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断章…
卞之琳有一首小诗很有名,名曰《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我更愿意把此诗的理解倾向于后者。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的名言名句,有些甚至己经深入人心,被一代又一代传承着,被记住,被运用。但是,我们却被它“骗了”,因为它的断章取义。
一、兔子不吃窝边草。
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但是却并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很喜欢吃草的兔子,却不会吃自家家门口的杂草,因为窝旁边的杂草早晚是自家的,不需要太过于着急。而且如果把窝边的草吃掉了,那也就把自己的窝也暴露了。所以其所引申的意思是不能在家门口做坏事,一般多指不能对身边的人下手,这里尤其是指男女关系。
而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下半句就是“窝边有草何必满山跑 ”。据说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还和清朝的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战乱不断,很多人都是无家可归。其中胡雪岩就有一个好朋友,为了逃难,把自己的妻女就交给了胡雪岩来帮忙照顾,但是又有点不放心。于是委婉的告知胡雪岩,而他听了之后笑道:这个你尽管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如果我有这个心思,从此不叫胡雪岩。”当听了好友这一番话之后,他的朋友就放心逃难去了,可是最后胡雪岩和这个好友的妻子朝夕相处,不久就把她纳为了小妾,而她的丈夫,就再也没有了音讯。于是也就有人总结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窝边有草何必满山跑”这句俗语。
兔子不吃窝边草,意思已经很明了。
二、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得灵感。
这句话出自著名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句名言的全部内容是: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偏偏每次在被引用时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从来只有这第一句,这等于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
记住,人不能没有先天的灵感,也不能没有后天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独立存在。
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通常把这句话用于鼓励学生,劝勉他们靠自己的勤奋来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想要的是突出勤奋。却并没有完全运用作者的本意。
话说一半,意思已乱。
窥豹见斑,以点带面。
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解释为: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即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看看,和我们所学习的或者所知道的意思又是不一样的。为何?因为我们所知道的或以前学习是我们的老师想让我们多学习知识,因为当时的考核方式以知识的多少或者以考试(应试)来评比,所以,放在那样特定的语境中是对的。切只需要用前半句。
现在我们知道了全句,也就不会再被误导了。
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而人的生命却是可以丈量的。如何对待我们所遇到的知识予以解决问题呢?
根据我们自身的需要,在确定事实正确的的前提下,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
合理的分辨,理性的思考,正确的判断和运用。做好自己,不断章取义对其他人和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