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人物之九 ——柴进(上)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写过一篇小说《洞穴》,讲述了一只居住在地洞中的鼹鼠类动物小心翼翼仓惶不安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的细腻,这只动物的满足感来自于对比寄生在他洞中的比他个头小很多的小动物。当代很多人搞不懂小说中那种近乎小心的变态的心理描写,从而批评甚至批判卡夫卡,后来东欧剧变,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一直批评卡夫卡的一位著名罗马尼亚评论家晚年终于理解了卡夫卡的那种心理,从而认为卡夫卡应是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之前广泛认为的荒诞主义作家。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为了引出要杂说的柴进,柴进是前朝大周的皇族直系后裔,手中握有赵匡胤给柴家的护身符—“誓书铁券”,因此给人的感觉好像柴家可以做事肆无忌惮逍遥无边了,柴进也时不时地向人夸口和炫耀誓书铁券,但凡流放发配的人物路过柴家庄依据名气一律会受到规格不同的招待,再差也会得到一盘肉、一壶酒、一盘饼、一斗米和十贯钱,这些东西在平时算不得什么,但对流放发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则是雪中送炭,收到资助的人基本人人感激,即便不感激至少也不会怨恨和抱怨柴进,也即是柴进在江湖的名气和“及时雨”宋江不相上下。
柴进自己对落难逃到庄上的宋江夸口“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府牢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乍一看柴进近乎飞扬跋扈不把大宋律法放在眼里,放着悠闲日子不过尽和一帮犯案的黑社会人员来往,这不是在“藏污纳垢”吗?甚至会产生出柴进是不是不服赵匡胤“陈桥兵变”想积聚力量图谋“复国”啊?
让我们看看柴进都是收留的什么人呢?只要细细研读就不难发现但凡柴进收留在庄子里的都不是直接和朝廷做对的人!林冲、武松、宋江、石勇、洪教头等哪一个是和朝廷作对的?犯了命案和与朝廷作对是两个概念,受过柴进资助的梁山泊王伦一伙早已另立山头而且只是打家劫舍绝不和朝廷直接作对。从书中来看,柴进从没有流露出要挽留某个人“以图大业”的意思,只是资助绝不要求“入伙”,所以说柴进压根就没有想造反复国的念头,相反,对祖上无奈让位的憋屈行为还颇为自豪,对“誓书铁券”的夸耀的背后就是一种身份的自豪。而且投到柴进庄上的也不是黑社会成员,他们没有组织基本就是走投无路的个人,很多还是仗义的好汉,同样的柴进对名气很大的江湖好汉甚是器重和敬仰,柴进绝非纵情声色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书中并没有关于柴进欺压良善和巧取豪夺的记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柴进人品如此,他结交的朋友基本也当是如此,所以说“藏污纳垢”基本也沾不上边。
那柴进到底想干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图谋自保。
我们知道,北宋末年纲纪松弛腐败横生,法律已经丧失了社会契约的作用,已经成了持强凌弱的合法工具,所以地方豪强都不怎么尊重法律,大宋律法在他们眼中视同儿戏,但他们却很熟悉大宋律法,知道怎么合理的利用法律而不为律法所伤,例如收留鲁智深的赵员外明知鲁达打死了人被官府通缉仍然毫不掩饰的资助他出家逃脱制裁,赵员外这样,柴进也不例外,大家都是为了在丛林法则主导下的失控腐朽的社会里生存。
可能有读者说,是不是太夸张了,那可是在《清明上河图》描述的盛世啊!怎么可能呢?所以说要读史,“靖康之耻”揭示了北宋末年近乎荒唐的腐朽无能和国家悲剧,历史的过程可以曲笔甚至伪造修改,但历史结果是无法伪造修改的,再怎么才子佳人字画双绝的粉饰也遮掩不住当时社会的腐朽,社会腐朽,百姓自然生活苦难,这就是《水浒》写作的大背景。
作为前朝皇族后裔,柴氏一族不可能不知道“夹着尾巴小心做人”的道理,南唐降主李煜受尽窝囊依然被赵匡义侮辱毒死的先例他们不会不知道,柴进怎么敢如此大胆行事,难道就不怕被抓到把柄给老柴家招来麻烦吗?
柴进当然知道,但他也知道目前的世道单纯老实巴交的“守拙”也根本守不住,即便官府不找你的麻烦,强盗来洗劫你的庄子怎么办?世道如此之乱,占山为王的强盗多如牛毛,沧州是流放罪犯的地方离都城又远,处在这个地方如何自保?办法无外乎三个:和地方政府保持好关系;组织庄客自卫;和周边的强盗及投到庄上的罪犯保持交情来往。所以柴进对沧州大小官员无一例外银子开路,再时不时拿“誓书铁券”晃一晃暗示“我有背景喔,别招惹我”;对周边的占山为王的强盗都保持书信来往,王伦只是其中之一,柴进在江湖上的好名声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对路过和来投的人尤其是犯了命案的江洋大盗,全部以礼相待,能收留就收留,收留不了也不得罪,送一份薄礼招待一下打发走就是了,这也无形中壮大了庄子的武装自卫力量。
柴进这么做既是自然之举也是明智之举,后来的祝家庄、曾头市势力都远超柴家庄,但因为惹恼了梁山结果被杀的鸡犬不留;家境殷实的刘太公面对桃花山上实力一般的要霸占他唯一女儿的小霸王周通,唯有老老实实的把女儿奉上连嘴上的反抗都不敢,当此之时,负责维持治安的朝廷官兵在哪里呢?柴进智虑精纯自然不会让自己走到那种地步,后来柴进卧底成了方腊的驸马,方腊何种人物,如此赏识柴进,说明柴进确有非同一般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