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阐释】杨氏老谱三十二目的“太极补泻气力解”及其用法实例

杨氏老谱三十二目是杨家多年习拳经验之总结,精微高深,现在很多习拳者难以领悟。今天笔者就结合经典原文与两个用法实例,对其中的“太极补泻气力解”进行简单的阐释与解读。

“太极补泻气力解”曰:“补自己者,知觉功亏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己者不易也。补于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由然也。”又曰:“补气、泻力,于人之法,均为加过于人矣。补气名曰结气法,泻力名曰空力法。”

一般的太极拳习练者读完此文,多是茫然不知所措,感觉很难与练拳结合起来,但补泻气力确是太极拳运用的关键。

补泻气力分为对己和对彼,又分补和泻两个方面。

对于自己来说,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知觉之功,也就是“听劲”之能力,所谓“运而知,动而觉”,这是补。另外,要慢慢将自己的运动练得更加圆满而没有凹凸之处,这就是泻,泻掉自己运动中的“过犹不及”之处。因为,自己的运动也会让对方知觉和听劲,所以自己的运动越细腻越好,越隐蔽越妙。“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这就是泻。

对于对手来说,气过者,努气使力也。在其主动攻击我的时候,我补之,让对方的劲力走老,则对方的平衡必被破坏而倾跌。而对于对方劲力过大的劲点,我要泻之,让它走空,则对方两端的力将失去平衡,若我在将其“过处”补得更大些,对方必然倾跌。在此,可能有人会质疑,对方的劲路为何必然有两端,有实有虚地让你去补泻?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劲路没有虚实,他就无法去攻击对方,太极分了阴阳才能运用。前实必后虚,前虚必后实;上虚必下实,上实必下虚;左虚必右实,左实必右虚。我举两个具体用法的例子来说明,可以举一反三。

其一,讲一个补的例子。假设对方拿住我的手腕,将我的手往上折,意图以擒拿反关节制服我(图1)。我随着对方向上折我手腕之劲路,主动敷住对方并将手腕上提,则对方的力必然走老,而失去平衡。如此我再加以向前之挤劲,对方必被发出(图2)。

图1

图2

其二,讲一个泻的例子。假设对方两臂分别搭在我的两臂上,同时对我进行推按(图3)。一般对方哪条腿在前,则相应的那个手臂即是主攻的手臂。这时我左臂变虚,随对方的右臂前推之力而泻之。对方主攻之手左臂之力被泻后,也必然因失去平衡而变弱,同时我以右臂攻击对方的左臂,令对方失去平衡的“过” 变得更大,更加失去平衡,则对方必然向我的左侧倾倒(图4)。

图3

图4

杨光,武式太极拳、程式八卦掌、宋式三皇炮锤第六代传人。中国武术六段,“武林在线”创始人。精通推手、散手和道家养生,曾获北京市传统武术比赛武式太极拳第一名,著有《太极拳心法体用——验证与释秘》等书。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