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一撇是德,一捺是才,称其“人”;

  善于以实造名,又善于以名促实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译文】 依照名分去考察客观事物,依照客观事物的实际来确定事物的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所以说,名分与实际互为依赖,相辅相成。名分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的,客观实际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是名分与实际相吻合而得到的,这两者相吻合则取决于事物名副其实的得当。

  鬼谷子关于“名实相生,反相为情”的理论,其实就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的“德才兼备”原则。“名”为外在的名分,“实”则为实际的才能。

  人人都希望能够脱颖而出,能够成才,但如何才算是成才,成才的标准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只讲德,不讲才,有德无才的人,没有专长和能力,工作成绩平平庸庸;只讲才,不讲德,有才无德的人,只会钻空子,损害他人的利益。毫无疑问,这两种人都不受欢迎。

  德和才犹如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那一捺,人难自立。修德以养才,修才以养德,德才互动,品学兼优,才是成功之选,成功之道。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内在的才智、学识与道德、品质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让周围的人以尊敬和敬佩的眼光来审视你,这时的你才能算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强者。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请,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这时,他只有26岁。刘备高兴不已,将诸葛亮奉若上宾,并时常跟部将们说:“得孔明,我如鱼得水。”

  但以关羽、张飞为首的众多部属心中多有不服。此时的诸葛亮只是教练民兵,尚未展示才智,三千兵马一直回旋于新野弹丸之地。

  不久,探子飞报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而来。刘备急忙将众将召集在一起,商量御敌的对策。

  关公和张飞嘲讽说:“让'水’去抵抗好了。”

  诸葛亮知道众人不服自己,便向刘备要了上方宝剑,升堂调度:“关羽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从后面烧毁他们的粮草。张飞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我们都出战,不知军师做什么?”关羽冷冷地看着诸葛亮,质问道。

  “我坐守县城。”诸葛亮坦然回答。

  张飞大笑道:“什么?让我们都出去跟敌军厮杀,你留守在县里好生自在?哈哈,倒不如我陪军师一起。”

  诸葛亮喝道:“宝剑在此,违令者杀!”

  关、张冷笑而去,诸将都心里疑惑不定,刘备心中更是疑惑不安。诸葛亮说道:“主公不要担心,今天便带兵到博望山下屯驻。明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道:“主公不要担心,今天便带兵到博望山下屯驻。明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撤退,见火起就回军掩杀。我在此准备庆功宴等你。”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后,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夏侯惇大笑道:“诸葛亮居然敢派出这等人马与我对阵,不等于是驱狗羊同虎豹决斗吗?亏得徐庶在丞相前夸口说诸葛孔明如何了得,我看他也是蠢物一个。”

  部将韩浩说:“将军,赵云急于撤退,恐怕有埋伏。”

  夏侯惇说:“敌军兵力如此微弱,就是十面埋伏,我怕什么!”

  直追至博望坡,刘备领兵来战,几个回合后,同赵云一起撤退。夏侯惇对韩浩笑道:“哈哈,这就是所谓的伏兵吗?继续追击刘备,今晚不踏平新野,我誓不收兵。”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夜风也越来越大。夏侯惇发现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准备撤兵时。这时,后面的粮草烧起了大火,两边芦苇也着了火,一时间,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

  夏侯惇、于禁和韩浩返回救粮草,却见刘备和赵云回军赶杀,便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又有张飞伏兵。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众将依计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兰死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待诸葛亮轻摇羽扇前来犒军时,关羽、张飞一齐拜伏在车前,说:“以前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今日一战方知军师不愧是英才啊,以后我等任由您差遣。”

  诸葛亮的确是英才,但是英才必须要由实际的能力来证明,方能名副其实。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战,他通过精妙的智谋、精心的安排,使刘备的三千兵马轻松抵御了强大的曹军,大获全胜。有了这样的战绩,关羽、张飞等人自然对诸葛亮神机妙算心服口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