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了有效作业的内涵和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基本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作业有效性。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学生和作业内容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一)教师因素教师因素对作业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对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作业频数的选择、作业时间的分配、作业形式的变化和作业结果的反馈等方面。作业频数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如语言的学习,学生不进行反复训练就不能熟练地表达,但也不能一味地训练,如果滥用作业的频数训练学生,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反复”与“重复”的关系。“反复”指为了强化知识或技能,一次又一次地训练使之巩固的过程;“重复”则是一种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的重做。在训练过程中,反复是必要的,如数学公式的应用,教师设计不同形式作业,让学生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公式的目的;重复则要慎用,滥用重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作业频数的选择上,教师采用“反复”还是“重复”,对学生作业的效果将产生不同的作用。作业时间的分配。作业时间的分配对知识的保持和遗忘有很大影响。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认为学生获得新知识之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对新知识保持和遗忘,而且保持和遗忘同时进行。在知识保持的初期,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既与原有观点相互联系,又有着自己清晰的意义,并与原有知识间具有较好的可分离性;在有意义保持的后期,新知识会自动向同化它的稳定的清晰的概念还原,逐渐丧失对原有知识的可分离性,致使遗忘性同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遗忘的基本规律,合理分配作业时间,如处理好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复习题和新知识的搭配,对学生所学知识变得更稳定、更清晰、更有概括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业形式的变化。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一种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就容易产生内抑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让学生问答、复述、书写等多种形式;在课下,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数学知识竞猜、数学故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作业形式。所以,教师能否尽可能使作业形式多样化,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作业效果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作业结果的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教师及时将作业批改的结果恰当地反馈给学生。从生理机制上看,肯定作业成绩和成果,能使有关神经系统受到阳性强化,而指出作业中缺点和错误则能使神经联系受到阴性强化,运用这两种心理提示,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教学反馈手段,可以加速知识的理解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所以,教师是否及时恰当地反馈作业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效果的好坏。 (二)学生因素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的价值和效果因学生的能动性不同而不同。学生因素在作业中的体现有很多方面,以下主要从学习动机和学习心向对作业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完成作业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引发、定向与维持学生完成作业的行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会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引发内驱力,激起内部激动状态,产生焦虑、渴求等心理体验,并产生一定的作业效果。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双向互惠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可以引发、定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的学习效果,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其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建立是非常必要的。2.学习心向心向即定势,也就是心理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心向表现为以一种固有的方式学习的倾向。学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学习的心向会影响他们完成作业的效果和效率,它对作业效果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为:在做作业过程中,学生联想已解决的类似问题时,将作业中的问题与已解决的问题对比,找出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与当前问题建立联系,从而为完成作业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这种情况下的心向可以省去摸索、尝试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心向的消极影响表现为: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遇到已解决的类似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地套用已有的方法或结论来解决问题,结果造成错误。即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由于意识不清或精神活动障碍,对当前问题分析错误,作出错误的判断。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向,不仅会阻碍作业效率,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三)作业内容因素作业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影响作业效果的又一个因素。以下就作业内容的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相结合、作业内容的专题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作简要论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选择和安排。作业内容可以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自然选取,也可以从教学内容中针对教学目标人为地选取。因此,作业的情境可以分为自然情境和人为情境。自然情境的作业强调作业内容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作业内容的自然性,反对人为地强化训练,赞成学生自发地学习。人为情境的作业强调人为地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强调针对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自然情境的作业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真实情境相一致,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作业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人为情境的作业能够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尤其对重点、难点的部分需要反复训练。例如,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自然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对话,还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对话内容训练学生,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创设拟真作业情境,这样,作业内容才能既有趣又有针对性。所以,作业的自然情境和人为情境的选择与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业效果。作业内容的专题性与综合性的选择和安排。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如果要对知识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定的专题训练才能获得。如函数的值域掌握,教师需要以“求值域”为专题设计作业,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解决不同类型函数值域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作业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以保证获取精而深的知识。综合性作业能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和迁移知识。综合作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学科的综合,如向量与三角的综合、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另一种是交叉学科之间的综合,如指数函数与化学半衰期或生物细胞分裂的综合作业,再如向量与物理学中力学问题的综合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逐渐相互交叉并相互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综合型作业可以把与其相关的知识吸纳进来,以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学生只进行专题性作业,学到的知识就是孤立的;但不进行专题性训练,综合也无法实现,所以,专题和综合的处理情况会影响作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