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张景明<一病一讲>第27讲03--糖尿病重要检测指标
【注纯属个人爱好,中医基础学习的笔记】杏林明师学社--张景明教授
《一病一讲》第27讲:糖尿病--看中医如何防控糖尿病
03
—
糖尿病的重要检测指标
当明白了这些认知时,注意事项除了刚讲到的第1点,第2点就应该明白,要坚持服用西药或说使用胰岛素,而且是规范的去使用,同时隔上一段时间要去做相应检查,比如做个空腹血糖检测,去做个餐后血糖检测,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为什么张教授在此强调糖化血红蛋白的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几十年的糖尿病患者了,最后来找的时候拿个本子,每天在测血糖几月几号上午几点空腹血糖多少,餐后两小时血糖多少、几月几号几点等等还记了一大本子,去找一个真正医院的化验单都没有,再找个糖化血红蛋白,要给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用药情况如何都找不到。所以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是否合理,用药是否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要建议患者隔上三两个月就去查一查,这是必须的。还要注意:既然糖尿病已经叫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那么这疾病必须做到的就是迈开腿、管住嘴。有些人说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不正确,把嘴给管住了,今天迈开腿,迈多少步就不知道了。人体摄入量是按照其消耗量来决定的,而不是按照摄入量来进行消耗的。今天自己消耗量是多少,然后按照消耗量决定摄入量。糖尿病患者是有着糖尿病的食谱的,在这方面讲不太多,一个原则要管住嘴,三餐要定时定量,要听医生的话,然后要迈开腿,在迈开腿进行有氧代谢的过程中,把糖降下来,增加代谢量,这是必须做到的。
04
—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第一条:控制饮食;第二条:锻炼;第三条:药物治疗。第1位就是控制饮食,所以经常可以见的,尤其住院部很多糖尿病患者,饿的真是难受,让人看见有时候确实有点不忍,好多糖尿病患者把饼干藏在枕头底下。
医生来查房时马上就藏起来,和小孩一样医生刚一出门,马上就拿出来悄悄地把被子捂住吃饼干,经常发生的现象。一定要管住嘴,如果感觉到饿,用粗纤维类东西去替代。而且在临床上糖尿病的用药中就有个药物,就是可以有效的缓解糖尿病患者的饥饿感的。这个问题要注意,看唐朝王冰讲得很清楚,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所以说从糖尿病本身发病上来讲,和自己饮食是很有关系的。
反过来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应该控制好自己饮食。
三餐中要五谷、五菜、五果、五畜进行营养合理摄入,不能说自己就喜欢吃猪肉肥肉,每天就切一碗凉拌着,一吃就一盘子后背,实际上自己喜欢吃什么,每天就吃这东西,是不好的习惯,营养的合理均衡的搭配才是对人体最重要的。一个膳食结构或者膳食的食谱,这是所说饮食上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好多糖尿病的患者并不知道,一旦得上糖尿病,就得过几天幸福日子。
年龄大的同志都知道,在上世纪一段年代里,老人家曾经告诉过一句话,说现在是困难时期,所以闲了的时候喝点稀的,忙了的时候吃点稠的。这是老人家当年所提出来的一句话,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而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讲,稀的彻底跟其拜拜,
稀饭是绝对不允许喝的。可能老同志说自己就喜欢喝点粥,晚上就想喝点粥,不可以!在糖尿病面前不容许商议,在科学面前没有个人意见。如果在科学面前还保留着个人观点,那就是捣蛋。一定要注意糖尿病的患者坚决不允许喝稀饭,喝稀汤不可以的。因为在这些稀饭等食物已经发生了酵化,一旦进入人体体内,会立即分解成糖,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不好的。这是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要注意的是:既然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严重一问题,而且常常影响到健康问题,那么就要针对并发症积极地防,积极地治,而防在这是尤为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等到视神经出问题了,再去治疗这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要做到的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防止出现眼底的病变。如果糖尿病已引起肾脏的病变,再去重视它,再去治疗已经彻底晚了。
那么一定要做到的是:一旦得糖尿病,如何防止不要让其出现肾脏的病变,不要让其出现大脑的病变,比如出现神经的病变。
一旦出现这些病变就已经很晚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告诉:“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治已病已经晚了,晚到什么程度上了,犹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也就是说这疾病已经发生了,再去治疗,就好像已经口渴了才去挖井,就好像已经发生战争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才去生火铸造兵器,已经迟了。中国人也把这叫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整整半个月了。预防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防止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如何帮助西药降糖药物更稳的调控血糖。
第1个问题让血糖稳下来;第2个问题是预防并发症。
而站在这两个问题面前,西医有点束手无策,而中医恰恰在这地方有了其优势,这叫优势互补,所以糖尿病这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注意中西医结合,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按照糖尿病本身发病,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告诉如何进行防控的问题。
但在这地方张教授还想提出第五个注意事项:一说到西医的糖尿病,好多中医界的人都会认为西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的消渴病,张老师认为这观点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消渴病最早记载于《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先生在其中记载的消渴病,有着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消症的症状各有不同。当然在三个消症中,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再加上糖尿病部分患者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的问题,俗称“三多一少”的问题。
所以人们自然而然把这两者合在一块,说中医的消渴病就是西医的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病,这观点张老师今天并不认可,将来也不认可。学中医把中医搞明白就可以了,学西医把西医弄通了就可以了。不要动不动把西医的那东西和中医这东西硬往一块对应,硬要把一个中医和一个中医结合起来。请注意这在液晶学里边叫做合金,两个金属膨胀系数就不一样,其延展性也不一样,最后强行的把其合在一块,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可能又分开了。
张教授很讨厌把中医和西医强行拧在一块,像拧麻花一样,那是拧不到一起的。从中医的病机上分析糖尿病,现在问题是这疾病已经形成,而这疾病一旦形成,已经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了,有些人在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好几年了,只是自己不知道,或者说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还比较早,但是当他来找一个中医大夫在看病的时候,时间也已经稍微长一点了,病程长了,中医经常讲久病多虚。
由于久病多虚,讲的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正气和邪气在不断斗争,在消耗到打败邪气的同时自己正气也虚。那么正气亏虚了,其中正气里有气聚推动的作用,当正气亏虚时,气的推动作用降低了,气的温煦作用降低了,或正气亏虚时,表现为血虚了,都可以导致血瘀,还有句话叫做久病多淤。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后面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出现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底坏疽以及眼底的病变,那么这些病变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都是由于虚和瘀而导致的。
这里地虚以气虚为主,同时患者伴随有阴虚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叫大多数患者为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这是其本身一个基本病理改变。既然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在这,那么按照有病治病、未病先防的原则,就应该从这两地方来着手:没有发生并发症的,去改善这种肌理,让其别发生;已经出现并发症的,亡羊补牢,还是从这两个地方去着手。一是防止其并发症再向前发展,控制病情,二是让其逐渐地往回地纠正。
一个原则:没有出现的,就别让其出现;已经出现的,就别让其继续发展。同时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可以有效帮助西药降糖药,让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而且可以把血糖维持稳定。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说自己吃降糖药,吃了多少药,血糖老是波动得比较厉害不稳定,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按照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病变的机制,可以给其进行处方,气虚就补气,补气用黄芪。
黄芪里有个生黄芪,有个炙黄芪,炙黄芪是用蜂蜜制的。由于患者是糖尿病,所以原则上不适用炙黄芪,就用生黄芪。针对有阴虚,那么在补气同时一定要滋阴养阴,比如用瓜蒌根补阴,也叫天花粉,请注意这地方叫天花粉,就是瓜蒌根,上面结那东西叫瓜蒌,宣肺的、化痰的,瓜蒌下面的根,把它叫做天花粉。
好多人不懂得,当自己出现糖尿病的时候,每天去买蜂花粉,张老师不知道蜂的花粉,蜜蜂采回来花粉有没有效果,张老师不知道,也不加评论,但是注意别产生了字面上的歧义,然后再选择天冬、麦冬、玄参,用这几个去滋阴,去益气。时刻不要忘了,气血的化生之源是在脾,且脾是主运化的。张教授多次讲到脾主运化,并不简单的是把吃进来的食物化成精微物质,然后再把精微运送到全身各处。
这是目前所有教材上就讲到此为止,张教授认为脾主运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精微物质布散到人体的各处。比如吃进去面条,最后转化成糖,糖就叫精微物质,把糖这个精微物质转运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包括血液。比如糖能不能贮存在肝脏里,
能不能贮存在肌肉里,没用到就藏起来;五脏藏精气而不兴,现在在血液中要让其转变成能量,能不能化成能量?
张老师认为这恰恰是脾主运化功能低下的原因,不能化成能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是疲乏无力的。
一方面要把血糖降下去,另一方面本身能量不足,又疲乏无力的。因为糖尿病疾病的发病和肥胖是有一定关系的,胖人多痰多食,糖尿病的发病从流行病学来讲,肥胖的人比较容易得。这种人恰恰是脾虚的,脾虚湿盛、湿邪困脾。所以在治疗上应该燥湿健脾,苍术(zhu)这味药物很关键。然后再加个能够健脾,又能够利湿的,上面可以养肺,中间可以养脾,下边可以养肾,一药三
鸟的药物叫做生山药,生山药是可以一养肺,二健脾,三治肾,药物相当漂亮又很便宜。由于本身有淤,且血糖高,要制止血滞,就用生地去凉血去养心,既能够凉血又能够解毒,还能够滋阴的药物。再加个活血的药物,党参既能够养血,又能够活血。再加个葛根,葛根可以扩张微循环,可以改善微循环,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好多并发症是由于微循环所引起的,当然葛根本身也具有一定降糖作用。
再加个赤芍,一共11味药,用这11味药物来稳定血糖,防控并发症。下面说一下使用剂量:1)生黄芪用量要大,它是君药,其用量一定要大。当然张老师平时在临床上用量相当大,一般生黄芪用量15-30克,张教授自己在临床上用量可能比这还要大些,当然还得看患者具体病情。2)花粉9-10克,3)天冬9-12克,4)麦冬9-12克,5)元参6-10克,6)苍术10~20克,7)生山药10~30克,8)生地9-18克,9)丹参10-24克,10)葛根6-10克,11)赤芍6-12克,然后把这些药物每天一服药去坚持服用。
当然糖尿病是个长期工程,是慢性疾病,既然是长期工程是慢性疾病,当然每天喝中药,可能有些人时间一长就不想喝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身体,为了更好的防控并发症发生,即使熬蔗喝上一段时间,中药不想喝了,也可以把这些药打成粉,充分和或做成小丸服用丸剂也是可以的,贵在坚持。这是所说的糖尿病问题,在整个糖尿病中,再次提醒这个疾病是个终身性疾病,那就必须终身服药,这是由疾病所决定的。
第二个,服西药的降糖药必须不可更改,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能够更早使用胰岛素,当然更好。第三个,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怕的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那么在防控并发症这方面西药有点效果,有点不太好或没有更好效果,西药降糖降得确实好,但在并发症这块是西药弱项。而中药在降糖这块是弱项,甚至不稳定,但在防控并发症这块恰恰又是中药长项,因此只有两强结合弥补对方之短。这疾病的治疗,张教授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中药和西药结合的治疗,这样做下来可能会达到的结果
1+1大于2。同时对糖尿病需要重新再认识,并且生活上一定要注意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张老师相信糖尿病在身上已不是个什么样问题了。其实糖尿病的患友,和健康人最大的区别点就是在于服药而已,其他和他们都一样的。
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儿。
完稿于:己亥年 丁丑月 辛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