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习与道德
古今中外圣贤之士都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强调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在专论之道的<<师说>>中指出:“只有闻道在,术业有专攻,方能为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刻苦学习本来不属于道德的范畴,但在教师身上却体现了特殊的道德意义。因为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刻苦学习,无论是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通过学习取得的学识,对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知识是教师的外衣,缺乏知识的人难以承担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他的业务必须精益求精。.教师职业生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认真钻研业务,使自己的一生成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的一生.。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本身,并不属于道德范畴,不能把一个人业务水平高低同道德水平的高低机械的、简单的等同起来,但是,对待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态度,包括愿不愿学习业务,肯不肯于钻研业务,在业务上坚持不坚持高标准,具备不具备进取精神,则是一个人道德面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对于一般社会成员都普遍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这就是“五爱”的社会公德中所包括的“爱科学”。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由于一辈子都要用大量时间同知识、同教学业务打交道,这个问题的道德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教师是科学知识的象征,人类文明的代表,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掌握知识,不断吸收,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提高业务能力,必须在“刻苦”二字上下工夫,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是由知识构成的,掌握知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以科学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有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从量上说还可以,但它是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永葆生机,要保持心灵的澄清,必须及时地补充新知,否则在教学中就可能会江郎才尽,捉襟见肘。因此教师就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泊泊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