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自和”寓意深——单志华

​阴阳自和”寓意深——《伤寒论》第58条诠释

导 语

吾师刘渡舟先生从篇章结构角度,认为:“此条置于'误治变证’之前,仲景示人'阴阳自和’乃治病之目的,汗吐下等乃治病之手段。必须遵循'阴阳自和’方为愈病之旨。”

吾师胡希恕先生又从临证角度明确指出:“此条属泛论。凡病,即无论何病。汗吐下是中医攻实以去病之大法,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则易害人。起码是亡血亡津。而导致如此结果,尤以发汗者为最。'阴阳自和’者,指表里自和。若无他病,故必自愈。”

受两位恩师的启发,我在多年临床后重温此条,深感内涵丰富,尝试着谈谈个人的理解。

《伤寒论》第58条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1.“阴阳自和”释

“阴阳”在这里有具体的含义,“汗”与“下”属表里之阴阳;汗法本身又涉及营卫之阴阳;“吐”作为祛邪的一种治法,目的在于调和半在表半在里之阴阳;而“吐”与“下”,又提示出“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属上下之阴阳;与“亡血”相对应的是气,属气血之阴阳;“亡津液”,津与液有清浊之分,是为清浊之阴阳。

“自”指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这又是多层面的,其中包括抗病机能。

“和”指多样性的有差别的统一,如五味调和、八音和谐之“和”。注意,“和”不等于“同”,《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表明不同质事物的和谐结合乃是“和”。用在此条,和就是清浊、刚柔、表里、上下等矛盾双方的相济相成。

2.此条是对单纯治病观点的一个否定

“凡病”都是“阴阳不和”,为医者的目的是使病人重新达到“阴阳自和”。这就意味着,医生治病绝非用什么药就一定治什么病,抑或什么病就一定用什么药的单纯治病观点。实际上是张仲景提出了一个万病通用的法则,继而用后面诸多条文涉及误治、坏病的实例,从反面来论证这一法则。“若”作“或”解,是一种假设状态。

3.在中国哲学中,矛盾与和谐是两个相互界定的范畴,是同一个辩证结构中的两种经验形式

引申而论,此“阴阳自和”即属此类结构,《平脉法》中的“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阴阳(营卫、刚柔)是指两种可以区分又相互对抗的病性、病势、病程,而“自和”使两者相依、互补,表现为向愈的过程,所以“阴阳”是物质基础(本条阴指血液,阳指津液),“自”是功能活动(抗病能力),“和”是二者的统一,是结果,是恢复生理上的协调稳态。当然,作为医者,这“和”也提示出治疗上的“度”,即无太过与不及。

4.句法分析

本条把“阴阳自和”同“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并提,揣摩仲景用意,绝非不去治疗,坐等病家“自愈”,而是强调医者要对难于“自和”或不能“自和”的情况详细审视,并在积极治疗中注意维护机体的“自和”机能。而过用汗吐下法,致使人体正气大伤而“亡血、亡津液”,是从根本上破坏了“阴阳自和”的机体自然疗能,是与中医的治病精神相违背的。

5.“自和”不等于“自愈”

自和是自愈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张仲景的疾病观与治疗观,强调的是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机能抵御病邪,战胜病邪,而不是单纯的“治病”或单纯的“药物”观点。临床上之所以出现大量的邪未去而正先伤治案,其根本原因就是置人体正气于不顾,一味地攻邪,忘记了“自和”,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自愈”了。

6.起首“凡病”的寓意

“凡病”即无论何病,泛指一切疾病,语气非常果断。“病”前冠以“凡”,这在《伤寒论》398条经文中是罕见的,表明这一条的文字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指导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以保存津液为物质前提,以阴阳自和为人体机能之根本,如此才能“必自愈”。这是充分调动人体自然疗能的万病不易之法,是仲景留给后人宝贵而深刻的治病经验。如今抗生素的滥用,肿瘤放化疗的高强度杀伤,恰恰是忘记了人体自身这个根本。

药物本身是为补偏救弊而设,“过当则伤和”,故医者病治到一定程度“当思减损”,给机体自身一个调整修复的时间空间,而无须药竟全功,《黄帝内经》所谓“衰其大半而止”是也。

(0)

相关推荐

  •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的实质由三个病位和两个病性构成.三个病位是指世间一切疾病病位不外乎表.里.半表半里:两个病性是指世间一切疾病不是阴证便是阳证.所以医宗金鉴中说&qu ...

  •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葛根四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本方是于桂枝汤加治项背强急的葛根,故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者.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 ...

  • 《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

    <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 乃去." 吴崑曰: "天年者, 正命考终, 非人坏之谓."所谓天年, 顾名思义, ...

  • 中医关于“人为什么会发病”的认识与理解

    我们为什么会发病?会生病?当然是我们机体的抵抗力低的时候,抵抗力抵挡不住邪气的时候疾病就发生了.所谓的抵抗力即为中医所说的人体正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病,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与正气的 ...

  • 经方扶阳 | 阳明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阳明病 阳明病属于经方扶阳派三层表里观的里部.代表了整个机体功能细胞的亢进状态.原则上,任何疾病,无论外感内伤 ...

  • ​单志华《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解密

    ​单志华<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解密 2018-11-28 12:30:13  3724人阅读  赵东奇 副主任医师 松原市中医院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 ...

  • 《伤寒论》大青龙汤方证析疑导语 单志华

    单志华​"龙升雨降"以解天地郁蒸--<伤寒论>大青龙汤方证析疑 导 语 吾师胡希恕老先生当年讲授<伤寒论>时,明确指出:"此段不好理解.但从大青龙 ...

  • ​桃核承气汤证“蓄血”部位辨析—单志华

    ​桃核承气汤证"蓄血"部位辨析--<伤寒论>第109条诠释 导 语 胡希恕老师当年结合临床讲解此方时,指出:"临床上治疗精神病往往从瘀血入手,用桃核承气汤治精 ...

  • ​肺藏魄”在精神行为病中的定位——从百合病看张仲景的用药思路导语 单志华

    ​肺藏魄"在精神行为病中的定位--从百合病看张仲景的用药思路 导 语 吾师胡希恕先生认为:"精神的不正常还都与脑神经有关系--大概都是与脑系有关.古人认为这是心脏,是古人看法的一种 ...

  • 许氏“生派”治癌理法方药特色导语 单志华

    ​学道术必思理用神,学成在志--记许氏"生派"治癌理法方药特色 导 语 许振寰先生是我于20世纪90年代初拜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见解的临床家.先生具备独特的认知结构 ...

  •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 单志华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 导 语 这个题目在我早年拜师学习时曾以"提问答疑"的方式请教过刘渡舟老师,刘老的解释是:"(太阳病)巳至未时指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前的一段时间 ...

  • ​下大功夫学好六经辨证——切身感受话寒温 单志华

    导 语 胡希恕老师生前力倡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和灵魂,可谓言之凿凿!作为经方大师,胡老率先垂范,每每运用六经辨证,以经方治疗温病,尤显其卓著的疗效! 比如<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吴鞠通 ...

  • ​肝硬化腹水中医论治四法  单志华

    导 语 吾师胡希恕老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运用六经辨证曾治疗大量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大弟子冯世纶教授总结胡老治疗肝硬化的特点是:第一,不是用一方统治一病,而是据症状特点辨方证,而施以相应的方药:第 ...

  •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临证点评 单志华

    导 语 刘渡舟老师论治肝病经验丰富,采纳王旭高治肝思路而不拘泥其用药.在<肝病论>一文中,刘老写道:"王旭高认为,'郁则为肝气,发则为肝火,盛则为肝风',因而创治肝先治郁之说.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