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雕大观园游记
15
古石雕大观园游记
文/尔康
2020年7月19日,恰逢天公作美,连绵阴雨停歇,枣阳天空放晴。受古石雕大观园王谢堂馆长的盛情邀请,在著名作家段明贵、吴仕钊、刘国传、熊欣和黄攀的带领下,来自襄阳、枣阳、随州和宜城四地的二十六位文友齐聚千古帝乡枣阳,一同游赏了中国古石雕大观园,对中原地区的古石雕文化、古建筑文化和帝乡民俗文化进行了一番学习,颇有收获。
王谢堂,名其武,号谢堂,中国著名民间文化收藏家,枣阳收藏家协会主席,湖北省王谢堂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自幼酷爱艺术,耗费二十多年精力研习书法篆刻和收藏根雕奇石,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深入帝乡的山川河泽挖掘树根、培栽盆景、建造园林、制作假山和修复文物。多年来,他以浓厚的家乡情感为依托,以保护和传承鄂西北地区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收集整理挖掘了一大批民间文化收藏品,投资近千万元创建了古石雕大观园。
王谢堂馆长深挚的人文情怀和不懈的辛勤付出深深感动了我们,激发我们深入了解襄阳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继承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绝不是扯扯嗓子喊喊口号,而应是像王其武馆长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行动,方能硕果累累。
在此,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介绍。
状元府是明朝嘉靖叄拾贰年恩科联捷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一鹗的府第,原址位于江西,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变迁与岁月洗礼,其主体建筑仍牢不可摧,屹立不倒。因原址地区拆迁,状元府被王其武先生抢救性保护收购,并耗时四年时间在枣阳方庄修复其原貌,现为中国古石雕大观园景区入口。
状元府为明代徽派官厅规制的建筑风格,其建筑营造法式是典型的梁托梁结构,前厅外部墙体是徽派标志性马头墙,后堂墙体为惰龙伸腰状。状元府整体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前端为门楼,门楼为三间重檐歇山式建筑,即典型的官厅形制,是彰显主人身份的象征。
迈入门楼后是前厅,前厅古时为管家接待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前厅两侧的木门上刻有一些木雕图案,透露一股文雅古朴的浓厚气息。
前厅的后边为天井,纳四水而归一。天井是古人将其建筑显天露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古人崇尚聚水为财顺风达意之意。天井后边即为正堂,正堂是状元在此接待政务官员的场所。
状元府一楼前厅和正堂东西两侧的房屋称为厢房,分为东厢房和西厢房,是状元妻妾居住的房间。状元府二楼是阁楼,即女眷生活居住的场所,古时男子不可上阁楼。
狮子林中的石狮子是王谢堂馆长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其年代最久远的当属东汉末期石狮,其它则分属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据文献记载,狮子之所以进入中国是源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往来。《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意思是说,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派遣使者送来狮子,一种形状像麟而无角的动物。
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也是佛教吉祥护法神兽。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吼状喊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因此,石狮子成为看守门户的吉祥物。石狮子的摆放讲究左雄右雌,是以人从大门内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门口右侧的雌狮一般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爪下玩弄绣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狮子林中雕刻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展现了古石雕匠人的智慧与高超手艺。
拴马桩的作用是用来当拴马的桩子,它的形成说明马是古代作为行走和战争的主要交通工具。拴马桩是中华民族融合的标志,最早记载的拴马桩是元代成吉思汗在蒙古呼伦湖畔的一根长方形石桩。
拴马桩的主要形制是柱身多为方形,柱头是圆形,其意识天圆地方。雕刻式样一般是柱头雕寿桃,寓意是幸福长寿;柱头雕猴子,寓意是马上封侯;柱头雕狮子,寓意是事事如意。拴马桩藏品主要来源于帝乡枣阳民间,印证了枣阳在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地理位置和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
百龙壁是从汉代延续到清代的56块各类龙纹石雕组合而成。56块龙纹石雕代表56个民族。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把原始龙当图腾崇拜。上下数千年,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由于枣阳是千古帝乡,龙飞白水的故事便家喻户晓。距今6200~5000年前的枣阳雕龙碑原始氏族部落遗址,其光彩可与北方仰韶文化和南方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枣阳龙文化汇聚了南北文化精华,独具地方特色。枣阳民间流传黄龙岗的传说多达九十多条,又有九龙戏金盆之说。
百龙壁中每一块石雕龙纹均有不同,或盘龙状、或交合状、或走姿状、或蟠龙状、或飞翔状,其龙又有张嘴闭嘴之分,张嘴龙为纳财之意,闭嘴龙为纳福之意。从汉代至清代的每块石雕龙纹或飘逸、或凝重、或威严,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中国历史上流行“环肥燕瘦”的说法,“环”指的是杨玉环,“燕”指的是赵飞燕。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舞蹈艺术家,独创“掌上舞”和“踽步”。
燕舞坊也是明代徽派官厅规制的建筑风格,其建筑营造法式是典型的梁托梁结构,前端是门楼,迈入门楼是前厅,前厅后设置天井,天井后是正堂,一楼前厅和正堂两侧是厢房,二楼是阁楼。
燕舞坊内陈列不同时期的石板、石条、石柱、马槽、石碾、石磨等各类石雕。风从汉时起,一路过晋唐,越宋元,至明清。徜徉其中,或站或停、或瞩目、或凝思,莫不感岁月之沧桑,时光之荏苒。目之所及,心必所至,皆在与古人与天地对话之间。
千佛山是人造假山,展示的佛像石雕千姿百态,并建有一座亭子,登顶后可俯视黑龙潭、天瀑口和老祖池,一览湖光山色。
老祖池是当地居民口口相传之名,又名老祖堰,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辨其意为古人纪念道教祖师老子而建此池。老祖池位于黑龙岗下,有暗泉相连,泉为黑龙泉。池因泉而生,泉因池而名。
黑龙泉水呈双龙状汇入池上黑龙潭,黑龙潭水满溢出则由天瀑口落入池内,形成泉、潭、瀑布与池水共一色的水景奇观。老祖池、天瀑口、黑龙潭与千佛山相依,湖光山色,自然与人文交织荟萃。池中设亭阁岛屿,亭有二,为听荷轩和怡心亭;湖心岛屿有三,曰方丈、曰咫尺、曰天涯。所谓世间物象之小大距离之近远,皆在一念之间也。
老祖池内养有很多鲤鱼,又称锦鲤,主要是红黄白三色。游人可手持饲料工具到池中小岛喂食锦鲤,也可通过鼓掌的方式引来池内的锦鲤前来嬉戏。
太古石的原址位于枣阳市城东北约四十公里的迎驾山西侧路边。迎驾山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和河南省唐河县两地交界。据枣阳地方县志记载,迎驾山的名字由来是在此迎接汉光武帝刘秀圣驾回家乡省亲而取名,从东汉时期起便把迎驾山定为官道。太古石作为东汉时期章陵县标而屹立于迎驾山古官道边,见证官民在此石旁迎送光武皇帝圣驾。
太古石的名字是当地村民从古代时起便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此石高丈八,状若威猛坐狮,四面皆为狮子形态。从正面看是一头远望狮和回头狮两种形态,远望狮其意为盼君出,回头狮其意是盼君归。从背面和左侧面看仍然是两头饱经风霜又不失威严的狮子,气势憾人,蔚蔚壮观,观其身犹与古人对话其中,回声悠悠,古意苍茫。太古石的材质为纯净的汉白玉石,历经千年风化,石皮沧古,沟壑百态。汉白玉石自古便被皇家定为专属雕刻的石材。
传说刘秀当年起兵时途经此地,路中一巨大活石头挡其行军道路,当即对此石说:“汝为何独立于此,挡吾去路?”忽然,此石幻化为一位道人,道人对刘秀揖礼而答:“吾是远古开天辟地时便在此厮,今即挡他日君王之路,吾礼当让路,今观汝起兵大事必成,望日后当君王时,勿忘吾乎。”说完,道人向路旁一闪,又化为巨石。刘秀吃惊地说:“吾日后若当汝所言,必封汝为石中之王也”。由于古代交通运输不发达,太古石称为“石王”当之无愧。太古石经原国家文物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鉴定为“国家级文物”,并给出“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体量最大的汉白玉供石山子”的评语。
中国古石雕大观园是王谢堂夫妇毕生经营的文化事业,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游览,深入了解鄂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
温馨提示
感谢您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