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2024-06-07 00:32:47 阳明心学实为圣学,他站在人生命主体的立场上,主张通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的存养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欲对人心的遮蔽,逐渐明了那个纯乎又纯的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达到至善。至于修养功夫,则需时时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警戒,如一个密探般的时时监视自己的内心,“但有一念不善,便须彻底克倒了,勿使潜伏于胸中”。时时记住要“为善去恶”,使自己的心灵归于廓然大公的干净清明境界。这样活着似乎很累,却是实实在在的修养功夫。日新,日新,又日新,逐渐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人莫不思考在社会上、历史上有一番作为,即使不能伟大、超越,至少也要最大化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但是如何达到这样一个向往呢?阳明心学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途径,一种可能性。人生的成功在于这样的三度修炼:态度、气度和厚度。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阳明的心学就是一门自我修养之学,他的修养功夫有点类似禅宗,在于日常生活的一思一念,一事一遇,通俗点说,在于“担水劈柴之中”。但是他又不要求顿悟,讲究的是渐进,日有所为,日有所增。对于我等智力愚钝者来说,就更为切实管用。心学的修养功夫在于使我们的直觉逐渐地成为“哲学王”的直觉,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正如里尔克告诫青年的话所说的: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黑暗中,在不能言说中,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以深深的谦虚和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的灵魂深处都有着真善美的天良和英雄主义的情节,这是人之为人的最本原、最深刻、最伟大的“欲”!我们只要把人人心中的那个伟大而深刻的真善美和英雄主义情节呼唤出来,那么,力量就会变得源泉无穷,世界就会朝力量感和真善美的方向改变。阳明心学的修为就在于唤醒我们内心的那个“巨人”,唤醒我们内心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致良知”。他的心学就是强调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上都要保持自己生命的本真。这个葆真主义提醒世人:人保全自己的良知本性,不为外在的功利目的丢失“自我”,却又不陷入那种束身寡过、一事不为的怯懦小儒境地;要从心髓入微处痛下自治自为功夫,既抗拒循规蹈矩之虚伪,又拒绝龙拿虎掷之虚伪。要告别混沌、为我、观望、自暴自弃等等活法,不做世俗的奴隶、境遇的奴隶、情欲的奴隶,永别一切奴才道德,做自己的主人。只要有了这种意识状态,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产生大事业的情节,让小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在从事圣战的价值感和伟大感。当下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信仰的真空化,泛道德化,乡愿化,浮躁、功利、堕落、异化等等,是不是当下社会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心灵呢?如何自处呢?阳明的心学作为一门圣学能不能发挥治疗时弊的作用呢?解决任何问题,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两样东西:力量和智慧。阳明心学既有力量,也有智慧。这里不妨摘录《阳明大传》中的一段话,看他的心学是如何既有力量,又有智慧的:“他在狱中,找到了彻底的虚明,找到了'孤独个体’那种无所依傍的深渊感。在天地之间,除了自己的这颗心,还有什么是最后的依靠?于深悲大戚之中,还能不屈不挠地坚持得住,靠什么?除了靠'心之力’,还有什么力量能伸进大墙来支撑自己?这些问题他暂时还没有悟透,但已在这场培训中种下了'觉悟’的种子。等他到荒芜人烟的龙场继续坐宇宙监狱时,'种子’终于开花结果。'心学’的一个智慧法门就是将'万物皆备于我’,能化一切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君子友我,小人资我,艰难困苦玉成我。”心学伟矣大矣!并不仅仅是一句“主观唯心主义”就能够简单概括的!梁启超先生说:学术之势力能够左右世界。虽然文化的革新时弊作用是缓慢的,但是经过一代或者几代人的扬弃和努力,阳明心学一定能够在现代社会重新发挥重大作用!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比如,下面这直指当下之大病的四大人生智慧。回头看内心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我们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心脆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心本来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且不说王阳明在连续两次科举失败、被宦官刘瑾陷害差点亡命、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动的强大心理素质;就是他的学生,也让我们望尘莫及。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如果心学能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聂豹就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王阳明曾说: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就这样生活在快乐之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着如此充盈的感情。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对治这种情况,也许正需要王阳明的心学。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认定了就做自己没骨头,撑不起顶天立地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个物质至上、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内心信仰极度稀缺的时代,就更是如此。我们常常感觉身不由己,自己的内心也被渗透而异化,某个时刻会突然惊觉自己越来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多少先贤也早已为我们垂范了穷达不堕、生死不移的骨气。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丢失了自己的本心,没有坚持做自己。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去印度修行,也曾想去日本学禅。一位大师对他说,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乔布斯才决定留在美国并开创苹果公司。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乔布斯一直强调“跟随自己的内心”。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工作就是修行不努力工作,是最大的无良王阳明曾对一个感慨政务缠身的官员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俗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几圈。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号称吃透阳明心学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尽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仅是你事业的路,也是你人生的路。人忙心不能忙不做红尘俘虏,不成欲望奴隶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他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欧阳德意识到,使内心凝定是很难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处于烦乱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他寻求王阳明,是想从先生那儿得到一个答案。“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时刻充满各种杂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忙。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相比古人,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得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时刻得不到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我。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泛、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也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所谓的空虚、无聊。考量王阳明关于“忙”的相关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便在于欲望的膨胀。是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心,而失去了心中主宰,于是只剩下不停奔忙。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颗心灵被各种欲望控制之后,想的是这些,做的是这些,高兴的是这些,失落的也是这些。得之,心为之兴奋;失之,魂为之沮丧。付诸行动当然是为了追求这些,身体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当然是这些,心性安得不乱?今天,对于大多数人,让其放弃物质上的追求大概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不能完全被它所左右,至少应该留给心灵一点空白,至少要节制一些,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日子过得简单了,我们所谓的“忙”也会适当地减轻一些。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那么这个人就会终日忙乱,找不到内心甘甜的幸福,而成为物欲的奴隶。更重要的是,节制欲望可以让我们的本心更加真切,重新拥有身心的主宰。这样即使在不得已的繁忙和压力之下,也能更加从容、高效、有效地处理诸多工作和生活问题,人忙而心不忙。活着的最好状态是什么?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词,是从容。不急不缓,淡定悠闲。事再大也举重若轻,事再多也有条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这就是从容的活着。似乎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一切的秘密也不过是三个字:心不动。心不动的秘密也不过是一句话: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之而行。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人生是一场修炼,今天有今天的任务,明天有明天的要求。生命不息,时间不止则奋斗不停,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允许自己完全停下来,身体与思想总有一个踽踽前行。无事则安,安可成圣王守仁出身名门,少时聪颖,曾立下“读书学圣贤”的志向。二十八岁时,王阳明考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明武宗正德年间,太监刘瑾等人弄权,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王阳明因不愿与太监刘瑾等同流合污,触怒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这年他三十五岁。龙场处于群山之中“万山丛薄、苗、僚杂居”,是一片尚未开化之地,加之气候湿热,瘴气弥漫,一般人初入此地大都难以忍受。但王阳明在龙场安顿了下来,一住就是三年,他说“厉瘴毒而苟能自全,以我未尝一日而戚戚也”。龙场远离京都,加之王阳明作为龙场驿丞并未有多少公务,这就给了王阳明大把的空闲时间。在无事的日子里,王阳明也并未让自己彻底闲下来。在龙场的“单纯环境”下,王阳明时刻都在思考,“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长时间的静心思考终于给了他应有的回报,在某一个午夜王阳明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他说:“圣人之道,我性自足。过去从外物求天理是舍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个是场误会。”这就是所谓的“龙场悟道”。在无事的闲暇日子里,王阳明不停思考,终于找到了他的“道”。无事并不是真的什么事情也没有,让你裹着被子睡大觉。对于真正的智者来说,一分一秒都很重要。无事则安,安即学习、思考,日常工作繁忙,并没有富余的时间留给自己用来思考,在无事的日子里,不妨给自己的灵魂充充电。把平时拿来发呆的时间用来读书思考,毕竟,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赞 (0) 相关推荐 王阳明的“致良知”原来是和佛教圣典是相同的,儒释道本为一家 我们大家都知道王守仁,号阳明,人们又把他称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圣人"这个称号在中国古代只有孔子可以当得起.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 ... 男人欲成大器,能力为次,主修心。 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主要还是需要修炼好"心学",才可功成名就. 王阳明,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心学大师,后被世人誉为心圣,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能做到百战百胜! 王 ... 1508年春天的深夜,王阳明在龙场驿站的... 1508年春天的深夜,王阳明在龙场驿站的睡梦中突然惊醒,发疯一般喊叫起来. 两个仆人惊醒后看到他自言自语:"是了!是了!圣人之道从心中求取,完全满足不需外求." 仆人感到莫名其妙: ... 王阳明45句经典名言,心学中的精髓,读完让我们的内心更强大! 首页首页 正文王阳明45句经典名言,心学中的精髓,读完让我们的内心更强大!刨析文化 2021-03-03 21:24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 心若不动,万事从容!王阳明先生“心学”四大智慧,直指当下人生 转载 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 ... 王阳明:此心不动,方能万事从容!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开始疑惑,究竟发展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头看内心 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 如今,我们的内心早已受到世间万物的驱使,甚至还觉得物质 ...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深度好文) 心静了,才能听见心底的乐声,心清了,才能懂得万物的灵动,若如,你心没有动摇,再大的风雨,也不能把你我怎么样. 王阳明参加第一次会试,没有考中,落榜了,三年后,再次参加,再度落榜,和他同去的一些同学,觉 ...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四大智慧直指当下人生 养不动心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抵制诱惑.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 ...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01 养不动心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抵制诱惑.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 ... 心学之思 | 王阳明:心若安定,万事从容 跟王阳明学修心 阳明心学爱好者的集聚地 关注 新的一天,新的修心.茫茫公众号,感谢您选择了"跟王阳明学修心".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不想错过精彩分享,不妨点击上方蓝色字体&qu ... 【王阳明】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 ... 修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人生的最高境界:修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里. 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艰难处修心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 王阳明:心若安定,万事从容 在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弟子问自己的老师,还有什么话想要交代. 王阳明坦然地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求". 只要我们的心灵是安宁而光明的,人生中就能有更多的幸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