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会我们体贴

文/归途如虹

我觉得《红楼梦》所提倡的,最值得大家学习的精神就是对人的体贴。这种体贴,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谅,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关怀,甚至是一种突破自己身份的付出。

就比如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施舍,第六回里,她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按照刘姥姥自己的说法,这二十两银子够他们一家人过一年。这是物质上的帮助。但是仅仅有这方面的帮助,王熙凤的行为还不够有价值。王熙凤的行为之所以值得大家学习,因为王熙凤也给予了刘姥姥精神上的尊重。

王熙凤没有因为刘姥姥是一个贫苦人,就很看不起她,而是满面春风地接待了她,也愿意把她当亲戚。当然,她是在王夫人的嘱咐下这样做的。王熙凤一开始向刘姥姥告艰难也不是为了因此为借口来拒绝刘姥姥,而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刘姥姥在自己面前不那么自卑。而且,她并不觉得自己接济刘姥姥,是做了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有道德优越感。她因为自己没有及时主动地接济刘姥姥而在刘姥姥面前感到惭愧。因此,在刘姥姥面前说是因为王夫人上了年纪,所以一时考虑不周。而且,她还担心自己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不够。刘姥姥要走,王熙凤还拿钱给刘姥姥雇车走。王熙凤替刘姥姥考虑得十分周到。

王熙凤是一个很在乎钱财的人,为了挣体己钱,她利用职权,拿月钱去放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对刘姥姥那么慷慨,那么体贴周到呢?王熙凤是不是在刘姥姥面前惺惺作态呢?不是,王熙凤不是惺惺作态。王熙凤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少奶奶,对于刘姥姥那种贫苦的生活是没有体验过的。但是她作为管家的人,她知道钱的意义,知道钱对于刘姥姥这样人家来说多么重要。

因此,她愿意给刘姥姥物质上的帮助。她甚至把给女儿起名字这样重要的事都交给刘姥姥去做,可见,她的确没有因为刘姥姥穷就看不起刘姥姥。她是一个那么高傲的人,她平时那么看不起赵姨娘等人,为什么偏偏愿意善待刘姥姥呢?这就是王熙凤的修养,是王熙凤已经内化了的一种品德。王熙凤性格中不仅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温厚的一面。她虽然不知道民间疾苦,却愿意让刘姥姥进大家族见世面,愿意让刘姥姥体验富贵生活,愿意让刘姥姥感到温暖。

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因为刘姥姥的女婿家和王家连过宗,所以王熙凤才愿意帮助刘姥姥。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看王熙凤,未免太小看王熙凤了。难道因为刘姥姥的女婿和王熙凤家是本家,连过宗,王熙凤就有义务帮助刘姥姥了吗?王熙凤没有这个义务。王熙凤之所以愿意帮助刘姥姥,是看在情分上。

而贾宝玉在这个方面就做得更好了。贾宝玉是一个非常悲天悯人的人。他对人的关系非常细致,非常纯粹,非常让人感动。

最典型的是贾宝玉对龄官的关怀。贾宝玉看到龄官在蔷薇花架下一遍遍地画“蔷”字,就觉得很感动。一般人或许只会觉得龄官在学写字,为龄官好学的精神感动。可是,贾宝玉却想到她一定是有说不出口的心事。这就是贾宝玉高出一般人的地方。他没有像当时大部分的少爷那样把戏子当玩物,高兴的时候赏赐一些东西,不高兴的时候就拿这些人出气。贾宝玉是愿意去体谅她的心理状态,甚至因为自己不能帮她分担这种内心煎熬而感到遗憾。

因此,贾宝玉在看到龄官被雨淋的时候会很心疼,会忘记自己也在淋雨,而只顾提醒龄官去避雨。一个人可以做到推己及人已经很不错了,贾宝玉对龄官的关心已经超越了推己及人,而是全身心地替对方着想。作为一个有特权的少爷,贾宝玉这样做很难得。

贾宝玉关心的对象不仅是少女,还有社会上的穷人。他去清虚观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法器,就想把这些都施舍给穷人。张道士不同意,觉得还是直接给钱算了。贾宝玉就散钱给他们。平时他也愿意为丫鬟充役,为丫鬟服务。袭人和晴雯生病了,他也亲自照顾。这种行为放到现在,也是很难得的。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被一般人视作是不成器,是好色。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林黛玉看到香菱愿意学诗,就耐心地教她写诗。启发她,鼓励她,和她探讨。史湘云也愿意和香菱一起讨论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香菱是薛家从拐子那里买来的一个丫鬟,身份卑微。按理说,她是没必要,甚至没资格学诗的。可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却愿意和她分享诗歌那美妙的意蕴。这种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更有意义。因为物质上的帮助只能让人度过眼前的难关,而精神上的帮助却可以让一个人有足够的精神资源去面对未来的人生,也获得性灵的提升。

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曹雪芹却告诉我们,封建贵族阶级不完全是剥削阶级,他们也可以帮助穷人。

其实,《红楼梦》所宣扬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博爱精神。这体现出人性的真善美,这种真善美具有永恒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