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侠:走,看大戏去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第一次看大戏,我七岁。什么是大戏?我问妈。就是真人唱的秦腔戏呀(这是我们家乡的说法)。在这之前,我只看过木偶戏。

终于到了二月二龙抬头,镇上为龙王爷唱大戏,妈让二姐带我去。我一路欢欣雀跃,走那座像荡秋千似的木头吊桥时,也忘了“过桥恐惧症”,竟然豪气冲天,也不要二姐拉,雄纠纠气昂昂,飞快地到了对岸。

进了戏场,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到处挤满了人,有各种美味的小吃,有各样说不出名堂的玩意儿,许多都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但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戏楼前。仗着个头小,泥鳅似的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我竟然为自己赢得了离戏台距离最近的一个中间位置。随着一阵鼓乐声,大幕徐徐拉开,各种人物粉墨登场。

一连看了几场,再加上旁边一位大爷热情的解说,我终于看出些门道来了:那莲步轻移的妙龄女子是小旦,那俊眉朗目的青年男子是小生,那白脸的是奸贼,红脸的是忠臣,花脸的呢,是惹人哈哈大笑的丑角。

有一场戏,是一位青年男子穿着白衣,背上插着木牌,跪在台上,大约是获了罪要问斩,只见他满含悲声慢慢地唱着,后来突然语调高昂起来,接下来就把头顶的辫子向四面疯狂地甩起来。起初我还有些惊怕,后来听大爷讲过剧情,才慢慢明白过来,这是秦腔中表达极度悲愤之情的特定动作。

另外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是看戏中的女子转手帕和甩水袖。那色彩明艳、镶着金边的手帕,在一根纤纤食指上,竟然像哥哥抽的陀螺和戏场里卖的纸风车一样,滴溜溜飞快而又圆满地转着一圈又一圈。那长长的水袖,居然被舞得像云一样轻柔,像小溪一样曲折,极尽婉转飘逸之能事。后来我曾试过甩辫子的动作,可不几下就晕头转向,倒在了家里的土炕上。

我也曾试着用家里的花手帕转过,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它总是敷衍了事地转几下就颓然贴在我的手上,好像一只玩累了的懒猫。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我穿着妈的大衣服,长长的袖子就当作水袖舞起来,结局是一样的令人懈气。小伙伴们每人试过一遍后,也都纷纷表示,要放弃这个动作的练习。

话说那日,不知不觉,戏散场了,这才感到肚子咕咕叫。二姐在人群中找到我,带我去吃凉皮,喝醪糟,然后去照相。这是我第二次照相,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一口豁豁牙(当时正换乳牙)格外醒目,于是照相的大哥就让我把嘴抿上,说这样能显得更漂亮些。于是我就使劲抿着嘴。第一次看戏的快乐瞬间定格了下来,可照片上的我,看起来却似乎在跟谁怄气。

有空的时候,总喜欢回忆童年,每次想起第一次看戏的情景,耳边就会回响起那一声声兴奋满溢的乡音“走,看大戏去”,便总会感叹,那时候的快乐,怎么会来得那么容易呢?

作者简介

王海侠,西安市作协会员、华商报签约作者,作品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商报》《西安日报》、陕西慈善协会等征文奖,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西安文艺界》《扬子晚报》《西安日报》《台湾好报》等报刊及《人民日报》海外网等,有作品入选《品格架构师》丛书。愿以清淡文字抒醇浓真情,心手相印,无愧于心。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