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发疟趣案
【出处】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
【原文】 张路玉治张怡泉,年七十五,居恒①常服参、附、鹿角胶等阳药。秋间病疟,误用常山止截药一剂,遂致人事不省。六脉止歇,按之则二至一止,举指则三五至一止,惟在寒热之际诊之则不止歇,热退则止歇如前。此真气衰微,不能贯通于脉,所以止歇不前。在寒热之时邪气冲激经脉,所以反得开通,此虚中伏邪之象。乃用常山一钱酒拌,同人参五钱焙干,去常山,但用人参以助胸中大气而祛逐之。当知因常山伤犯中气而变剧,故仍用常山为向导耳。连进二服,遂得安寝。但②寒热不止,脉如前。乃日进人参一两,分二次进,并与稀糜③助其胃气。数日寒热渐减,脉微续而安。
【注解】①居恒:平时居家时。②但:只。③稀糜:稀粥。
【白话文】 张路玉治疗张怡泉,张怡泉年纪是七十五岁,平时经常吃人参、附子、鹿角胶等性温补阳的药物。秋季发疟疾,误用常山等止疟劫夺药一剂,导致昏迷不省人事。六部脉象有歇止,重按则跳两次停一次,浮取则跳三五次停一次,只有在发热恶寒的时候,切脉不见止歇,热退之后脉搏止歇如前。这是真气衰微,不能贯通血脉,所以停歇不前。在寒热之时,邪气冲激经脉,所以反而能够通畅,这是虚中有邪气蛰伏的现象。就用常山一钱用酒拌,同人参五钱一起烘干。然后去掉常山,只用人参来补助胸中大气而驱逐郁气。由于是常山伤害了中气而使病证变剧,所以仍用常山为导使之药。连服两次,可以安稳地睡觉了。但是畏寒发热未停止,脉象和之前一样。于是每天服人参一两,分两次服,并且和稀粥一起来扶助胃气。几天后发热恶寒减轻,脉象微能连续而平安。(郁东海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