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发言摘登

畅所欲言,凝聚共识。7月14日至15日,2021年(第二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海口举行。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代表,国内部分省市旅文部门,各大研学旅游机构、院校,以及省内各市县旅文局、涉旅行业协会和研学旅游基地代表齐聚一堂,多位嘉宾上台发言,为新时代研学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国内研学旅游行业形成三大发展态势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说,目前,不仅全球研学旅游越来越火热,国内研学旅游市场同样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70后”“80后”“90后”父母教育理念转变,研学旅游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64亿元。

其中,处于国内研学旅游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年营收近5亿元,第二梯队的多家企业年营收也高达数千万元之多。与之相对应的是,研学旅游行业也朝着3大态势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品牌,跨国拓展;二是标准引领,产品优化;三是市场宽广,产业主导。

马勇认为,在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海南研学旅游行业发展应该从政策创新、品牌孵化、课程优化、主题再造等方面着手,打造海南自贸港特色研学旅游品牌。马勇还从研学品牌建设、研学课程创新、研学主题构建、研学融合创新、研学教育传承、研学规划促进等方面为海南研学旅游品牌发展献言。

在研学旅游课程设置方面,马勇建议海南研学旅游基地加强创新,让青少年既能提升能力又能锻炼专业技能,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激发潜能,最终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

在品牌建设方面,马勇称可以大力扶持打造海南研学旅游品牌,进而向国内外进军,带动整个海南研学旅游行业的发展。马勇建议海南加大农耕、航天体验课程开发,进而助力海南研学旅游品牌的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理事长王振民: 以研学旅游促进文化交流

“海南应注重服务贸易特别是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理事长王振民分享了自己对于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的看法。

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王振民介绍,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进行的教育,包括培养青少年尊重和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形式和途径有很多,它提倡真正的文化对话,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这与研学旅游的目标不谋而合。”王振民表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

王振民认为,海南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通过研学旅游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向世界讲述海南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成都领攀登山培训学校校长曾山: 研学旅游不止面向中小学生

研学旅游指学生通过旅行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习新的知识,其中短期研学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成年人也期盼从假期中得到更多收获,比如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开展研学旅游,获得丰富且有深度的体验,或者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外语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等。”来自美国的成都领攀登山培训学校校长曾山(Jonathan Christian Otto)针对研学旅游,分享了自己的相关见解。

他表示,成年人研学旅游的主题宽泛,涉及科学技术、自然环境、文学艺术等领域。与此同时,成年人的研学旅游更需要专家的引领。这里的专家可以是大学老师、研究院学者,以及其他在各个领域有所长的人,他们能够根据旅途所见,向旅者进行生动讲解,传递有价值的知识。

在大会现场,曾山还分享了一些国外研学旅游的案例,如北加州红杉林徒步之旅、户外运动探险、歌剧院深度探索等。在他的眼中,中国有哪些独特的研学旅游主题?曾山认为,茶文化、红军长征路线、川菜文化、白酒文化、地理风光、自然摄影等都适合作为成人研学旅游的主题。

“如果以海南为目的地开展研学旅游,渔村文化、黎族文化都是非常好的主题。”曾山说。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杨振之: 群策群力书写新时代研学新篇章

在海口举行的2021(第二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上,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杨振之发表了题为《全球研学发展趋势与展望》的主旨演讲。

在杨振之看来,注重开展研学旅游是古今中外的共识。“从中国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西方的现代自然教育,研学旅游从来都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振之表示,研学旅游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促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民族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环保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研学旅游行业发展,在行业标准、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规划等方面的行业“痛点”日渐显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较为普遍,行业发展处于旅游业的初级发展阶段。为此,杨振之建议,研学旅游需遵循几点基本原则:让青少年回到自然中去,以自然为师,提升教育质量;研学旅游的关键是行动,要通过主题场景下的体验,提升对自然的认知;要借助研学旅游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国际间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推进国家和地区间研学旅游平衡发展。

“研学旅游需群策群力、持之以恒,才能如愿以偿。希望各方携手起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宏伟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研学新篇章。”杨振之说。

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副部长柴启林: 创新传播敦煌文化 共建研学美育平台

在新时代,拥有巨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敦煌莫高窟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敦煌研究院始终将敦煌石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敦煌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创新,向世界广为传播敦煌文化,研学旅游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副部长柴启林表示。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充分发挥文博单位在开展文化旅游方面具有的资源和学术优势,深度挖掘敦煌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于2018年成立组建研学事业部,负责研学有关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多年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相继推出莫高学堂研学品牌,如念念敦煌、世界遗产与青少年研学、莫高梦泥胚典藏、九色鹿星空、霓裳佛国摇曳唐风、飞天剪纸、方寸之美、遇见敦煌色彩、莫高窟壁画修复等,以及莫高窟壁画修复现场观摩和数字化采集等多项独具特色的研学项目,让中外游客能在旅游参观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

多款个性化研学体验项目依托敦煌石窟独有的文化遗产资源、敦煌研究院专业的师资团队和研究平台,定位于专业化、品牌化和定制化发展,在体验线路的设计上,充分融入莫高窟及其他重要的研学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教育资源充分整合,设计开发出知识丰富,多学科交叉、专业性强的研学内容,受到广大游客和青少年的欢迎。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秘书长、四川省乐山市文旅局局长宋秋: 提质增效 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在结构、效率、动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亟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提质增效,提高'含金量’,推动研学旅游愈发受到各方重视。”世界研学旅游组织秘书长、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宋秋表示。

研学旅游何以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在她看来,研学旅游是文旅融合的抓手,也是旅教融合的产物。

多年来,乐山市大力推进研学旅游发展,今年1月至6月,全市累计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游70万人次。乐山研学旅游有何经验?宋秋介绍,一是扩展“总部+联盟”新合作,做实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总部,组建产业发展联盟,用好区域合作平台,凝聚发展合力。二是探索“教育+文旅”新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乐山市研学旅游发展规划》《乐山市研学旅游发展三年(2021—2023)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乐山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探索形成教育、文旅、人社等部门协同共建的“3+N”监管指导体系,实现互促共赢。三是塑造“乐游嘉学”新品牌,打造“乐游嘉学”全域IP形象——乐娃,推出“乐游嘉学”文创产品、文创商店、研学旅游线路,建立“乐游嘉学”标准体系等,激发消费热点。四是构建“全域研学”新格局,深耕中小学研学旅游市场,推动各区(市、县)差异化发展研学旅游业态,形成以研学营地为中心,串联周边研学基地的二日、三日游全域研学旅游线路产品体系,释放产业动能。

上海璞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昊: 海洋研学基地建设要突出特色

上海璞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昊介绍,2016年开始,我国就加大研学旅游推进速度,每年都有相应政策出台,以推动国内研学旅游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相应出台大量经典研学旅游课程,比如《长江三峡STEM科学探索》《多彩贵州多彩娃非遗民族研学》《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良渚STEM科学探索》等。

戴昊称,国内目前研学旅游遵行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四大原则,要履行好这四大原则,研学旅游课程中的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动手实践等3个环节是必备的。所以在未来的海洋研学中,从业人员需要好好利用海洋资源,让每一个海洋研学课程做好上述3个环节。

戴昊认为,海洋研学可以从海洋疆域、地质地貌、生物生态、科技、历史人文、爱国主义等方面着手,根据每个基地实际情况设置特色课程,力求青少年的研学之旅获得“劳动教育+美学教育+职业体验=集体出行社会综合实践”效果。

在戴昊看来,随着研学旅游市场发展,未来行业必然迎来激烈竞争,所以海洋研学基地建设需要在战略定位、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等方面突出特色,才能让研学基地越做越强。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 挖掘研学旅游价值 打造一流研学旅游基地

港珠澳大桥作为国际一流建设工程,不仅其建设技术有着很大的研学旅游价值,而且港珠澳大桥本身承载着浓厚历史文化。

“这座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海的大桥横跨伶仃洋,展示了中国基建的能力。”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称,大桥也是国际化合作的成果,共计有14个国家100多位专家参与这项工程,里面蕴含着大量一流建筑技术,仅这一项就会成为吸引广大青少年前来研学旅游的卖点。另外,伶仃洋承载着宋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记录了中国近代史,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也为其发展研学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

韦东庆介绍,目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正在加大力度开发课程,准备利用大桥上现有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研学基地。根据前期初步规划,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将利用东人工岛,打造深度海洋文化研学基地。东人工岛位于伶仃洋中,介于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之间,不仅海洋风光独特,而且处于重要地理位置。

他表示,同样具备深厚海洋文化基础的海南,也可以考虑跟港珠澳大桥管理方共同探讨研学发展之路,通过互学互促,共同推进海洋研学基地的建设。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马波: 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建设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马波称,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之所以要推动研学教育的发展,其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短板。

马波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日益发挥主导作用。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手段。所以,研学教育就是根据如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通过创新手段,研发新的课程,打造时代所需人才。

马波说,青少年的研学不同于课堂教育,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建设,社会各界要加大研学人才的培养,支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此外,发展海洋研学旅游,可以让青少年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球,认知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针对海南研学旅游,马波给出了“六个率先”建议:率先出台海洋研学发展行动计划、率先建设海洋研学国际研究高地、率先开办研学旅游特色本科专业、率先实施研学导师职业认定标准、率先建成国家海洋研学基地、率先开发推广线上研学系统。

浙江海洋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郭旭: 加强琼浙合作 推动海洋研学旅游发展

浙江海洋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郭旭介绍,研学旅游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可以加深他们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锻炼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接受更优质全面的教育。

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浙江舟山市70%的家长愿意让子女参加研学旅游,其中有88%家长愿意每年为青少年花费3000元以上的研学旅游费用。目前,浙江部分院校正在着手开设研学旅游指导师专业,以解决指导师紧缺现状。

他表示,近年来,国内研学旅游目的地得到长足发展,共计出现科技研学、农旅研学、文化研学、营地研学等4种类型研学目的地,海南海洋研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类似的研学旅游目的地。比如,建立渔村文化、海岛文化等主题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郭旭称,海南和舟山市均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研学旅游课程深度还有待挖掘。两地今后可以加强交流合作,通过互相借鉴研学课程内容,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主题的研学旅游的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赵优 张期望/文字整理)

原标题:交流经验建言献策 共促研学旅游发展——2021年(第二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发言摘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