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蚕豆青梅 好个“新鲜”人间!

-风物君语-
嗅青梅,尝新麦
立夏多风物
今天解个馋
白日渐长,厚的衣衫褪尽,路边繁花开得热烈,不大的果子散出清香。尽管杨絮、柳絮还飘飞着,我们都听见了时节轮转的钟声:春意渐淡,夏天要来了。
今天是立夏,夏天的第一个节气。“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这个时节提供了一年中最富生命力的食材,南方青梅熟,北方槐花香,油菜即将成熟,小麦扬花灌浆。
河南的荆芥端上了桌,江南的乌米饭热气腾腾,沿海一碗虾面入夏,湖南的立夏羹饱含期许,江西吃粉蒸肉“撑夏“......总有一道美味,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一道清凉,一味清欢
立夏一到,天气明显变热,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消暑的凉食。吃一颗凉果,尝一口凉菜,总是清爽宜人。
在江南一带,青梅是“立夏”的另一个名字。青梅长成,就意味着温热潮湿,淅淅沥沥的夏天要来了。南宋诗人沈长卿写初夏红绿相间的景色,目光落在枝头诱人的青梅:
“橘花风信满院香。摘青梅、犹自怕尝。”
青梅是初夏尝“三新”中的一种,尝的是舌尖的新味,感受更多的却是暮春的怅然。“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张震《蓦山溪·春半》),用青梅酿酒做酱,纵是饯春,也要留住春光沉淀的味道。
稍早一点的枇杷也黄了,“百果第一枝”的樱桃也披上了红装,还有草莓、桑葚,纷纷以“甜心”与春天作别。
热意袭来,古人把水果浸在凉水里,只为那一口清冽。“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曹丕《与吴质书》)。吃凉果,从古至今都是初夏难得的畅快滋味。
北方少有“尝新”的说法,吃凉果的美味倒也不会错过。老北京人的记忆里,五月的胡同里总是回荡着这样的吆喝声:“红樱桃来大桑葚儿哟”......
在无锡,尝“三鲜”有树三鲜、地三鲜和水三鲜。三鲜里分别是何品类,说法不一,其实都是各地盛行的时令食物,并且以尝地三鲜的蚕豆、苋菜、黄瓜最为普遍。“翛然山径花吹尽,蚕豆青梅存一杯”(舒岳祥《春晚还致庵》),立夏食嫩蚕豆的习俗至今仍存。
昔时,老北京人觉得蔬菜果子不过瘾,立夏还要吃一碗扒糕。荞麦面坨切成小块,配以腌胡萝卜丝、蒜泥、辣椒油凉拌,当然还有最爱的芝麻酱、芥末酱等各种酱料,甚是凉爽舒心。“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人手里的蒲扇,小孩舍不得放下的扒糕,都是记忆中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初夏风景。
洋槐花也是北方入夏的时令美味。走在路边,没有人能抵挡槐花那直击心底的醉人芳香。凉拌槐花,无需过多调味也足以挑动味蕾。西北入夏晚,刚出的嫩洋槐叶用长杆打一篮来,开水焯熟,用热油一泼,等放凉再加韭菜做成槐菜,软绵的槐叶清香无比,那奶白色的浓稠汤汁味道更是“美得很”。

一口温热,一抹温情


在湖南,立夏还要喝“立夏羹”,是用生米粉放在锅里和青菜勾成糊;如果再精致一些,可以先将生米粉搓成 “团”(方言音tuo),放在锅里和菜煮成羹;还可以再讲究,用糯米、米仁、红豆、花生、蜜枣等煮成甜甜的“立夏粥”。品种越多越喜庆,“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满满的都是父母长辈对儿女健康的祈盼。
立夏最宜吃茶畅情,一杯清茶同样承载了美好的寓意。
在江南,人们吃“立夏茶”以防疰夏。这立夏茶可不是简单的茶叶,而是一种果茶,混合了“新茶、新笋、朱樱、青梅等物,杂以枝圆枣核诸果”(康熙《杭州府志》),清新解腻。
如今,江西、浙江农村立夏还要喝七家茶,邻里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大家欢聚一堂共饮,互相敬茶、馈赠,传递祝福。据说,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吃饱喝足,就要上称了。在江南,立夏都有“称夏”的习惯。小孩子坐在一杆大秤的框里掂量掂量,到了立秋再称一下,两者对比,就知道夏天过得如何,是不是“苦夏”,如果是,到了秋天要进补,也就是该“贴秋膘”啦。
立夏总是这么富有人情味儿,身边的美味已是如此丰富,清凉如斯,温热如斯,吃得乐趣无穷,人们也用食物祈盼亲朋好友的健康。 一年中的“四立”,立春是人们与天地的对话,严肃庄重,而立夏,则充满青春的热烈与喜悦。
春意藏,夏初长。温热的气息从南到北飘了过来,万物肆意生长。四季轮转,变的是时令难得的舌尖风味,不变的是生生不息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