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狠抓招聘:面试,至关重要!

10月31日下午,任正非签发了华为最新的总裁办电子邮件,特别强调“面试至关重要”。

他提出,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人才最关键。所以,一方面华为要扩招,明年应届生招聘人数“至少扩大到8000人”,另一方面要抓好面试,要让“进来的一定是优秀的人”。

如何做好面试呢?

任正非提强调抓两个方面:面试官的人选和面试的过程。

我们先来看一下任总的讲话全文,再来谈谈如何进行做好面试。

任正非:面试至关重要

一、2021-2022年是求生存、谋发展战略攻关最艰难的两年,在公司聚焦的业务领域,作战需强大的队伍,要有足够水平的兵力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歼灭战”。要敢于吸收国内、外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有足够的钱,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天下英才,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华。

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人才最关键。

2021-2022年是我们重要的战略攻关年,战略重心要压到前端,不仅保持正常的研发预算,还会额外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攻关经费投入。

从战略格局来看,我们要有一股“新流”进来,让我们血管流着青春澎湃的血。

明年的应届生招聘人数至少扩大到8000人,但进来的一定是优秀的人。

第一,人力资源部要与战略部门讨论未来人才需求和人才布局,提高人才布局与队伍结构管理的战略性。这只是一部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各部门没有这么大的战略洞察能力,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调研部门的需求。在公司聚焦的领域上,只要看到国内、国外有合适的人才,先吸引进来,不受编制的限制。

所以,最重要的是抓好面试。

招进来的人做出重要成绩,表彰时应包括“伯乐”一起表彰嘉奖。

第二,重视人才的来源途经,多与业界大拿、优秀学校校长、世界大赛主席等沟通交流,扩大优秀人才的挖掘来源。

这要作为重点的重点去抓。

将当前分散自循环的对外技术交流、对外技术合作、联合实验室,与人才招聘获得等环节联动起来,谁发现优秀人才就推荐,让优秀人才更早地进入我们的作战序列,让技术合作与人才合作循环起来。

创新人才招聘考核模式。在合作中已经有突出贡献的,不必再经过面试环节。面试是发现被面试人的优点,沿着他的优点去深入了解他。

让被面试人能用二十分钟说自己,就是把自己的水平像论文一样阐述一遍,然后针对他的优点提问,切忌跑偏来考察他、吓唬他。

第三,关注海外博士和软件人才的引进,善于发现有洞察能力的年轻人。

国外软件的教学方法与国内不一样,我们需要从架构上优化我们的软件工程。我们所做的工作已经接近前沿,领袖就是要具有洞察力。

抓住当前时机,做好留学生入职,外籍学生可以加入国内或海外研究所,特别要关注东欧籍学生群体在全球的成长与挖掘。

可以引外籍博士来中国做博士后。外国学生包括了世界各人种、各国各民族。

第四,有些在国外没有技术突破,也不是顶尖的人,但对所属领域有着很深的理解力,对我们来说,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可以拿着“手术刀”来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

二、如何识别出真正的人才,面试至关重要。

我们要重视面试官的选拔和面试过程,通过三年时间把面试达到先进水平。

人才是最关键的,面试是最重要的,你们要在文件中强调,在去年的基础上如何改善面试水平。大家要解放思想,不要用教条的标准来约束面试。希望通过三年时间,将我们的面试达到一个先进水平,去年已做了一点,今年应该比去年做得更好。

第一,我们要选拔有开放思维和战略洞察能力的人做面试官,不拘于他的出身和当前职务。

面试官要在识别人才上有建树,如果面试官看不清谁是苗子,如何能识别优秀人才呢?面试官的选择,不要把年度、半年度的绩效看得太重要。综合考虑技术能力和人才识别能力,牛人才能识别、吸引牛人。

今年比去年可以再提高面试官的标准及比例。面试官也要有责任心和积极性,面试官的面试成绩作为他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也作为晋升或专委会任职的一个资历支撑。

第二,面试不要简单地搞部门所有制,如果这个面试官有能力,就多面试几个应聘者,即使应聘者不适合这个面试官的部门,可以列入公共需求里。

面试不一定全由我们公司的专家,也可以付费让社会专家帮我们面试。

第三,培训部要加大机考平台建设,各个业务要提升考题水平,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工具进行第一轮初选。没有通过第一轮初选的个别人员,想面谈,也是可以的。

人力资源部全员要学习《一个被我们“嫌弃”了23年的数学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价值》这篇帖子,陆家羲这样的人才有很多,我们要思考如何能在我们公司产生一点这样的人。

有些人才有能力的潜伏期,可能短时间发挥不出作用来,我们要去观察他是不是有能力。

最典型的是艾森豪威尔,他在西点军校的考试成绩不好,是在一场战争中有建功才没有被淘汰,后面25年只升到上校;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用了4年时间就升到五星上将。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

二〇二〇年十月三十一日

华为一向对人才非常重视,这也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强调面试的重要性。
2019年4月,任正非就在一封电邮中指出招聘面试的问题:
我们要改变过去大呼隆的招聘方法,真正的专家、主管不上前线,HR看简历面试又不深刻,导致大规模进人、大规模走人。不仅对公司不负责任,而且对员工也不负责任。一个青年的青春是有限的,耽误人家几年,对得起人家吗?”
今年这次讲话,明显是对去年问题的跟进。
任总果然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对面试环节这种细节问题都保持长期的关注与迭代。
做一个优秀的面试官
任正非提到可以用考评工具进行初步筛选,但没说后续怎么面试。
工具测评只是辅助手段,只有面试才是最关键的甄别手段。就算AI、大数据这些工具再厉害,也无法替代面试官的作用。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面试方法。
1)OBER法则精准提问
面试官运用OBER法则可以节省面试时间和提升提问的精准度。
  • O-open,多问开放式问题,少问封闭式问题

  • B-behavior,多问行为事例,少问想法/决心/意愿

  • E-easy,问题要尽量简洁、确保容易理解,相关度高

  • R-related,问的问题要和所考察的素质高度相关

什么叫开放式问题?

就是无法用“是、没有”等判断性词语回答的提问。比如“你在过去经历当中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你是如何通过沟通去解决的?”让对方具体叙述。
怎么提问行为事例?
以考察职业规划为例,“未来5年你想要做到什么样的职位?”就属于想法类提问,很难判断对方说法的真实性。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截至到目前为止,你采取了哪些努力,并且实现了你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提问,就变成一个行为、事例的问题,不是只问想法的问题。
要根据自己的人才画像,准备精准的问题库。比如针对“沟通协作”能力的考察,可从四个情境进行多维度提问。
2)STAR法则深度追问
在精准提问之后,还要层层深入地追问,这就要用到STAR追问法。
  • S代表situation(情景),指面试者过去工作的背景情境;

  • T代表task(任务),面试者在过去曾经承担的工作任务或角色;

  • A代表action(行动),面试者在过去工作中具体的操作和执行;

  • R代表result(结果),面试者过去曾经做出的成绩。

简单说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任务,采取什么行动,最后结果如何。
3)用好直觉验证的十问
面试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综合判断,在借助科学的结构化面试和测评工具后,可以借助用人决策的“直觉验证十问”,帮助面试官做出正确的决策。
每题计1分,如果10分,恭喜您,这个人才完全可以快速做出任用决策;
如果5分以上,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考察;
如果5分以下,可以不用在花时间纠结了。
4)人才识别的5个潜质
任正非特意举了艾森豪威尔的例子,说明人才是有潜伏期的,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和目前的成果,这就需要面试官能判断人才的“潜质”。
华为前全球招聘团队负责人冉涛提出,华为在招聘中将人才的特质分为5类,这5点正是人才的关键潜质。
  • 主动性:也就是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 概念思维: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 影响力:不同的人对你说同一件事,表达方式不同,你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

  • 成就导向:是一种对卓越的追求,是一个人的自驱力。

  • 坚韧性:指人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能不能受得了委屈。

当然,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特质的人,并不一定非要应聘者完全具备这几点潜质。
5)学会看肢体语言
人与人在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占比不到30%,超过60%的信息是通过肢体、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传达的。
肢体语言往往是无法伪造的,每一位优秀的面试官都应该掌握。
比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