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的。那时我正是个中学生是学校的红卫兵参加了上述活动。
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到北京大串联 (照片来自网络)
红卫兵大串联(照片来自网络)
红卫兵们在我村中的知识分子家中搜出一万多本被喻为“毒品”书。搜出的书堆放在村中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开批判会的那天在操场上当众烧掉。红卫兵的所作所为,有个时髦的词汇是“革命行动”。
其实还有些人家中的书没有搜出。我的邻居梁兆标家中约千本藏书没被村中的被红卫发现,这些书有幸保存下来 。
有人问我为什么村里会有怎么多的书。
我是广东梅县松口镇仙口村人。我的家乡是个人文荟萃的客家山村, 约二千人的村庄在1980年之前正式考上大学、中专的约百人,这些人中有大学校长、教授、工程师、市县级干部,其中当教师的人最多。我的家乡崇文重教,旧时学校重视教育,优秀教师才能够聘请到村中学校任教。1960年前后村中有好些人读了大学、中专。我祖父有两个儿子读了大学,二叔退休前是武汉大学的教授。
我祖父是个人缘极好又尊重文化人的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有部分文化人士沦落在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经常有村里的“落难文人”在我家里聊天。这些“落难文人”阅历广,文化素质高。他们坐在一起时都会讲述他们以往的经历,南洋及国内的风土人情及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人还会讲他们年轻时的恋爱经历及婚姻罗曼史。
童年时代的我,静心聆听这些老前辈们讲的故事,有些故事比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还精彩。日后我有些文章的内容都是取材于这些文人口中所述的故事。
1974年,我是生产队仓库的保管员,工作是把仓库里的稻谷挑到水泥禾坪里晒干。那时有三个保管员,一个50岁妇人是保管仓库钥匙人也是我们的领导,另一个是小于我4岁的男青年梁桂寿。梁桂寿的父亲是商店退休人员梁兆标。梁兆标家中的书成为我的精神食粮。
那时梁兆标六十多岁是个有背景的文化人。他的岳父是松口镇洋坑村人,清朝末年举人,民国初年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我要借看梁兆标的书是有条件的,他要我用报纸与他换书。我的报纸是父亲订的。1972年我父亲在桃尧镇的小学附中班任语文老师。父亲订的是《南方日报》《参考消息》,星期六回家时带回给我看,我看完后与梁兆标换书。
照片来自网络
在一年的时间里,梁兆标家里的藏书我都基本看完了,有些书我看了几遍。这些书有旧时的报刊杂志,故事书,连环画(小人书),中外名著等。
有些书我看不懂,如高中的理科教科书数学、化学等。这些书是他儿女们中学的教科书。他有一个儿子是日本留学生,退休前是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有一个女儿是1954年松口中学的高中华业生,曾任广州一家化工厂的厂长,退休后有钱给家乡老人会。
那时我除了劳动,有空看书,父亲订的报纸每张必看。《新华字典》是工具书,有不懂的字词查阅字典。
20世纪60年代的书刊(照片来自网络)
梁兆标经常与我座叙交谈,有关他的经历我清楚。他三十岁时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职员2年。他经常到图书馆看书是中文系的傍听生。因家庭生活的拖累而没完成学业。谈到他的亲戚古文捷、李文祥教授时,还讲述了他们的家庭背景。他的妻弟李文祥是法国留学生曾任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他妻子妹妹的丈夫古文捷是松口圳头村人,法国留学生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的教授。
1998年我是个文化工作者,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1998年秋,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承担了法国劳格文博士的研究课题。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的房学嘉教授和陈干华副教授到我们的家乡仙口村进行田野调查。他们要我参与撰写仙口村梁氏的渊源和村中民俗风情及松口地区的人生礼仪资料。他要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婚恋的资料。为此古文捷教授的婚恋故事正合我写的材料。
中山大学老校门(照片来自网络)
中山大学图书馆一角(照片来自网络)
据梁兆标说:他岳父李昌仁生二子四女。大儿子李文祥是中山大学教援。梁兆标夫人是大女儿。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三妹是汕头医学专门科学校(中专)学生,四妹是广州的大学生。那时古文捷已三十多岁还没结婚,李文祥关心古文捷的婚姻,有一年的暑假期间,特邀请两位妹妺回家乡松口洋坑村。其实古文捷是个书呆子,他住在李文祥家中在空闲时是看书。李文祥的两个妺妺与古文捷交谈时,古问她们的学习工作情况。三妺是学医,做家庭妇女合适。为此三妺被古文捷选中,约一个星期他们结婚了。李文祥认为,古文捷会选中四妺的。原由四妹长得漂亮,文化是大学生。古文捷婚恋的故事被我写入“客家民俗田野调查资料”。
2013年是我退休的第4年。我参加《梅县松口镇志》編写。那时松口镇各村庄的名入要入选书中,清未举人李昌仁,古文捷教授,李文祥教授三人的资料都入选书中。
几十年来,我与梁兆标家中的后裔有交往。梁兆标身高约一米八,长得英俊是村中的美男子,他夫人也长得漂亮,人称“盖村嫂”。梁兆标的二女儿读中学时是校花。也许与父母的基因有关,我发现梁兆标和李昌仁的后裔,男的长得高大英俊,女的身材好长得漂亮。
我与梁兆标的交往经历,对我日后从事教育和研究地方人文有作用。现在用文字作纪念吧。
作者:梁德新(2022年4月2日)
图文资料/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梁德新(曾用名王森欣,笔名梁豪),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教育部门工作,读了师范中专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喜欢看书写作是业余自由撰稿人有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编著有《客家乡情》《客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等书。对地方文化和客家文化有兴趣。先后聘为《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曾邀请参加文化梅州学术研讨会、宁化石壁客家论坛等研讨会,有论文在嘉应学院、广西钦州学院等刊物发表。吸收为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0)

相关推荐

  • 2位神秘失踪的旷世奇才,留下一本禁书,一本神书

    2位神秘失踪的旷世奇才,留下一本禁书,一本神书

  • 梁德新║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文/   梁德新 我是个平凡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 ...

  • 【名人名家:忆我的父亲霍安荣】

    忆我的父亲霍安荣 霍静瑛 父亲拿着很厚的一摞纸,站在家中老宅的院子里,一言不发的看着我.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举起双手从父亲那冰冷的手中接过那摞还没有一点墨迹的白纸.看着父亲,我心中的话,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

  • 梁德新‖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梁德新 1975年,我有一个亲友在福建永安县林业局工作,他介绍我到永安县做工. 为了生活外出谋生 那时我是因家乡的粮食紧缺,家庭生活环境不好到福建做工.我的要求是只要有工做 ...

  • 梁德新‖回忆我流浪做工的日子(1)

    回忆我流浪做工的日子(1) 文/梁德新 工人在割松香(照片来自网络) 我曾经在福建的三明.宁化.永安.永定.龙岩等地做了3年苦工.在"社会大学"的大课堂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在二 ...

  • 梁德新║回忆牧牛的日子

    牛的特点是体质强壮,能够适应所在地气候.牛是素食动物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牛肉和产奶是人的食品之一. 我童年的主要经历之一是放牛(牧牛).20世纪60年代初我读小学,姐姐要背弟 ...

  • 梁德新║回忆祖屋二、三事

    回忆祖屋二.三事 梁德新 我年届七十有些事在脑里挥之不起.下面从我的童年的往事写起. 梅县松源镇园岭村"儒林第"是我的袓居.20世纪50年代初我祖屋出生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 &q ...

  • 梁德新║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

    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 梁德新 20世纪80年代的中专生是社会的人才 1985年前后,不用说考上大学,就是考上个中专,十里八村也是凤毛麟角的新鲜事.那时因为大学.中专招生人数少,有些高中毕业生要 ...

  • 梁德新‖回忆儿童时的端午节

    回忆儿童时的端午节 文/梁德新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

  • 梁德新‖回忆养猫【客都推荐】

    回忆养猫 文/梁德新 我喜欢猫,我到朋友家看到有猫,都会与猫玩. 猫性情温顺是聪明活泼的动物,作为家庭宠物已经有长久的历.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喜欢吃鱼,鼠,兔等.猫会捕鼠,喜欢睡觉.这些都是猫的特点. ...

  • 梁德新‖回忆外婆二、三事【客都推荐】

    回忆外婆二.三事 梁德新 我童年时在外婆家"云丽楼"住了几年,那时她的大女儿在印尼经商有钱寄给她,她曾在物质上接济我家.也许是缘分外婆众多外孙中特别痛爱我. 我儿童时住在外婆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