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阳|汤沟镇一心村扶贫工作记事

题记:江如带、沙如雪,江风十里,处处见贫友;行歌远、离绪深,乡情萦绕,难叙扶贫情。
一  心  向  阳

作者:王宜果

2021年元月下旬,枞阳县汤沟镇一心村扶贫工作队圆满通过上级组织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对我来说,这也意味着所从事的扶贫工作即将结束,回归派出单位的日期已不远。
当初下村时我心怀忐忑、目光迷离,而将离去时我是意气风发、精神抖擞。我想我是一棵树,我的根须,在这片不算丰饶的土地上汲取着营养,因此才得以“茁壮成长”。

寻求脱贫之路

汤沟镇一心村濒临长江,与贵池隔江相望。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不算偏僻的村庄,由于历史原因,人口过三千,贫困发生率达到12%以上,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20余户,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村民祖祖辈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但始终没有新的突破,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无非是温饱方面的满足感。难道就没有一种产业适合在这个村发展吗?这是摆在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后经扶贫工作队长刘宇峰四处奔波,多方论证,2018年初终将铜陵白姜引进一心村。因为是试种,扶贫工作队员们处处小心翼翼,把姜苗当婴儿一样呵护着,一旦发现有什么异样,立即联系专家及时诊治。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队员们在用工方面更是精打细算,只要试种场有活,他们就全程跟随,现场指导并准确记录工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队员们的爱心浇灌,当年试种的6亩白姜喜获丰收。除去种子肥料和用工方面的成本,获利2万余元;值得一提的是生产的白姜品质与铜陵白姜几乎无甚差别。铜陵日报、枞阳电视台等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使得“待字闰中无人识”的一心白姜被更多的人知晓、了解直至接受。

2019年、2020年这两年,一心村的白姜种植连续翻番,2020年种植面积已达45亩,年产鲜姜8万余斤。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为销售奔忙,先后五上铜陵三去枞阳,终于将电商销售渠道打通。截止去年12月底,通过电商销售白姜上千瓶,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迎来白姜销售旺季,获取利润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由此注进强大的活力,突破20万元大关,带动贫困户20余户增收,每年获利上万元。

激发内生动力

我作为一心村扶贫工作队的副队长,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贫困户了。他们中有些人的脱贫故事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方九虎便是其中的一位。
与他碰面时,方九虎已年愈七十,他的儿子长年混迹于江湖,留下智障的媳妇和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家庭生活的重担几乎全落在方九虎的肩上。方九虎倒是乐观又勤奋。菜园内种的全是“时令蔬菜”,每天清晨,为节省渡船费用,他骑上电瓶车,绕道铜陵去贵池销卖,风雨无阻。偶有闲暇,方九虎便发挥手工特长,编连枷囤积着,去市场卖菜的时候,顺便捎上连枷,放在一块销卖。我曾不止一次地问方九虎,连枷一把可以卖多少钱,他说五元,我说那不是太便宜了吗?方九虎总是嘿嘿地笑着说,贵了就没人买了。此时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喟叹。
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方九虎便睡在玉米地里,一旦发现有异响,立即起身察看。因为那时候獾子会来偷食玉米,稍有不慎,玉米就会被獾子糟蹋掉。在那段日子里,方九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8年底,方九虎一家终于得以脱贫。方九虎在村部领取脱贫光荣证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合影,面对镜头,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而方九虎就是其中笑得最灿烂的那一个。
贫困户方九虎只是一心村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其实像他一样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如热心为乡亲张罗的刘向云大娘;有一身正气、爱打抱不平的方莫泉……

带头人的作用

风正一帆悬。一心村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完成,离不开村两委“一班人”的引领和奉献。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就是一心村党支部书记刘中华,他实际的职务是镇人大副主席,2019年初因一心村班子成员调整而临时受命的。在一心村他还有一个雅号——“布衣书记”。这个称谓据说是因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和善可亲且不讲究穿戴,百姓和他交流没有距离而得名的。这是“布衣书记”温和的一面,其实他干起活来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
我清楚地记得去年十月份,“布衣书记”为做通一户长江禁捕退捕渔民的思想工作,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他先后跑了15趟。最后那一次,“布衣书记”与这户渔民聊到了晚上十二点,渔民最终被他的诚意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当场在禁退协议书上签了字。
“路跑低,狗跑熟。”这是“布衣书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前一句不难理解,后一句的意思是狗如遇到陌生人,是会吠叫的,但你去的次数多了,它就会和你熟络起来,到后来也不叫唤了。这句话可以说是“布衣书记”的生动写照。由他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之多,有两户在去年脱贫的时候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布衣书记”不停地上门做工作,而且每次去都不空手,事实上就把这两户当亲戚看待。后来这两户很不好意思,主动收回了“成命”。

明天会更好

如今一心村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下一步自然过渡到振兴乡村。而我也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现在信手在纸上就能按房屋坐落的顺序,写出每户贫友们的姓名;而且他们的音容笑貌、形神姿态也如镌刻在脑海里一般,十分清晰。或许,平时来往累积联结的情感,只有在别离之时,才可以准确地称量吧!
贫友们现在的生活还谈不上富裕,但我相信在国家稳定持续惠农政策的眷顾下,在村两委“一班人”的正确引领下,他们的生活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家富村美人和谐

    本报记者 钟海华 1月22日,信江像往常一样如白练般平静地流过范家村,江心的绿洲上偶有飞鸟掠过,但真正打破这平静的,是江边正在作业的机械和工人.范家村第一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方建新告诉记 ...

  • 随笔||怀揣那缕阳光

    怀揣那缕阳光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在帮扶单位驻村书记的带领下,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铁腰村顺利完成已建档立卡贫困120户456人脱贫任务,提前一年多退出了全县8个深度贫困村序列.市工行驻村工作队员以驻点 ...

  • 【洞庭作家】熊业民/花开扶贫并蒂莲

    花开扶贫并蒂莲 作者:熊业民 夫妻经商开店.同行同业.男耕女织是常事,而夫妻一同扶贫的并不多,同村扶贫的甚至难寻,而君山区广兴洲镇团湖村确有其事,鲜为人知: 唱好扶贫曲,夫唱妇和 "映日荷花 ...

  • 杜亮姝 | 我在碛口扶贫的两年半(42-44)

    每晚10: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作者:杜亮姝 越来越美的村庄 寨则坪村虽然过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可是随着红枣产业不景气.耕地面积少等条件的制约,逐步在碛口镇四十个村子中排名落后了. ...

  • 邹开歧:大地丰碑(4)一台好戏已开场|纪实

    邹开歧:大地丰碑(3)排兵布阵,打响扶贫攻坚战|纪实 文/邹开歧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天上碧空万里,几朵白云缓缓地飘着:风很柔,像婴儿的小手托着面颊,释放出柔柔的春意. 当地的老百姓说,下派干部进 ...

  • 陈罡:埋头实干,甘做致富引路人

    陈罡 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工会副主席,2016年至今被派驻陕西省勉县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qu ...

  • 南漳田湾村:倾力扶贫拔穷根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深度贫困村--黄集镇田湾村昔日的真实写照. 如今,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间道路干净整洁.绿化树木枝繁叶茂.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现在简直就是 ...

  • 来凤素有佳名,久后必将繁荣

    踏春再归来,一年貌不同 --关于来凤百福司镇石梁子村扶贫工作的社会调查 作者:恩施高中1801班肖思航 // 旧 貌 // // 新 颜 // 2018年国庆节,我曾前往来凤县石梁子村做社会调查. 时 ...

  • 【扶贫路上】心 愿(小说)/溪源

    推荐语:一心想要当贫困户的张老汉,最终在驻村帮扶人员的帮助下,想通了.小说<心愿>抒写出了农村扶贫工作中的一种现实,描绘出了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景,既讴歌了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

  • 【产业扶贫36计】金罗镇新开寺村:树上开花 产业发展奔小康

    树上开花 产业发展奔小康 --金罗镇新开寺村产业扶贫模式 金罗镇新开寺村由原石龟山村.伍家铺村合并而成,共有986户,总人口3918人,全村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0亩.旱地面积580 ...

  • 王庄村——惠风劲吹阳光媚

           冬日的一个周末,本打算带孩子一起去二郎山景区,却突然接到了市老年体协领导的电话,让去尚店镇王庄村采风.孩子一听王庄村是个贫困村,马上头摇的拨浪鼓似的,嘟嘟囔囔不愿意去,我也没再勉强.其实 ...

  • 我是谁,为了谁

    主人公素描:周林,淅川县中医院驻滔河乡万家岭村第一书记,30岁左右,身材单薄,戴着眼镜.咋一看还是一个大小孩,但说话办事儿老成稳重,接地气,就像是他亲手种下的丹参苗,蓬勃,但不张扬. (周林正在分发刚 ...

  • 南宁:“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

    "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 --南宁市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侧记 在隆安县城厢镇东信村,一个总投资达700万元的养鸭产业扶贫示范园投产后,一直有序运行,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