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桥之桥——解放桥
无桥之桥——解放桥
三十多年过去,解放桥依然见不到桥。曾经坐落在路口中心,俗称“大转盘”的绿地环岛早已简化成了信号灯台,而旁边的几栋老建筑,竟还奇迹般地矗立在那里,时时勾起我念旧的情怀,成为我初识济南记忆的切入点。
1983年,我从老家迁来济南。
那时济南随处可见的大多是瓦脊平房,所谓高耸的建筑物,也不过是些五、六层的住宅、办公或商业楼,然而在初识城市的我看来,那已经是天上之城了。解放桥是我最先熟识的城市地标,因为我家就在它东边的某机关宿舍,出家门除了向东,去其它方向都要经过解放桥。
多年以来,解放桥一直是这个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或者说是地区、地段的代名词,然而我却没有见过一丁点儿它的与“桥”有关的构筑物——换句话说,我从没有见过那个叫做解放桥的“桥”。不只我,我认识的人莫不如此。记得父亲曾说过,这里以前的确有桥,后来道路拓宽就见不到桥了,但地下还有沟涵。
(原山东省水利厅、水利设计院办公楼)
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才听说解放桥的桥其实一直都还在。
大约是在2005年,我从一篇报道上知道,解放桥所横跨的是羊头峪西沟,而所谓的桥,就在解放路与历山路交叉口西边大约50米处的地表下。据此想来,报道上所谓的“桥”,应该就是羊头峪西沟与解放路交叉处的沟盖板。严格来讲,这应该不能算是桥,大概就因为解放桥这个地名,人们就总想给它附会出一座“桥”罢了。关于这并非桥的“桥”,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剩一处位于解放路南侧的地下沟涵入口了。
就是这个沟涵入口,在当年我来济南后,曾是每天上学和回家的必经之处。我一直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排雨口,从没想到过要把它和一座历史悠久的“桥”联系起来。入口旁边有一棵塔松,几十年前就已经苍翠挺拔地守在那里,现在依然坚守着,更加高大苍劲。和它们一起矗立在解放桥路口西南角的,还有山东省水利厅和水利设计院的办公楼以及宿舍,在当年那是附近少有的“高大巍峨”的建筑物。而现在,曾经的巍峨建筑已经归于平淡,显尽沧桑。但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竟还都“健在”。岁月倥偬如流,它们竟然不老。
(原邮政局)
曾经,我上学每天都要路过解放桥。
解放桥路口的东南方,当年是山东省机械学校的院墙,临路口处竖着巨大的广告牌。后来这里几经改建,最终又还原成与当初类似的院墙,只是没有了广告牌。路口西北方过去是邮政局,现在是中国联通营业厅,老建筑依旧遗迹般地存在着,隐在葱郁参天的梧桐树影里。路口东北,是历山宾馆。当年这栋建筑物,曾容纳着两个相关联的单位,历山宾馆和历山服务社。历山服务社的浴池,是我初识济南最鲜明的记忆之一。
一九八三年春节后,我随父母搬来济南,那年正上初中一年级。一天,父亲拿了张洗澡票给我,让邻家小伙伴带我去历山浴池洗澡。洗澡票是父亲单位发的。当时因为物资匮乏,很多商品只能按照配额购买,所以各种票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像粮票、油票、布票、煤票等等。票证上都标明了可以购买物品的数量,如果没有票证,这些物资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而洗澡票则不同,上面直接标明面值金额,其实它就是一种代金券,一些“富裕”的单位购买后,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历山宾馆)
带我洗澡的伙伴,是父亲同事的孩子,比我早几年来到济南。记得第一次去洗澡,是在一个天气晴好却又格外寒冷的上午。小伙伴带我来到历山浴池,说是要洗“好”一点的。于是我就跟着他,在窗口用洗澡票买了标有“楼上雅座”的票。
这里还得说一下,洗澡票标明的金额,和当时的人民币面值类似,从五分到一元、两元都有。我们所谓的买,其实就是把标有具体金额的洗澡票换成标有“楼上雅座”的票。记忆里,“楼上雅座”的价格是两角五分,在二楼;普通浴池在一楼,价格是一角五分。一楼浴池后来我也去过,所谓雅座和普通浴池的区别,一是楼层不同;二是雅座给每人配一件浴衣(类似后来的割绒睡衣),而普通浴池则只配宽浴巾;第三,也是它们而最显著的区别,雅座浴池内每人配有一张窄床及一个小床头柜,客人可以坐着吃茶点或躺下休息;普通浴池则没有这个待遇,来了就洗,洗完了就得走人。也因为这个原因,洗“雅座”排队要更久些。
(本图来源于网络)
买了票,我们就开始排队。
因为是星期天的缘故,往往要从二楼雅座的门口直排到楼下。楼下普通浴池也排队,但相对要快很多。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记得第一次至少排了近两个小时,而后来再去时,曾经有排队一上午的经历。这在当年每周只休一天的时代,花一、两小时乃至半天时间排队洗澡,的确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幸好那时人们的习惯大多是每两周洗澡一次——至少我周围的人都是。
终于等到进入雅座房间。印象中,那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大厅堂,中间是南北向的主过道,过道两侧垂直东、西墙方向摆放着几十张窄床。沿墙两张床为一组,床间相距约一米左右,中间靠墙是床头柜,上面搁暖壶茶杯,中层橱子放衣物,下层底格放鞋子。两张紧邻的床之间设有隔板,高出床面约半米。床的上方,是两条南北向的挂衣杆。客人进来后,服务员会要求把手表、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脱下的上衣口袋里,然后用一根带U型叉头的长竿,高高挂到各自床上方的挂衣杆上去。挂起来之后,没有服务员的长竿,个人是无法取下来的,由此衣物和贵重物品也就没有了被盗之虞。
(本图来源于网络)
通往浴室的门在主过道东侧。浴室分内外两间,外间设有淋浴头和洗盆,里间则是两个大热水池子,蒸腾着白汽。池中的水很热,初下时一般都烫得受不了,需要几次尝试后方能适应。客人在池子里搓“泥”、泡够后,出来冲一下淋浴,洗澡便告结束。开始时,我每去必泡热水池,感觉烫烫“过瘾”。后来就慢慢觉得许多人泡在一起有点不卫生,便省却泡澡“工序”,只洗淋浴。浴池的拖鞋、毛巾都是公用,也都有消毒措施,初去时随意取用,后来我学会了讲究,改为自带。
令我颇觉新奇的,是每次去洗澡,总会见到有人或闲坐喝茶聊天,或仰面呼呼大睡,据说还有人会点上酒菜喝二两,全然不顾外面等候的人从楼上排到楼下。后来我知道,“泡澡堂子”在过去曾作为一种时尚,是许多人假日休息、享受生活的方式。
几年后,父亲工作单位建了自己的集体澡堂;再后来,兴起了家庭淋浴器,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历山浴池。
今年夏天,偶然路过解放桥,忽然想到要下车看一看那里的“老相识”。很幸运,解放桥路口西南方的地下桥涵入口、塔松、办公及宿舍楼,西北角的邮政局,东北角的历山宾馆,这些当年的老建筑还在。更值得庆幸的,是历山浴池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历山宾馆竟然至今还在运营着。在这个城市更新势不可挡的时代,作为一个怀旧者,几十年后仍能看到儿时的“旧相识”、“老朋友”,不由深为感喟。
我拍了许多照片,从不同角度留住它们的身影。我知道,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留给我和它们相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今天还能看到它们,是我难得的一份幸运。而城市建设推陈出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才正是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更大的幸运。
2018年11月,作者诗文集《青的守望》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作者自选诗歌、散文集,分为《寂寞思索》 《青春回看》 《尝试成熟》 《且吟且忆》四部分,计28万字。全书收录原创诗歌319首,散文及短篇小说64篇,为自1990-2017年间,作者创作作品的精选。
《青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