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臀肌三兄弟——臀中肌(什么是臀大肌和臀中肌步态?)

臀大肌和臀中肌步态

位置和起止点

扇形,较厚,位于骨盆的外侧面,臀大肌的深面和臀小肌的浅面。

(1)近端附着于:髂嵴前四分之三的髂骨外侧面,在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

(2)远端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外侧表面。

- 浅部肌纤维斜行穿过深部的后面。

- 部分人的臀中肌与梨状肌和臀小肌融合。

- 臀中肌转子囊将臀中肌腱和大转子分开。

作用

腿部最有力的外展肌肉,骨盆最重要的稳定肌肉。

(1)上固定:

整体收缩:使髋关节外展

前部纤维:可使大腿旋内

后部纤维:大腿外旋,但是此功能较弱。

(2)下固定:单腿站立时稳定骨盆,行走中臀中肌和其他外展肌肉防止骨盆向非支撑侧过度外展。此功能是臀中肌的主要功能。

功能正常的臀中肌对维持行走时骨盆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臀中肌是一块非常重要的稳定肌肉。

臀中肌无力

(1)无力的臀中肌会使骨盆在行走过程中失去稳定而上下过分摆动,就像模特步态,或竞走步态。此现象多见于女性。

-------请记住,无力的臀中肌虽然会让你风情万种,但对脊柱、腰部肌肉和骶髂关节危害巨大。

(2)无力的臀中肌也会造成它的小伙伴------协同肌阔筋膜张肌-------过分代偿,导致过分紧张。最终触发大腿外侧筋膜紧张,特别是髂胫束的紧张。

紧张的髂胫束也会造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一系列的改变:

髋关节:前屈,旋内(髌骨朝向内前方)

膝关节:外翻(两侧膝关节相互靠近--X腿)

整体而言的外观表现为:大腿旋内,胯部增宽,髌骨朝向内前方,X腿,小腿整体内旋,小腿后方肌肉旋转向外侧,内侧足弓会塌陷(足部旋前)

---------无力的臀中肌让你从此告别大美腿,迎来萝卜腿,杯具从此开始。

臀中肌损伤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于髂嵴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其神经支配源于L4、5S1的臀上神经。此肌收缩时能外展和内旋大腿,是髋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单足站立时,此肌能保证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们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关系极大。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的活动如行走、下蹲、弯腰等动作,臀中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日久容易损伤,出现局部肌肉的挛缩、结疤和粘连,使活动受限。人是不断运动的,损伤部位不断受牵拉和刺激,使局部变性组织充血、肿胀,刺激周围的身、血管而出现症状。尤其是以髋部为顶点的躯干侧方摆动(如足内翻扭伤时,因重力和惯性的作用,同侧髋部往侧方扭摆)和以髋部为轴心的腰臀部扭转(如投掷动作),常导致此肌牵拉伤。臀部肌注时,药物和机械刺激造成的臀中肌损伤也不容忽视。由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强有力代偿,臀中肌损伤引起的部分功能障碍可不产生明显的局部症状,因此,此病易被人们忽略。然而,损伤是客观存在的。臀中肌病损所产生的病理冲动,经L4、5S1脊髓神经节段,反射引起同侧膝关节远心端的疼痛或麻、胀症状。
  临床表现:
  多缓慢发病,腰臀部酸痛、不适,劳累后加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局部症状,仅表现为患侧小腿的酸胀不适感,甚至发凉、发木。需捶打或按摩方能缓解。伸膝时,小腿常有“抽筋”现象。在小腿部位按摩治疗可缓解症状。有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起步走时出现患侧踝部、足跟、底部麻痛或不适感,活动后可减轻。站立过久,行路过长,又可使上述症状加剧,出现间歇跛行症状。在局部找不到明显压痛点。严重病例者,小腿有触摸痛,但用力按压反而感到短暂的舒适,影响步行和睡眠。临床一般诊为:小腿不安综合征、椎管狭窄症、创伤性关节炎等。一些病例,仅表现为足、踝部的疼痛和不适,足底麻胀,跟骨、跖拇、跖趾关节疼痛等。上述症状,均在活动开始时较剧,活动展开后,症状略缓解,劳累后又复加重。臀中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损之一。由于病损局部的症状常被其反射区产生的症状掩盖,故此病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临床上一些不明原因或按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小腿、足、踝部的疼痛、酸胀和不适,多与此肌的损伤有关。检查患侧臀中肌部位,可查及痛性条索物,压痛点多在髂骨冀外侧臀中肌起始部。按压时可有同侧臀、骶部的胀痛及膝关节以远心端难以忍受的痠、麻、胀感。压之可向患肢放散者,但无神经根受刺激征。这种情况,患者多无臀部疼痛及不适感。患肢单腿站立或大腿用力外展时,症状可加重,梨状肌牵拉试验可诱发臀中肌疼痛加重。
      治疗:
 外敷活血散、接骨散。或贴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膏药,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推拿按摩针灸或理疗。
  在压痛点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强的松龙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多数可愈。仍不愈者,特别是有痛性筋膜束者,针刀治疗,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剥离松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