从实验者的意愿,恐惧任何原本不会害怕的东西。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婴儿实验”
图片来源:Timeline
就在大多数人对华生颇具争议的出格的行为大呼荒谬时,远在匈牙利的拉斯洛·波尔加却对此颇为心动,甚至决定拿自己的孩子做“培养天才”实验,人称“波尔加实验”。
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拉斯洛·拉斯洛三个孩子的一生,并让他成为闻名于国际象棋界的“波尔加三姐妹”的父亲。
波尔加和三个女儿
图片来源:chessdailynews
理论走向实践,培养“神童三姐妹”
自此,在华生的启发下,拉斯洛·波尔加阅读了大量文献,以及数百位在各行业中被认为是顶尖人才的案例,最后从这些人找到了一些走向成功的规律。
他发现,并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他们的非凡成就,而是坚韧不拔的好习惯,不断地追求与完善,帮助他们走向了成功。
约翰·华生
图片来源:Youtube
在这些人获得成功的早期,非常重要的共性就在于保持兴趣和动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天才的过程,从他们的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早期就已经开始了。
于是,拉斯洛·波尔加提出:婴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尤为关键。
经过了一系列理论基础的铺垫,拉斯洛就要开始实施计划了。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单身汉的拉斯洛还差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
László Polgár和妻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于是,这位行动果敢的犹太人说干就干,风风火火地写了一封真诚的求爱信,发给同为同事兼笔友的克拉拉,一位教授德语、俄语和世界语的女教师。
在这封浩浩汤汤的长篇求爱信里,拉斯洛·波尔加非常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培养计划的畅想和安排,唯独没有提对克拉拉的夸赞和忠贞爱情的誓言。
拉斯洛反复向克拉拉强调:只要给他健康的孩子,就能将Ta变成神童。显然,比起永浴爱河的忠贞誓言,拉斯洛更关心他何时能成为一名父亲。
然而,在我们看来无法理解的“求爱信”的确得到了克拉拉的认同,并愉快地答应了求婚。
在拉斯洛殷切的期待下,两人很快举行了婚礼。结婚后的1969年,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波尔加 (Susan Polgár)。
5年后,二女儿索菲娅·波尔加 (ZSofia Polgár)出生,最小的女儿朱迪特·波尔加 (Judit Polgár) 则在1976年来到人世。
三个女儿的童年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在原先的计划里,两人预备生6个孩子,但事实证明,三个孩子已经够拉斯洛忙的了。从大女儿苏珊出生后,拉斯洛就沉浸在漫长的观察和探索之中,他试图找出在父母不干预的情况下,幼儿期的苏珊喜欢什么?
很快,拉斯洛的观察帮助他找到了答案。
一天,在家中做家务的克拉拉发现,3岁的女儿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套国际象棋。原本调皮好动的小苏珊,竟然在这套精致的木雕象棋面前完全安静了下来。她很喜欢棋子的形状,总是拿在手里反复观察。
克拉拉赶紧叫来拉斯洛分享这一时刻,凑在一起的两人发现,苏珊完全沉浸在造型各异的棋子形象和棋盘的布局中。虽然孩子只是把棋子当成玩具,但是波尔加夫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女儿对国际象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苏珊4岁时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拉斯洛的年代,国际象棋还是一项男性游戏,女选手既不受重视也不受欢迎,一直以来,也从来没有哪位女棋手获得过特级大师称号,但这不正是女儿的机会吗?
与此同时,拉斯洛自己也是国际象棋的忠实爱好者,家中有许多相关书籍。于是,他便开始在家中教女儿下棋。
事后证明,拉斯洛的决定无比的正确,苏珊在象棋上体现出了不同于年龄的专注,拉斯洛刚教会她走棋,苏珊就变得非常安静,把其他玩具都丢到了边上。
六个月后,苏珊已经跟着父亲,在布达佩斯烟雾弥漫的象棋俱乐部里坐着,看父亲比赛,甚至自己上手尝试一局。
苏珊成长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苏珊10岁时, 二女儿索菲亚5岁,三女儿朱迪特也已经4岁,大女儿的表现给了拉斯洛·波尔加灵感,他决定就以“国际象棋”为方式,贯彻他的“波尔加实验”。
然而大女儿对象棋的喜爱完全出于偶然,要怎么让另两位女儿也爱上象棋?
巧用“同伴效应”
好奇心成为第一生产力
虽然十分认同华生大部分但观点,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拉斯洛一直坚持不强迫女儿去做任何事,于是在激发小女儿们对象棋的兴趣上,拉斯洛运用了各种方法,甚至包括了一些心理学的“小伎俩”。
拉斯洛·波尔加故作神秘带着老大苏珊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培养她进行象棋训练。在苏珊练习象棋的时候,拉斯洛还会故意让她关上房门。一开始另外两个女儿并没有在意,显然比起安静的神秘相处,两人更热衷于毛绒玩具。
但有一天,朱迪特开始对那个紧闭的房门有了好奇:为什么苏珊总是一进房间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还要把房门关上?
两位妹妹围观姐姐下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带着这样的好奇,朱迪特跑去询问父母:“苏珊在房间里玩什么呢?”这也正达到了拉斯洛·波尔加的目的:先让孩子产生好奇心。拉斯洛·波尔加一脸神秘地跟朱迪特和索菲亚说:“苏珊在里面玩有趣的象棋,是你们都没有玩过的游戏。”
“为什么我和索菲亚不能进去跟她一起玩?”受教语言课的妈妈的影响,只有4岁的朱迪特口齿很伶俐。
“学会下棋才能进那间屋子玩。”拉斯洛·波尔加故意逗小女儿。两个年幼的女儿一听雀跃不已,说无论如何也要学下棋。
拉斯洛的这招,可以说是“同伴效应”的最佳诠释。通常一个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孩子,总是对哥哥姐姐的做的事情充满好奇。
姐姐的“榜样作用”,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和尽快进到那个房间的渴望,朱迪特和索菲亚几乎同时开始学下国际象棋。让拉斯洛·波尔加感到欣喜的是,这两个女儿像大女儿一样在下棋上很有灵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将女儿们向国际象棋大师的道路培养,6岁之后拉斯洛的三位女儿就不再去学校,而是和妻子在家中教授女儿德语、英语和高级数学,仅在学校注册,然后定期去参加考试。
在家中,拉斯洛·波尔加买了6000多册棋书棋刊,房间里、桌子上到处摆着悬而未决的棋局,墙上还挂着世界冠军的肖像。这还不够,夫妻俩变卖了父亲留下的遗产,花高昂的学费请来著名棋手给孩子当教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世纪80年代两届全苏联冠军普萨希斯,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加三姐妹的教练。
在家中,三位女孩需要在早上6点钟起床,7点钟去俱乐部打乒乓球,通常会打两到三个小时的球,然后回家练棋。她们一起讨论棋局,下各种限时的对局、创作排局,读棋谱,还研究残局、看别人的对局,每天在国际象棋上花费的时间有5至6个小时。
整个过程中虽然强度极大,但经过两夫妻的巧妙安排却没有让女儿们感到厌倦。
在行为举止方面,拉斯洛·波尔加夫妇很注重对孩子的规范,什么事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又不能做,都有明确的规定。
女孩们被管得很严,晚上10点钟就得睡觉。每天除了报道棋赛的新闻以及匈牙利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国际象棋讲座,或是与女儿文化学习有关的科教节目外,电视是被禁止的。只有在出国参加棋赛时,才让她们看外国电影让她们从片子中多听英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与此同时,夫妻俩引导孩子们不断扩充好奇心,让她们每天都有新目标,而且不局限在下棋方面。
苏珊小时候会负责喂养家里的兔子、鸽子和小狗。每逢出国,父母总要抽空带女儿去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和人文。
在父母的鼓励下,朱迪特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摄影师。
从波尔加实验到波尔加现象
20多年后,这场从出生就开始的实验,逐渐看出了分晓。实践证明,经过严格训练的波尔加三姐妹,都在棋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姐妹仨自出道以来,频繁参加男子比赛,并屡屡夺冠。
大女儿苏珊·拉斯洛在童年时,就是匈牙利国际象棋历史上有名的神童。1996年,苏珊·波尔加打入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国军赛,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八位女子世界冠军。
10岁时就参加了匈牙利成人国际象棋比赛,并且成为国家级大师;11岁赢得男子比赛的冠军;12岁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公开赛的第四名;15岁拿到了男子国际大师的标准分;17岁获得了参加男子世界冠军赛区际赛的资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二女儿索菲亚在7岁时就获得了匈牙利11岁组的男子冠军,9岁时夺得了14岁组的男子世界冠军。
在三位女儿中,成绩最为出色的当属小女儿朱迪特,她被公认为20世纪至21世纪初世界最强的女棋手,并在1992年2月被国际棋联授予“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称号,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不仅如此,朱迪特的国际象棋等级分从1989年至2014年宣布退役期间,持续排名女子世界第一长达25年,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波尔加三姐妹被英国卫报报道
图片来源:卫报
“波尔加实验”前后坚持了差不多30年。如今波尔加家已经安居乐业,他们通过多年的奋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大姐苏珊1994年和以色列电脑工程师雅各布·舒兹曼结婚,定居纽约。
1997年苏珊和丈夫合作撰写了她的传记《皇族游戏中的皇后》,并开办“苏珊·波尔加国际象棋中心”,在美国普及国际象棋。她表示自己也要生三个小孩,继续父亲的教育实验。
苏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二女儿索菲亚在1999年嫁给一位以色列军医、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约纳·科萨什维里,在婚后入读特拉维夫大学,逐渐淡出棋坛。
小妹朱迪在2000年结婚,婚后仍然活跃在棋坛上,下棋永远是她的最大乐趣。
近两年来她的棋风有所改变,在凌厉中多了一点稳健,令棋坛高手更难对付。同时,她也在积极推动国际象棋教育事业,在匈牙利大力推进国际象棋进学校,目前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以复制的神童传奇?
回顾三姐妹这20多年来的成长之路,正如拉斯洛在研究阶段所发现的一样,波尔加三姐妹在国际象棋界所走过的路,基本上和各行各业杰出人物在迈向卓越的过程中所走的路一致。
虽然拉斯洛和克拉拉并不是职业国际象棋选手,但两人运用到教育方法,却是每位有心的家长都可以借鉴的。
任何新生的健康婴儿,都有潜力成为天才。换言之,神童不一定都是天生,通过后天教育和训练也可以做到。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故事,也有如出一辙的“波尔加实验”情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电影里,主人公马哈维亚发现女儿跟同村的男生打架,当男孩子的父母上门打抱不平时,马哈维亚忽然发现,两个身材壮硕的男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自己的女儿反倒毫发无伤,甚至连身上的衣服都干干净净。
和拉斯洛一样,马哈维亚发现女儿天赋的过程纯属偶然,这次意外的发现让他重新燃起了为国争光的火焰,决定在这个女子项目薄弱的摔跤上,像男孩一样来培养自己的女儿,并最终将女儿培养为了世界冠军。
摔跤吧爸爸电影原型:年轻时拿过印度全国冠军马哈维亚,
他的四位女儿当中有三位成为了未来的世界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拉斯洛来说,他不仅成功进行了自己的“波尔加实验”,这位精明的犹太人还很好的秉承了自己的商业意识,借助新闻界的造势不断制造轰动效应,在全世界渲染着自己“波尔加实验”的神话。
拉斯洛以女儿们的经历出书,《怎样培养一名天才》
并在出版费一事上狮子大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