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47)项羽是大秦天道轮回的报应

读通鉴(47)项羽破釜沉舟大秦迎来天道轮回

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杀人是其最为恐怖的手段,每一仗必杀得尸横遍野,人头滚滚,列国最后都被其杀得吓破胆。项羽的楚军是被秦军杀得相当厉害的一族,所以他们感受深,项羽带着楚军用的秦军当年的杀招,他们比秦军杀得更狠。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向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劝谏:"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士兵都有些骄惰,秦兵却每日增多,臣为君心里担心!"

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上遇到齐使者高陵君显。

宋义问:"公将见武信君项梁乎?"

齐国高陵君显回答说:"然。"

宋义说:"臣论武信君必败;公除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二世悉起兵帮助章邯击楚军,大破楚于定陶,项梁战死。

当时连日阴雨,自七月至九月。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听说武信君战死,士卒内心惶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迁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县。

注: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百战百胜,主骄兵疲。项梁也是一样,这个人只比陈胜强了那么一点点。天下还没有怎么样就开始低估敌人了,就像我们今天有一些大V,动不动就写文章说什么美国必败,没有几天就会崩溃什么的!看不到长远。

魏豹下魏地二十余城;楚怀王立魏豹为魏王。

到了九月,楚怀王合并吕臣、项羽的军队,自已为将;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带领砀郡之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章邯已破项梁,认为楚地盗兵不足忧,于是渡河,向北击赵,大破赵军;引兵至邯郸,皆迁徙赵民到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走进入巨鹿城,王离将兵围该城。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驻于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赵王数次请救于楚。

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说:"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等了数日,武信君军果然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非常高兴,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这个时候,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没有人敢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怀王身边的诸老将皆说:"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军数进取,前面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向西略秦关中地,收陈王、项梁散失之卒以伐秦国。

沛公经过砀县,至阳城与杠里,攻秦军壁垒,破其二军。

三年(甲午,前207年)

冬,十月,齐将田都背叛田荣,助楚军救赵。

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

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说:"秦兵围赵军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军击其外,赵军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说:"不对。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现今秦军攻赵军,战胜则兵疲,我军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然一举定秦。故不如先观察秦、赵。夫披坚执锐,宋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宋义。"

因下令军中说:"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于是遣其子宋襄相齐,亲自送其子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说:"将士当戮力而攻秦,现在久留不行。现在年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却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而食,与赵军并力攻秦,乃说『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军,其势必举。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楚王坐不安席,扫境内大军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十一月,项羽于早晨朝会上将军宋义,在其帐中斩宋义人头。出令军中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

这个时候,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都说:"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于是一起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宋义子,快到齐境,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只得命项羽为上将军。

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魏之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于自己的大军;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

注:在乱世之中,需要有手段,任何假仁义都是自找死路,项羽不杀宋义,宋义也会杀项羽,只是宋义认为条件还不具备,还在犹豫,而项羽则孤注一掷,项羽和宋义只能活一个。

故齐王田建孙田安下济北,跟从项羽救赵。

章邯恐敌抄其粮运,迎河筑甬道,送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陈余前来巨鹿救援。陈余心知自己兵少,不敌秦军,不敢前往。

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黡、陈泽往责让陈余说: "最开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赵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

陈余说:"吾度前往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陈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仇。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张黡、陈泽要以俱死。余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试攻秦军,至秦,皆被秦军杀没。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稍微得利,攻占章邯甬道,绝其粮道,王离军乏食。陈余复请项羽出兵。

项羽于是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遭遇,九战,大破秦军;章邯引兵退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于是击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自烧杀。

注:赵奢说过狭路相逢,将勇者胜,项羽破釜沉舟断了楚军后路,这和韩信背水一战相似,项羽这个阶段做的事凶猛、狠辣,尤其在对宋义这件事做得非常彻底,后面借破秦章邯军而征服了诸侯,使其能成为义军核心人物。人做事在功,就在于行事风格一贯能测。

当这个时候,楚兵勇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有十余壁垒,没有人敢纵兵击秦军。及楚军击秦,诸侯将从上壁观战。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楚军攻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众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开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这时候赵王歇及张耳终于得出巨鹿城以谢诸侯。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怀疑陈余所杀,数以问陈余。陈余怒道:"想不到君对臣失望这么深!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

乃脱解印绶,推与张耳;张耳亦惊愕不受。陈余起身如厕。客有说张耳说:"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余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赵王歇还信都。

注:张耳和陈余,做的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底限,所以之前没有翻脸,是因为大家不具备掀桌子的条件,只要条件成立就会马上翻脸。

王夫之评说道:怀王之立,非项氏之意也,范增之说,以为从民望而已。臣主之名立,而其心不相释,项氏成而怀王固不能有楚。怀王念此至悉,故一乘项梁之败而夺上将军之权以授宋义;义适遇其际而获怀王之心,故与计事而大悦。非悦其灭秦之计,悦其夺项之计也。宋义壁于安阳而项羽斩之,非愤其救赵之迟,愤其夺己之速也。义之壁安阳而不进也,非欲乘秦、赵之敝,欲得当以收项羽之兵也;其遣子相齐而送之无盐也,非不恤士卒之饥寒以自侈,为怀王树外援于齐而因以自固也。

宋义死,诸将慴然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羽之情见矣,义之情亦见矣,怀王之不能终安于项氏,情亦见矣。救赵则命宋义,入关则命沛公,梁死羽孤,为偏裨于宋义旌牙之下,为怀王谋项者之计得矣,而抑无以服楚人之心。幸而秦之君二世也,其相赵高也,其将章邯、王离也,无有能乘臣主之隙以閒楚耳。不然,虽沛公且无以自持,况义之浅谋、羽之徒勇者乎!

于是而知君臣之非独以名为义也,天之所秩,性之所安,情之所顺,非是则不能以终日。范增立楚之说,董公缟素之谋,不足与于兴亡久矣。

(0)

相关推荐

  • 项羽一战封神的巨鹿之战,到底是侥幸得胜,还是深谋远虑的结果?

    如果没有巨鹿之战上的非凡成功,怕是项羽只能是项羽,而做不成西楚霸王了.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g ...

  • 郁土 │ 为自己而战与为主子而战

       读[美]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至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 民主的来临为雅典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它增强了军事力量,因为自 由的人在保卫和扩张他们的城市时,由于觉得这个城市的确 ...

  • 云遮雾绕的巨鹿之战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十七) 公元前208年12月,名垂千古的巨鹿之战正式打响! 这场战役大家实在太熟悉了,而且司马迁的<史记>也实在写的太精彩了. 扁舟这里不多献丑,直接引用<史 ...

  • 项羽大破四十万秦军一战封神,深度剖析巨鹿之战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巨鹿之战的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秦朝末年,官吏腐败,皇帝暴戾无道,各地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中国大地上爆发了多起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早 ...

  • 读通鉴(169)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

    读通鉴(169)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 元康二年壬子,公元292年 春,二月,己酉,老杨太后卒于金墉城.这时,太后尚有侍御十余人,贾皇后全都夺走,绝膳八日而卒.贾皇后恐怕太后有灵,或会诉冤于先帝,于是 ...

  • 读通鉴(218)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读通鉴(218)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解读:天下做大事的人,都有需要有一个大格局,格局小的都在自设困局,袁术袁绍两兄弟从举兵开始就给自己设了藏身险处的局,你想藏于险,你下面的团队就会恃其险,所以这个团队 ...

  •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俩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策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注:公孙述两次派刺客杀汉名将都成功了,他就陷于这种小计策之中,而没有什么大的谋略,然而光武帝底下精兵良将太多,基本上前线大将的身死对于战局没有造成什么大 ...

  •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王夫之说:当伪儒之初起也,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明堂辟雍,仿周官饰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伪儒之魁,而刘歆诸人鼓吹以播其淫响.而且经术之变 ...

  • 读通鉴(110)赵充国的伐夷之道

    读通鉴(110)赵充国的教科书式执行孙子兵法 注:组织里就是有一种人,专门坏事,他们没有长远计划,也吃不了一线的苦,但是他们又不能不体现作用,怎么办?只能对做事的人提各种意见,以表现出自己智慧超群,宣 ...

  • 读通鉴(83)汉武帝的儒道实践

    读通鉴(83)汉武帝想要打通儒道两家 注:汉武帝欲行儒家,但文景喜欢道家,他们留下的一些老臣好黄老这一套,比如汲黯.韩安国,武帝耗费很多年,才最终明白,儒道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知行合一的角度上,一 ...

  • 读通鉴(56)凶猛到不需要朋友的项羽

    读通鉴(56)项羽到死都在呈匹夫之勇 注:我们看新闻,有的时候都会惊奇,特朗普为什么谁都攻击,攻击对手,也攻击自己的部下,攻击专家,攻击宗教人员,攻击一切自己看不惯的势力.这种打法就是不要朋友,万事都 ...

  • 读通鉴(34)荀子是怎么理解道、将、法三者的关系

    读通鉴(34)荀子论兵 注:通鉴第6卷从秦国开始记,周已被灭.昭襄王赢稷,惠文王庶子.谥法:昭德有劳日昭:辟地有德曰襄.这也阶段,秦国完全掌握了对列国的主动权,秦国想打谁,就打了,列国没有一个国家有主 ...

  • 读通鉴(22)楚怀王死于胆小,赵武灵王死于心大

    读通鉴(22)楚怀王死于胆小,赵武灵王死于心大 注:这阶段发生一件大事,楚怀王死于秦国,诸侯兔死狐悲.站在博弈论的角度,诸侯只剩下和秦国死斗到底一条路,就像小偷假如知道自己不论招供还是不招供都将会被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