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回忆录(164)改革潮 引领潮流(七)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文章
袁世海女儿袁菁赠书《早安京剧》,明天开始独家连载《袁世海回忆录》第二卷
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
我到了李铁拐斜街杜家找杜菊初,说明请杜近芳到起社挂三牌旦角。
杜菊初高兴而爽快地说:“好哇,起社是当前又年轻又有实力的班子,承蒙李老板、袁老板能看得起我们姑娘,《野猪林》是贴出就满的好戏,能接(演)林娘子是求之不得的事儿,是她的运气!甭说挂三牌,就是跑宫女也愿意。总而言之,没话说!不过他停了下来,将刚才递给我喝我没喝、放在桌子上的茶再次端起来让到我手中。
“您喝茶,这茉莉花……不赖,绝对喝得过……”然后,回到他的座位上看着我抿了一口放下,才又接着说,“其实,我只拜托袁老板您,您捧我们站娘,演演《霸王别姬》《凤还巢》吧。这样呢,我们姑娘刚出道,也不算压在底下当三牌,咱们来个名为三牌,实为二牌……接近,求您多栽培栽培…”
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何尝不明白他的意思是实为不想让杜近芳挂三牌旦角。我深知,起社的旦角不好找。京剧班社的规律,老生挑头牌的四大须生班社,旦角得挂二牌。旦角挑头牌的四大名旦班社,就由老生或小生挂二牌。起社呢,是文武老生挂头牌,架子花脸挂二牌,旦角只能挂三牌,要找相当于二牌水平的旦角来挂三牌相对就难了。杜近芳虽年龄小刚出道,人才却是很难得。起社如果有这样的旦角饰林娘子,《野猪林》将增色不少,起社的戏路子也会宽许多。这个姑娘应该捧。所以,我没犹豫就爽快地答应了。杜菊初十分高兴。定妥广告登李少春、我、杜近芳。
就在和顾乃庚、少春商定去上海三天打炮剧目,头天定妥杜近芳的《玉堂春》、少春和我的《连环套》;第二天,提出要安排杜近芳演《风还巢》,少春演《打金砖》(我饰马武)时,杜菊初立即讲希望我在剧中加演太监周公公,好把这出戏托起来。
没等我开口,顾乃庚插言对我说:“您去邀的,您给捧了,您就一气捧到底,甭犹豫了。”
“好,就这么着吧。”少春在旁也帮着说。
周公公这个角色在剧中很讨俏,念京白,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当年,世芳时常演这出梅派代表剧目,我必演这个周公公。观众也比较承认,喜爱,认为我的京白念得清楚,还十分生活化,可把戏托得格外红火。
话,他们抢着说了。我本就很愿意和杜近芳演这戏,以便把打炮剧目的实力更强化一点。
后几天安排了近芳的《霸王别姬》,自然是我饰霸王。少春单演大轴子《洗浮山》。近芳若演《孔雀东南飞》,少春和我就演《战太平》。
近芳确为起社增色不少,头天《玉堂春》,她饰苏三上场一唱“来至在都察院,举目往上观…”几句高品、脆亮、贯满堂的声音就将天蟾舞台的三千多观众震住了。
时间过得多快,艺苑中,风雨、分合三十多年犹如瞬间!
转念想到,这次演出使近芳能恢复艺术青春,岂止是使我很高兴,全体同志都深为近芳同志能在舞台上重放光彩而感到兴奋。
近芳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四月初,她穿着红毛裤、褐色毛外衣,为了演出化装省事,把烫卷的短发在头顶梳了一个向上向后的姿三四郎式小辫,一手端茶杯喝水,一边嗑瓜子,满面有神、精神焕发地对来访的剧协同志说:“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使我的舞台艺术调谢,甚至我还被说成是精神病患者,痛苦哇!改革给我带来了希望,我得到充分的舞台实践机会。过去我几年演不上一场戏,这次演出,我答应一个月安排演六场戏,就心虚极了。刚开始,演《凤还巢》一点儿把握没有。谁能相信,我上了台,腿发抖、音发颤,唱降E调都觉得高!可是,越实践越锻炼人,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从正月初四,阳历二月底到三月底,一个月的时间等于我唱了近九年的戏!现在调门长到六字调,是改革恢复了我的艺术青春!这不是我一个人,团里人都这样,现在演员到后台,没有坐那儿打毛衣的,都关心演出。这是改革的动力!”
近芳是响名于新中国的新秀,国际上也曾获金奖,她说出的这番话,令人振奋,却也听来酸楚……
最可笑的是,待送走剧协的同志,近芳端起茶杯看到桌子上的一大堆瓜子皮,又说了几句心里话,连她自己也笑得忍不住弯下腰:“我来这儿,只想听听,不想说,直吃瓜子,想堵住嘴,结果瓜子吃了两包,话一句也没少说!”
应该说,近芳说得对,是改革恢复了她的艺术青春!是改革的动力,才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老同志、中青年都没被苦吓退缩。
我想到改革试点团的演出秩序、后台秩序也尚良好,唱花脸的,坚持剃光头。想到《青梅煮酒论英雄》即将合排,一定要在邢台合成最后一场演出,也想到对青年演员李文林的发现和培养。李文林是中国戏曲学校的大专毕业生,到中国京剧院后,一直未被重用。这次演出中,发现他嗓音较突出,是个可造之才。大胆让他在《龙凤呈祥》中担任重要角色刘备,《霸王别姬》中担任刘邦,《群・借・烧・华》中前饰诸葛亮、后饰关羽,《辕门斩子》中饰杨六郎,《坐宫》中饰杨四郎,并请曹韵清等老同志帮他设计唱腔,具体指导教练唱法,帮助他提高,取得显著成效。观众们看过《霸王别姬》之后,往往打听演刘邦的是哪位演员,说明他在观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再想到“走到哪,哪里掀起一股京剧热”(当月《戏剧报》上刊登表扬我团演出的文章)……这句话的评论更使我略感欣慰。
转首望车窗外两旁,前些日子才刚漫黄的柳树全都变成一水儿的葱心绿了,这种嫩翠绿的颜色在舞台上往往是穿在少男少女的身上,因为这种色彩透着那么生机盎然。
这盎然的嫩翠绿色在朝阳下闪耀着自然希望之光,预示着我们的改革试点团也有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充满生机地蓬勃发展。当然也诠释着改革试点团的不成熟,要搞好,还得花费大力气……但愿在聊城再跃上一个新台阶,创出更好的成绩。您看,路旁无论高杨,还是小草的翠绿,任凭各种车开得有多快,仍是透着坦然、淡定,稳稳地向大地展示……
自己全力为改革的一片心,不也像这绿色一样吗?
四月二十七日,在山东聊城原定演出五场《群借烧华》。
聊城剧场大概有座位一千五百六十六个,能加座三百四十位,合一千九多百人。票价二元二角,一场戏,剧团可分得四千元,收入可观。
春寒已过,天气渐暖,以至于没有点儿过渡,就穿上了单衣。天气闷热,日场演《龙凤呈祥》,我直到卸完装,汗仍是顺着脸往下流淌不止。这天是五一节,聊城市委、专员邀请主演们同去参加游园。四时,大家在聊城公园边走边照相合影,转了一圈。直到休息室落座后仍挥汗如雨。接着,我挥毫泼墨写下“庆祝五一节”,杜近芳写了“奋飞”。张学津写了“振兴中华”。随之几位书法家挥毫,他们希望大家合作。
一位书法家写了个“墨”字,我拿起笔,顺应着写下最拿手的“海”字,“墨海”,而且这“海”字自如的拖长之笔,十分有特色,众人夸好不断,非让我再写一字。我略想,写了个“开”字。书法家写了“拓”字。另一位书法家开笔写了个“奇”字,张学津接过笔,略一沉思,写就一个很有神韵的“香”字……真有趣!大家尽兴而散。
有一天,晚场演出《钓金龟》《打瓜园》《霸王别姬》,聊城下起瓢泼大雨!整整一天未停,直到该去剧院了,大雨仍然不止,马路上积水已普遍近半尺深,没过了脚脖子,我见状非常担心,观众怎么去剧场看戏呀!
观众或打着伞,或穿着雨衣,或步行,或骑自行车,都将裤腿挽到膝盖,湿淋淋地蹚水而来…
剧场内呢,竟然煕煕攘地格外拥挤,四路通道加满座,有自带马扎的,有自搬砖头的,光二楼楼廊杆后就加了两排座,别处可想而知…当时,还没有安全的提法,否则国家根本是不允许的。这天演出,观众情之热烈是可想而知的。
剧场要求续演,哪承想竟一加再加,《凤还巢》、《三盗九龙杯》(三场)、《四进士》(两场)、《龙凤呈祥》(五场)、《八蜡庙》、《坐宫》《霸王別姬》(三场)、《钓金龟》、《打瓜园》轮番上演。直演到五月九日,共十五场,观众达三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