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功臣的顺序很有讲究,他为何先杀此人?其中暗藏大玄机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是朱元璋在夺得天下之后,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最初,朱元璋因为没有活路,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一步一步的奋斗打拼,最后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朱元璋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代雄主,然而他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杀的人太多,不但将开国功臣屠戮殆尽,甚至还牵扯到许多无辜的人。
如果站在帝王的角度看待事情,或许朱元璋杀功臣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仔细的分析,却发现朱元璋在集中权力和屠杀功臣的过程中是条理清楚、次序分明。并且可以窥探出他的高明手段,其中更是大有深意和玄机。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的军队与元军交战,屯兵巢湖的廖永安,率水军投靠朱元璋,在这支水军的帮助下,朱元璋打败了元军。大概也是在此战之后,朱元璋的文臣武将形成了三个功臣集团,第一个集团是朱元璋的嫡系,也就是濠州红巾军旧部,这一派的人跟随朱元璋最久,关系也最密切,比如徐达和常遇春等人,都是这个集团的。
第二个集团是巢湖水军集团,代表人物就是廖永忠,廖永忠率领水军南征北讨立过很多大功,用朱元璋的话说,廖永忠是可以封公爵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只封了侯爵,所以这个集团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最后一个集团就是在朱元璋定鼎天下之后,而纷纷前来依附归降的各路文臣武将。
朱元璋在封爵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按功劳的大小封赏,而基本是按投奔时间的早晚来算的,越早跟随朱元璋的人封赏越大,反之就越低。但是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就特别有意思了,他首先开刀的是廖永忠,因为廖永忠掌握着朱元璋的一个秘密和把柄。
彼时的朱元璋已经完全可以称帝了,但是他上面还有一个韩林儿,这个人是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他不死,朱元璋就无法称帝,于是朱元璋就授意廖永忠在接韩林儿回应天的路上,将其杀死。
朱元除掉了廖永忠,也就除去了一块心病。大规模的杀戮即将上演,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文臣,因为文臣容易对付,而且武将这个时候也不能杀,因为北元还没有彻底消灭,所以他将目光瞄向了胡惟庸,其实朱元璋杀胡惟庸并不是简单的杀功臣及其党羽,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为了集权,他要废除相位。
如果说杀胡惟庸是为了政权的话,那么杀李善长的举动基本就是彻彻底底的清洗功臣运动了。最后一位是蓝玉,此时的蓝玉已经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使北元基本丧失了对抗明朝的能力,所以朱元璋就导演了一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大戏。
至此,朱元璋几乎把开国功臣剔除干净,也许朱元璋起初并没有打算大规模屠杀功臣,但是太子朱标的死,让他痛下杀功臣的决心,因为他怕朱允炆即位之后驾驭不了这些功臣,所以朱元璋为了孙子能够坐稳江山,才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他儿子会造反,使得朱允炆在平叛的时候无人可用,最终被朱棣篡夺了江山。归根结底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或许也算是老天给朱元璋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