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一江水”还是“半江水”?

我国唐代有位诗人叫任蕃。一次,他到浙江的名胜天台山巾子峰去游览。那迷人的秋色,那陡峭的山崖、挺拔的青松、俏丽的白鹤,那翠竹、古寺和远望中的清澈江水,大大引起他的诗兴。他伫立在松树下,观赏,沉吟,任凭鹤翻松露打湿衣襟。过了好一会儿,他缓步走进山腰上的寺院,在寺庙的粉墙上挥笔赋诗一首: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诗的大意是:初秋之夜高山之顶生出阵阵凉意,栖息在松枝上的白鹤翻动羽毛,松露打湿我的衣裳。挂在前峰上的月亮映亮了一江秋水,和尚在苍茫的山色中打开一间竹房。写完后,任蕃又反复吟诵了几遍,非常满意,就离开了。他人虽然离开了,但脑子里仍在推敲着诗句。他想,如果把“一江水”改为“半江水”,这首诗不是就显得更贴切了嘛。想到这,他掉头就往回走,这时他已经离开寺院一百多里地了。当他回到寺院的墙边一看,早有人在“前峰月映一江水”的“一”字上添了四笔,改成了“半”字。

任蕃为了一个字,不惜走百里路回去修改,足见他在用词上是多么严谨认真。这个字的确改得好。因为“前峰”遮住月亮,照不了“一江水”,改得符合实际;再说江水半明半暗,画面更美了,意境也更深远了,可称得上“一字显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