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雌雄阳默运,杳冥恍惚复地雷

1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浅释:

悉知趋势潮流正值雄强劲爆,依然无动于衷而回归雌柔阴静安分守己,亦还俯身承顺而为泽润天下的潺湲溪流。这样心甘情愿地纳敛承载天下涓滴,抱常守正的纯粹德行就不会离失,如此也就能够再次回复初生婴儿的天然怀柔。

悉知璀璨精华焕发光辉明亮,依然内敛沉静于暗黑无疆的蒙昧凝定,成为天地间承载运营包孕化生的诞育模式。能够作为化育天下万物的根本范式顺理成章,从不背离的德行也就不会有任何差池,这样也就依然回复到浑化无极的肈基初始。

悉知高贵尊荣光耀寰宇,仍然安守最为微末谦卑的无私无欲,甘愿做包藏涵括整个天下的空旷川谷。甘愿做顺遂天下的深邃川谷,永恒广茂的纯粹德性便能得以顺遂充足,这也就容易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回复到朴素本初的混沌状态,就可以再一次地以充满的能量发挥相应的运作应物敷用,修为有道的人们就是择用这份真朴作为治理,作为百官之长,作为身心之尊,所以,自然大化尽善尽美的修为与治理,是不可弥散和分割的。

2

修身等同治世。修身方式亦等同于治世方法。亦或者纵万万千千,亦不过阳禀阴受,雄雌相须。正所谓道不可须臾即离,亦自当固守,才可以循常。守而无离勿失,方能行之成之,而与道合,而得证道。如此亦需澄澈世事,而执一御万,执简御繁。

雄、白、荣三知为世间之大知,即此明白四达,朗照寰宇,洞察万物,前知后知而无遗。雌、黑、辱三守乃修为之必守,即此安常处顺,柔弱愚钝自全,谦和卑下自居,光而不耀,仁常不仁,顺物委蛇而不与世竞,与时偕行而应化无穷。

谿、式、谷三者为人间行藏。修为即此方可道超天地,智周万类,德冠群伦,学绝今古,且亦卑下自持,藏身于虚,应物无伤。婴儿、无极、素朴三复为修学立足。婴儿中和之至,无极虚无之极,素朴全真之概,即此返本还元,复归于道而无挂碍。

朴散则为器。朴为宇宙最原始的状态或物质。十五章敦兮其若朴,十九章见素抱朴,本章复归于朴,后面还有多个章节涵摄朴这一概念。器是形而下的物质世界,《易经》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因为道的分化流散,才会有各自为器。这里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众生万物,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却也只是各自禀赋道的所在,而各自为器。

若《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大道浑全,圆而不方,无善无恶,无成无毁,无彼无此,无分无合;若分割飘散,齑粉,也就是各自成之为器。也就不再具备道的功能,若想恢复也就只能逆修复原。

修为有道之所以能够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肆应万事而不失,化行万世而不名,以及因物自然,与时推移,无作无为,行乎天道,而合于天理之固然,也正是历来所说的无知而大知自知,无守而自守,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大制无割

3

世间万物相生,出头争雄,需量力而为,阴柔承顺。而一气之变,阴阳始分,亦造化万物,各有天分。所谓阳有阳的势头,阴有阴的力量,轮流当值之际,也是天理循环之期。即此只能相互委顺承让而不应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世间亦只一气流行,就不应该有太多人为的花色和噱头。已然洞达,超然为圣,正所谓宇宙在乎手,造化生乎身。

知雄,守雌,若只是看做太虚一气化为阴阳二仪之后的彼此承顺关系,那么这里就不再是俗世的争锋,而是循环往复的先决条件,是自然大道维系万物轮回的必须法则。既是复归,也是升腾,这其实也只是古老《易经》的内容所在。老子是以《易经》的方式镜观天下,所以也就不仅仅是在所处的时代,而是每一个时代都必须的生活态度的选择。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亦正如知雄守雌。虽然也正是物极必反。但是抱持这个原则修身养性,乃至为人处世,也正是修为之必然。人只有处处避免争锋,才就可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悠游。正如完成一天的劳作和建设,也就可以享有自己的休息和复原。所谓天理昭彰,莫过如此。

人的心态如此,就可以迷途知返而返朴归真,达到安宁泰定而社会清明,国泰民安而天下大治。当然,这里也不仅仅是守雌,也还有知雄。在雄雌的对立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然后才能安然处于雌的一方。守雌守辱、为谷为溪的思想,当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才能面对纷乱争斗的社会场面。

在十章里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十章有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本章里有复归于婴儿,后面的章节中也有提及婴儿这个概念的地方。婴儿,其实也是素朴这个概念的形象解说,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好像未知确也一任啼笑一般,无私无欲,淳朴无邪。

老子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这些人为的规范约束人,塑造人,反对利用说教来扭曲人的本性,这就必须回到复归这个概念。如此既然不需要按照圣贤所制定的清规戒律去束缚人们,也就应当能够让人们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万物只是一体,合理把握的只是一个度而已。黑白雌雄不过阴阳默运,杳冥恍惚不过复回之乡。即此治世修身亦莫不概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