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加减方法!

附:方剂加减方法!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

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与方完全相应的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是部分相应,或者说不完全相应,此时用成方就需要加减。

可以说方剂的加减是常态,是每个医生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必须做的事,当然是很重要的事,也是很严谨的事。

但现状很混乱,绝大多数的医生加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准谱,随意性很强,这就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再看看《伤寒论》中的加减规律,看看对我们的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病案举例

一、周某,男,34岁,工人。

……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系肝经郁热,胆逆犯胃所致。法当舒肝泄热,利胆降逆为主。

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黄连、黄芩、生栀子各10克,大黄(后下)10克,郁金15克,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生姜、半夏各6克,延胡索15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1】

分析:小柴胡汤共7味药,方中保留了4味,加了10味药;原方炙甘草三两,方中用生甘草10克;原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方中各用10克;原方半夏半升,生姜三两,方中各用6克。

二、丁某,男,42岁。1982年3月15日就诊。

暴食饮酒后,上腹剧痛。查血、尿淀粉酶均>500单位,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症见:寒热往来,体温39,恶心欲吐,右上腹痛,拒按,胸胁苦满,腹胀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少阳证与阳明腑实热结为病。

治拟和解泄热,通降阳明,拟小柴胡汤化裁:柴胡、枳实、生大黄(后入)、厚朴、延胡索各10克,气通浊降,下臭秽稀便甚多,腹胀腹痛顿减,呕吐亦止。

守原方续服5剂,腹痛尽止,发热消退,诸恙告安。复查血、尿淀粉酶,皆转正常。【2】

分析:小柴胡汤共7味药,方中用了1味;原方柴胡半斤,方中用量为10克。


《伤寒论》中的加减方法

一、原方名不变的随证加减

即方名不变,在方后进行随证加减。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理中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等方后有较多的随证加减方法。

以小柴胡汤为例进行分析。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小柴胡汤的方后有七个加减方法。

去一味药,加一味药者四个;

去一味,加一味,还一味加大剂量者一个;

去二味,加一味者一个;

去三味药,加二味药者一个。

加减变化最大的是去三味药,加二味药。

即小柴胡汤原方七味药,去三味药,保留四味药,去的药味数不大于原方药味数的一半;加二味药,加的药味数为原方的三分之一弱。

二、主方名不变的随证加减

加减方的方名,是以原来的主方名加上新加或减的药物的名称。

以桂枝汤的加减方法最为典型。

计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金匮要略》中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其中,加减幅度最大的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即去一味药,加三味药;原方桂枝汤的五味药保留了四味,加了三味药,加的药比原方保留的药少一味。

其中,最费解的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因为原方桂枝汤的主药桂枝去了,那和桂枝汤就差的比较远了,因此,这个方的争议也比较多,当然在《伤寒杂病论》中,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成方加减

即直接将两个方加在一起。

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

四、加减后方名改变

虽然是以原来的方为主进行加减的,但是加减后,有些方名是改变了的。

如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大芍药的用量,再加饴糖,加减幅度并不大。


《伤寒论》加减方法的小结及思考

一、主药不能减

主药是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减掉了主药,也就减掉了原方的主要功效。

麻黄汤不能减麻黄、半夏泻心汤不能减半夏、炙甘草汤不能减炙甘草、乌梅丸不能减乌梅、大承气汤不能减大黄、四逆汤不能减附子等等,这是肯定的。

桂枝汤如果减掉了桂枝,那就没有了桂枝汤的主要功效;没有了桂枝汤的主要功效,方名就不应该再用桂枝了,所以,我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确应该存疑。

二、减的药味数,不能超过原方药味数的一半

如果减的药味数超过原方的一半,原方的主要功效就不能保证了,这就超越了加减的范围,不宜保留原来的方名,这时,可以选用另外的方。

三、加的药味数,不能超过原方药味数的一半

如果加的药味数超过的原方药味数的一半,就不仅仅的是原方的功效了,或者,原方的功效就受到了影响,不宜保留原方名;或者可以考虑成方合用的方法。

四、药量加减后,也应改变方名

加减涉及到药味数的增减或药量的增减:药量的增减也改变原方的功效,方名也应相应改变。

《伤寒论》中的成例很多,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

五、加减最好在方名上,明确体现

这在《伤寒论》中是惯例。

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

这来源于加减根据的明确和严谨,也就是说,加减是有根据的,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信马由缰的。

现在的医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千篇一律的就是某某方加减,而加多少,减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根据,凭习惯,靠心情,很随意,这是一个严重影响中医的疗效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要努力去规范。

(0)

相关推荐

  • 桂枝与甘草

    <伤寒论>: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上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 ...

  • 【娄绍昆】漫谈经方的加减

    [娄绍昆]漫谈经方的加减 临床使用经方方剂是否需加减化裁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话题.从常识而言,辨证施治就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如果一个药方不加减化裁而原方使用的话,就有刻舟求剑.对号入座之虞.而笔者认为, ...

  • 方剂加减方法

    你的方剂加减方法有"谱"吗?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 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 ...

  • 你的方剂加减方法有“谱”吗?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 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与方完全相应的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是部分相应,或者 ...

  • 圆运动:乌梅白糖法治病医案14则!(附​:方剂加减方法)

    彭子益,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学家.其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 ...

  • 老中医“姜八味”献出几十个四君子汤加老姜方,能将一切阴邪祛除。方剂加减巧妙,以一当百

    有人说,姜先生有五奇. 一奇处方用药,常不超过八味,故人称姜八味. 姜先生为人豪爽,看病不计金钱,随缘给予. 三奇姜先生常针药并用,按摩导引,点穴拔罐,刮痧艾灸,无不精通. 四奇姜先生常半天种地,半天 ...

  • 治疗疑难杂症,老中医一直用这个方剂加减!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Official Accou ...

  • 掌握《伤寒论》方剂加减的方式和模式

    加减用药方式 <伤寒论>方剂加减用药的方式分成固定加减和灵活加减两类. 固定加减就是将主方进行加减后产生固定方剂,这样的状况在<伤寒论>中普遍存在,例如桂枝类方的桂枝加葛根汤. ...

  •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与合秘

    经方是经典方的简称,也是历代相传经验方的简称.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的临床规范.古往今来,名医无不研究经典,擅用经方者无不成为临床高手,但经方的应用绝非易事.方证简略不详, ...

  •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下)

    39排脓(痰)散   40四逆散加减法: (1)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合猪苓汤 (3)尿路感染:合猪苓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体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 ...

  •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上)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