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有进程

原创 2015-12-23 澄海 安祥禅

修行是思想行为的改变,与无垢心光的增长,表征就是谦虚和真诚。《易经》千变万化,终归于当人的心,而心最可贵的就是谦虚、真诚,谦卦最高,无出其右。学卦耗财损神,还不如养谦。

第一、真正开悟的人一定要你研究《金刚经》、《坛经》,中华禅源于这两部经,不尊重这两部经,绝对不是禅宗子弟,这是学禅不诚,不诚无物。譬如有人说默照禅是高级禅,我们只要问他:是根据《金刚经》、《坛经》哪个说法而来?有人说不懂唯识学就不懂禅,那请问:是根据这两部经的那些法语?

第二、一个开悟的人,会把他最重要的修行历程与人分享。修行是一步一脚印的,不是凌空驾虚的,要把我们的缺点点点滴滴找出来改过,是一鞭一条痕的心路历程。正如《金刚经》所讲的:“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习性根深蒂固,又有个人主观的价值系统支撑,要逐一反省改过,真是节节肢解,割肉剜疮啊!绝对没有不经修行而大彻大悟的。

每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都有一部斑斑日记,刻画着他们发觉错误、挖掘根株的心路历程。因此,弟子们有没有真正的修行一目了然。真正的修行人一定会真诚地旁敲侧击提醒他,甚至将自己修行的经历毫无掩盖地提供参考。

没有修行经验的人讲的是天马行空的虚语。

第三、真正的修行这时才会开始。把自己变矮了才会增高别人的身影,营销学有句名言:顾客至上。营销人员要懂得折腰,矮顾客一截,把自己的身影放低。修行到这个点,自他不二才会出现的。有一次带着孙儿上公园,碰到一个不相识的长者,向我说:“辛苦你了,你为保障我的退休金照顾未来的纳税人,真的谢谢你。”心有戚戚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从自他不二开始的。有了自他的分别,无形中把自己从人群中隔离起来了,我们的心灵也孤伶伶了,心智也扭曲了。

自他不二要进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关键在男女相,“非男女相,离男女相,即相离相,永除诸障。”

自他不二让我们的眼界打开了,心灵的领掝拓宽了,那才是悟的开始;看到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共同在演奏一曲天籁,那么和谐、那么豁达,生命之歌原来那样的美妙啊!

第四、他会把“佛法”忘得一干二净,把积学忘得一干二净,空空洞洞像个活死人,任何事情都无开口分,那就是《坛经》所讲的三昧:一行三昧与一相三昧,行住坐卧都是禅。禅指的是无执禅定:没有我执、没有法执,憨憨地像三家村农夫。

世事如幻、世事如梦,那种朦朦胧胧,就是《牧牛图颂》的:“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似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证道歌》也说:“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过往圣贤如电拂!”

进一步,就是先师所警示的:

我们应该像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不管什么东西来了很清楚;去了不留丝毫痕迹(绝不会留影为念)。有句诗形容得很好:事如春梦了无痕。古德也说:若片云点太虚。(《安祥禅第一集.牛的礼赞》)

一般人以为打坐是修行,殊不知六祖骂他们:“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因为真正开悟的人,已经致虚极,所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身来身去本三昧,非擅讲究打坐人的境界。

近来有人说:打坐是修行,甚至妄言世尊每日打坐,称为果上修行。请问:一千七百则公案,哪个是打坐时开悟的?请问:世尊每日修行,根据那部经典?信口谈佛,佛道不衰,难哉!难哉!再请问:诸山长老,哪位可以每日打坐?擅于打坐的印顺法师,请问年纪大了以后,何曾打坐?打坐是修行,根据何在?

(《身去身来本三昧》之二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