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书,须知“三大系”

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今隶”、“真书”、“正书”、“正楷”等。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作为表现字形美的隶书书法艺术,要求书写者正襟危坐,一笔不苟地书写。

为了逐笔地快速书写而产生了楷书。楷书不再讲究笔画的波碟,改为了平直的笔画;用方角转弯和硬勾笔画来代替隶书里的圆弧转弯笔画。

楷书,是隶书在快写过程里,促使隶书的书写规则异化、简略之后,又再一轮的字形规范化而形成的新书体。

从书法的欣赏角度看,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可分为三个系列:晋楷系列、魏楷系列和中唐楷书系列。

#1

晋楷系

晋楷一系发端于曹魏钟繇,以二王父子为典范,而全面继承二王衣钵的隋代书家智永和尚也是佼佼者。其楷书范典《真书千字文》中的楷书,秀润圆媚,运笔“一揭而下”,气贯神达,将王羲之的行、楷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后来这一派系的楷书由整个南朝,被智永师而传入初唐诸家,为文人书家师徒授受,世代相传。在笔法和审美意蕴上与钟、王的行书一脉相承,我们称之为晋楷系列。

智永《真书千字文》

其书多用于奏章、抄文、书札,与铭石书异类。

魏之钟繇为后汉书家刘德升之徒,刘擅行书,独步一时。钟能变师法而成为当朝楷书早期的代表书家。钟书风高古纯朴,笔圆架健,神畅和融,兼操隶意,格雅品佳,可惜传世墨迹稀少。

代表作有《荐季直表》、《还示帖》、《力命表》及《宣示表》。因受时代影响,钟书字形横扁,笔法中有隶意,后经东晋二王发扬,楷书形体趋方,笔法完臻,点画规范,技巧精微。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等均乃楷书翘楚。

钟繇《宣示表》选字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以上楷书多为小、中楷,笔法成熟而颇具笔意,用笔朴实而少顿挫华饰,既异于南北朝铭石书的简率,也不同于中唐后用笔多顿挫而有华饰之风的大楷。

当然,初唐四家的楷书虽还拘泥于大王的书风之中,但他们兼容南北之风,亦受到铭石书程式的影响,且已各具风格而又个性渐显。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不仅间架结构稳定而险绝,且点画笔法也已臻精熟,较之东晋时期的楷书更艺术化、人性化,为中唐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地位。

初唐四家中褚遂良、薛稷的楷书均已初存华饰现象,为中唐以后的颜柳楷书之源本。

#2

魏楷系

魏楷系列书风雄奇劲健、粗犷彪悍,南朝则浑厚凝练、圆劲遒丽。从《爨宝子碑》中看,书体在楷隶之间,以方正奇特、古拙雄浑而独领风骚,是东晋书法艺术的一颗绚丽明珠,乃楷之稚童,纯真厚朴,可爱至极。

《爨宝子碑》拓本局部

虽结构已多存楷法,字形也由扁方或方形变为长方形,但某些波碟、方正的转折及方起笔的横画等均存有隶意,可见其上师《张迁碑》、《鲜于璜碑》,下承南北朝诸碑的影子。

《中岳嵩高灵庙碑》的整体风格与此碑尤为相似。该碑结体因字设型,随心所欲,当方则正,应长则长,皆法自然之态,因之字形各异,浪漫天真,敬正相宜,常险绝奇妙,新意迭出,同字多出新构,绝无雷同,笔法沉雄、稳厚,方笔居多,撇捺特色独俱,个性尤强。康有为说:“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首肯了该碑古雅脱俗的自然美感。

《爨龙颜碑》拓本局部

被誉为隶楷极品的《爨龙颜碑》运笔舒展飘逸,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方中有圆,圆里蕴方,画硬如铁,峻实厚古,笔断气畅。意韵悠然。结构疏密有致,知白守黑,正斜自然,奇趣常显,章法考究,气势若龙。

《张猛龙碑》拓本局部

被康有为评为“精上品”的《张猛龙碑》,该碑峻劲雄肆,精雅神夺,结体正侧互映,变化多端,用笔以方为主,兼修圆笔,笔画瘦健,使转利索,运笔势疾画涩,瘦而不弱,风骨犹存。欧阳询对此法参悟最深,结字中宫紧敛,四周外拓,仪态万千,险峻绝伦,字的重心时有偏移,引“黄金分割”之美学潮流,静中寓动,点画顾盼生姿,整篇扫尽人工雕琢的俗气。

纵观南北朝的楷书,北朝特点最为显著,因北朝当时既倡导接受汉文化,又大力宣扬佛教艺术,如在洛阳龙门山等开凿的大量石窟佛像上,多留造像笔记,风格迥异的北魏碑刻、墓志铭及造像题记的书迹,也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文化,折射了当朝独特的楷书艺术之鼎盛。

由于南朝禁碑,故流传至今的碑版寥若晨星,甚为弥足珍贵,且无多大创造性,基本上还是北朝风格的痕迹。可见,南北朝,之间也有着紧密关联的一面。楷书进入隋朝以后,它将南朝秀丽苍润的书风,北朝方劲雄强的特点融为一炉,形成了这一时代的书风特征。从遗留的《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等碑刻看,形体端正宽博,笔画清挺秀拔,隶书遗风已暂次消失,笔画规范的楷书渐趋高度成熟化。

《瘗鹤铭》拓本局部

康有为评魏碑书法时云:“魏碑书法,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紧密非常。”又说:“凡魏碑,虽取一家,皆足成体,尽会诸家,则为具美。”“其言虽多有尊碑鄙帖之意,过于偏激,但也不失为至理名言。诸如陶弘景所书《瘗鹤铭》(传本),被誉为书中仙品。

郑道昭所书《郑文公碑》风格颇类《石门铭》,结构略显平稳,用笔圆劲遒丽,多有篆意,是学楷入门的良品。又见朱义章所作《始平公造像记》等龙门四品,皆取方笔,锋芒毕现,如龙泉、莫邪,可断犀象角,均是北碑之精华之作。

#3

唐楷系

中唐楷书系列指中唐以后产生的与前述二系风格截然不同的楷书。虽然其渊源仍在晋楷一系,并受到魏楷一系的影响,但笔法及审美趣味已与前二系略异。这一变法到了隋末唐初。结束了南北朝奇险诡秘的面貌,创出了唐楷新体式。

楷书,唐有三变: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四家,取法右军及隋《龙藏寺碑》诸碑,风格劲峭严谨,疏瘦劲练,为初唐书风;中唐开元以后,玄宗书崇尚丰腴,故此种风格的书家应运而生。代表人物为颜真卿、李邕及徐浩诸家。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其中颜真卿之书为盛唐的典型代表,所书端庄雄强、厚健宽博;元和以后,柳公权、沈传师诸家,又转尚清劲,一扫丰腴之风,所书瘦劲挺拔、骨力洞达,遂开晚唐之风。

从唐代楷书看,它继承了魏晋书法的传统,既“师古”又“汲古”,用笔脱隶意,有着森严的。形体端庄周整,但不失书法浓厚的意趣。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中唐楷书的典范为颜真卿,后又从颜楷直接派生出晚唐的楷书领军人物柳公权,开创了楷书走向巅峰时期的先河。柳书字形变大,强化起笔,落笔顿挫,在横、竖画的两端,在点钩的顿挫挑剔上,都明显地丰富于以往的楷书,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各体文字演化至高峰阶段特有的美化倾向,我们称之为“华饰”现象。

然而,这种华饰不同于过去官体文字时华饰现象,并没有削减书法艺术的趣味。其代表书家如颜真卿、徐浩和柳公权等均是能精熟笔法的文人艺术家。所以他们的代表作品在华饰之中又独具个性,并呈现出一种雍容、宽博的时代特征。

颜柳一系楷书的华饰特征被后来宋人的活字印刷字模所固定化、程式化,但其初在唐代书家手中,这种华饰现象是有艺术意蕴的。

如是,楷书到了唐代,由于政治开明,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加之帝王也大力提倡“书学”。因此,书法在唐代出现了非常鼎盛的局面,书家辈出,尤以楷书见长。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故后人评价唐代是楷书最为繁荣成熟的时代,且完全摆脱了隶书波碟之势,尤其是唐代后期的楷书,备尽法度,形成了结体、点画既标准,又完美的汉字,真正达到了楷书登峰造极的境地。

楷书,经过晋楷、魏楷及中唐楷书三系的甄选、淘汰、衍化,终于使楷书实现了从雏形演变至定型,再发展到成熟的蜕变。这是一部优胜劣汰的书史,也记录了历代朝政的兴衰及民族的进展,是文化与艺术,是人性与美学的交融及碰撞,也是三千多年中国书法史约一曲雄强昂扬的壮歌,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欣赏的艺术瑰宝。

来自: Zhanggx > 《楷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