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人生低潮的时候,不妨用写作来治愈自己吧

文/小宋老师

01.

最近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正处在人生低潮期。很多事情都进展地不顺利,工作和学业都感到有很大压力。

有一天,我把自己处在低潮期的状态发到了朋友圈,有朋友就问我说:怎么经常会感觉你处在低潮期?

没错,自从读博士以来,我经常会有一种“人在低谷”的感觉。因为做学术和做其他事情毕竟有所不同,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同时也要有一颗做冷板凳的决心。

要想毕业,需要在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一直有很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毕业论文马上就要开题了,自己的选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可行性,也是需要反复斟酌和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好工作和家庭,如果假装自己很容易就能应对这些压力,是一件骗人的事情。

虽然我也知道,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只要熬过这些压力,我就一定可以变得更加强大。但是,这个痛苦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替代,只能自己一点点去熬,一点点去承受。

累了的时候,我经常安慰自己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02.

在读博士之前,我一直坚持下班后写作,然后把写的文章在订阅号上发表出来。

我一般会在文章中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然后写自己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加以化解。

读博士之后,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我放缓了在订阅号上写作的频率,有时候,甚至一周都不写订阅号文章。

我企图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专业书籍,或者用来写更加专业的学术论文。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样做就可以给自己卸下一点压力。

后来我才发现,其他的事情可以停,但是在订阅号上写作这件事不能停。

因为一旦停下写作,我就丧失了成就感和存在感的重要来源,在情绪上就很容易陷入到低落的状态。而这种低落的情绪,也会影响做其他事情的效率。

坚持写作则可以让我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而这股积极情绪可以迁移到做其他事情方面,进而让整个人呈现出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以及不断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说过,所谓幸福,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去发挥它。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性格偏内向的人来说,去洞察人心、写一些感情细腻的文字是我的优势。如果能够经常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个优势,我就很容易感觉到成就感和存在感。

我甚至觉得,“我写故我在。”如果很少去发挥这个优势,我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千万不要以“浪费时间”为理由而停止去做那件能够发挥你的优势的事情。因为一旦停掉,人生就会丧失存在感,变得压力重重、索然无味。而一旦重启,人生就会焕发光彩,生机勃勃。

03.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位性格偏内向的人,那么当你遇到人生低潮期的时候,我也建议你尝试通过写作来治愈自己。

前些日子,有学生来办公室找我聊天。他说自己比较内向,很容易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多想,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频频感受到压力。他还说,他非常讨厌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

我告诉他说,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到自己性格当中美好的一面。

内向的人,感情丰富,往往在写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于是,我建议这位学生通过写作来寻找成就感,进而治愈自己。

这一观点马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而且,这位学生的执行力很强,没过多久就给我发来他所写的一篇“有关他个人心灵成长”的文章。他告诉我说,他很享受写作的过程,感觉很多负面情绪都被释放了。

其实,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早已证明:写作具有宣泄、抚慰、重构认知的功能,在心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形式的写作,都具有心灵治愈的作用。那种比较正式的商务信函或者是公文写作,就肯定就无法治愈你的心灵。而日记,或者是偏向于记录自己成长故事的写作形式,则更加容易起到治愈的效果。

在《哈佛非虚构写作课》这本书当中,作者提到,一个好的故事应当具备三个层次,分别为:叙事,情感,意义。我认为,如果想要让写作达到治愈心灵的效果,这三个层次也缺一不可。

具体的方法是,如果你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你可以先把这件事的经过给写下来(叙事),然后再描述一下自己面对这件事情时的情绪反应(情感),最后再尝试为这件事情赋予相应的(意义)。

这种写作模式,就更加容易达到宣泄、抚慰、重构认知的三重心理功效。

04.

在这个新媒体大爆发的时代,有不少人通过写作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更多经济上的报酬。

在这番美好画面的激励下,很多人就会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去追求。

不信你看看现在市面上很火的写作课程,更多的是把“写作”和“个人增值”或者是“财富自由”给绑定在了一起。

然而,如果你想要从写作的过程当中获得心理上的治愈,那么就要学会享受写作本身的过程,发自内心去写作,让感情自由地去流淌。

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完全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性的目标去写作。

在之前写订阅号文章的过程中,我曾体现出比较强的功利性一面。具体表现为,过多地关注一篇文章的阅读数和点赞数,为了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而煞费苦心。

当文章在平台上发布之后,如果这篇文章的数据很好看,我就会觉得很开心。如果一篇文章的数据不好看,我就会觉得有点垂头丧气。

后来,我认识到,这种过于功利的心态,让我无法享受写作的乐趣,应该予以纠正。

05.

心理学里面有个效应叫做过度理由效应,说的是:过分关注外在奖励,会弱化一个人的内在动机。

也就是说,当我过分关注写作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外部奖励(名声、好评、收入)的时候,我就很难享受写作的乐趣了,也很难通过写作来治愈自己了。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当中曾经写道:“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创作乐趣中得到酬报,从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得到回报;对其他东西不必介意,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在所不计。”

台湾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钱有四条腿,人有两条腿。”也就是说,当人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过于看重“金钱”这样的功利性目标,反而很难追到金钱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享受做事情的过程,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金钱反而会追上来的。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把写作当成是现实功利性目的的手段,则会写得很累,最后也很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够享受写作的过程,不仅可以治愈自己,也会顺便达成一些功利性的目的。

今后,让我们一起,通过写作来治愈自己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