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共10项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涵盖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等,同时配套《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说明》给出了每项目标改进的核心策略,确保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结合国家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率的核心策略和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际运用案例,看信息化如何促进医院落实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管理。
我国医疗机构推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已近10年,各大医院也执行“鼓励上报”,但依然上报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一是上报流程繁琐,影响上报积极性;二是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利用难。1、采用纸质表单或word手工填报,流程和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医护人员填报过程中要查找和书写的内容较多,且报告不规范,难以分析利用。2、报告过程难监管,不能追溯过程,查找分析事件原因难,不能对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措施与效果跟踪监控,没有形成PDCA闭环管理。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国家在《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说明》中针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提出了以下五点核心策略,从管理制度上给出了路径与方法。1.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护理、院感、各临床科室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重点明确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2.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工作,持续提高医务人员识别与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发现和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3.建立及完善本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监测及评价机制,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4.重点提升医疗质量安全隐患问题,或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负性事件识别与报告能力。5.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配合国家五点核心策略,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满足国家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JIC等资质评审的要求,帮助医院快速有效的实现不良事件的规范上报与管理,完成“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年度改进目标,有针对性的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的持续改善。以系统确保不良事件填报内容和流程规范准确,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地。预设护理事件、药品事件、器械事件、医务事件等各类事件模板且支持医院根据管理需求灵活配置添加事件类型,使填报内容规范准确,可量化可分析。支持医院结合管理制度设置不同事件类型、不同等级的过程处理规则,实现对不良事件报告处理过程的管控,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干预、处理、跟进。据医院护理部反馈,原来他们报告一个不良事件要10多分钟,现在只需要2-3分钟。填报入口内嵌到各一线工作站,打开模板勾选为主,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检查、用药等信息自动提取,减少填写工作量,填报简单效率更高,填报完成后,根据意愿选择是否匿名提交。报告的处理进度、审核结果支持以弹窗、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反馈,从填报到归档全过程可见可得,填报人员有“获得感”,积极性更高。各类事件支持按类型、科室、月度、季度等维度统计分析、导出统计结果,方便分管不良事件的小组掌握全院各类不良事件。事件报告的各个环节可追溯,各类指标可以多角度层层下钻与对比分析,助力医院查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及时预防或排除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通过系统追踪和评估每一个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改进效果,一键分享不良事件案例到各科室等,形成持续优化和完整追踪评价体系,实现事件整改的PDCA闭环管理。真正把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不良事件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提升患者安全中的作用,促进医院实现医疗安全、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便捷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管理,能及时发现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全院全员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有针对性的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