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卡位,卡不了现在,那就卡位未来!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8卷,汉纪二十
汉元帝 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47年)

【原文】

夏,四月,丁巳,立子骜为皇太子。待诏郑朋荐太原太守张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为左冯翊,会病卒。

【译文】

夏季,四月,元帝赐封刘骜为皇太子。待诏郑朋推荐太原郡太守张敞,是先帝时代有名的重臣,可以做皇太子的师傅并辅佐皇太子。元帝询问萧望之,征求他的意见。萧望之认为张敞是一位能干的官员,可以胜任治理头绪繁杂纷乱的工作,但是行为轻佻,不具备师傅的器量和资质。元帝于是改变主意,征召张敞,准备任命他为左冯翊。不巧张敞因病去世。

【启发】

环肥燕瘦、身轻如燕,这两个典故中说的“燕”,就是赵飞燕。
而赵飞燕是汉成帝时期的皇后,而汉成帝就是上面材料中这个皇太子刘骜。
这个是后话,言归正传。
上面这段材料,说是在刘骜册立为太子之后,关于皇太子师傅人选的一番博弈。
围绕关键点在张敞,就是之前因为“雀鸟事件”打脸丞相黄霸、成语典故“举案齐眉”的主角。
材料不长,能有启发的东西其实也不少,大体分为两个层面。

1.就事论事,教育小孩子,什么最重要?

要说这个问题,要先看看皇太子刘骜。
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被立为皇太子是汉元帝继位第3年,即公元前47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才4~5岁,放在现在就是幼儿园的年纪。
对于让谁当刘骜的师傅这一问题上,郑朋推荐张敞,理由是他是汉宣帝时期的名臣,说白了就是有名望,且才能还算不错。
萧望之却否了,理由如下:
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
这个要一分为二地看,肯定了张敞能力的确不错能够治理地方混乱,是个能吏。
但是,张敞这个人太轻佻,意思就是品性并不是太好,并不是适合做老师,
由此可以看出,萧望之认为老师的品性作为首要考量目标,而非才能。
如果静态的看,容易偏颇,所以看这个问题,要发展的、辩证的、阶段性地看,而不是静态的。
先说大框架,孩子成长是分阶段的,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
其次,每个阶段孩子自身的性格、认知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而后,孩子每个阶段教育的意义,同样也存在不一样的侧重点。
所以,这三点结合起来,再来理解萧望之为什么否了张敞就不难理解。
刘骜此时才4~5岁,这个时候,是养成品性、性格的阶段,教给他们所谓的才能、才识,并不是主最重要的,而帮他养成良好品性才是关键。
这个时候,选择老师、师父,就要选择那些品性端正的人,这样才不会被负面的影响。
如果这个时候,品性歪了,后面想扭过来那就难了。
萧望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否了张敞,只不过材料中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未来博弈,提前卡位,布局将来

待诏郑朋荐太原太守张敞
注意,这段材料发生的时间,是郑朋脱离萧望之,转投石显史高之后的事情。
而萧望之也在之前被郑朋搞了一下而入狱丢官。
所以,说此时两人是敌对关系,就算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
从这点出发,敌人提出来的人,自己怎么能同意呢?必须反对!
当然,这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深层的还有布局的问题。
萧望之本身就是汉元帝的师傅,他自己知道这个师傅对太子或者未来皇帝的影响有多重要。
一来,可以名正言顺夹带私货影响太子,使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倾向自己的观点。
二来,可以布局将来,等刘骜登基后立马可以有更大的影响力。
三来,提前卡位,让敌对势力无位可卡。
所以,当郑朋提出推荐张敞来做刘骜老师的时候。
一方面是敌人推荐,另一方面张敞的确品性不合适,最关键的张敞不是萧望之的自己人。
几个因素综合下来,把张敞否掉就是必然结果。
当然,郑朋等人的角度来说,萧望之考虑的他们也多少会考虑,但是推荐张敞,固然其为汉宣帝时期名臣这一因素才,更有利用这个极其光鲜的职位来拉拢一些前朝老臣,以此扩大党羽,与萧望之进行对抗。

【启发】

说到启发,其实两个方面已经很明显了。
这第一个就是教育。
个人发现,现在幼儿园、小学的教育对于德、孩子品性这方面关注度还是不够,更多还是重点在知识方面,甚至有些地方内卷到幼儿园、小学,过早的接触超纲的内容。
这些到底有没有用,不好说,但是个人还是认为,这个阶段,培养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端正的品性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内容之前在提到疏广疏受的时候点了一点。
第二还是领导身边人卡位或者提早布局。
这个东西分两个维度。
第一个,就是咱们自己尽可能要去贴近领导,去卡位,且不说为了私利。
你能靠上去,工作都能更好地开展。
当然,私利上的,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玩意心照不宣,不需要说太明白。
第二个,如果你贴不上去,或者挤满了高手怎么办?
向下布局!
未来那些人可能上位,你去提前布局,提前卡位。
放在古代,就是豪门大族,让自己的子弟去陪太子读书,将来太子登基,这些人就叫做潜邸之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