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给自己划清界限| 在伦敦求学的第十个月

2018.07.26 12:13 National Gallery

Monet and Architecture with Google Arts and Culture

(摄影师仍然是博学多才的细细闷)

这个月对我影响很深的有许多件事,其中这三件在目前的我看来是最重要的:

  1. 跑步(7.15跑成了人生中第一个10k)

长跑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也往一个方向跑,就像人生一样,只能往前。

但只有你的朋友会回头看你,会关心你是不是需要水?需要帮忙?需要停下来休息会儿?有的人会陪你一段,有的人会陪你全程,有的人关心你跑的快不快,有的人关心你到底累不累,到底要和谁多花时间相处?

我想跑步澄清了我不少原本模糊成一团、不想面对的概念。

 2.  温网(见证了德约科维奇夺冠的瞬间)

对在巅峰坠落进低谷的人来说什么最重要?不离不弃的家人,既能与你度过灰暗岁月,也能见证你重新上场。

这次德约敢于拒绝一些温网的习俗,比如出来站在二楼平台和球迷、粉丝互动,比如立刻接受记者采访。他选择抱着孩子说:我真的需要这个拥抱。

相比当年第一次夺冠后出来和没走的球迷握手,却没多少人留意他的年轻人相比,我更欣赏现在这个敢于拒绝、不再讨好的球员。

3. 朋友(让我的 朋友圈 变成 我的朋友 圈)

来英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不太明白我的公众号和我的个人号之间的区别。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总是误把可以和我正好顺路一起走的同行默认为朋友了,总是善意地去提醒向我咨询的人,但结果我好像并没有得到同样真心的对待与应有的尊重。反而被有意无意地以为我很闲,有的是时间帮人解决各种问题。甚至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一个符号,无论是榜样还是模范,又或者是积极乐观的化身,这些都是我不希望被贴上的标签和人设。

所以,我要做回我自己,专业的部分、学习的思考本来就是可以给所有人看的,个人的交往却是需要设置门槛的。

一来,两者的分开能够让我尽量确保我的私交好友以及家人不会过多介入我的专业生活(这件事20年后的我、10年后的我可能都会很愁,与其到时再解决,不如现在先砍断两者的联系,明确个人和专业的边界);

二来,与只想和我做同行、我也觉得做同行就够的人明确各自对彼此的认知,将个人朋友圈的虚假社交时间挪到真正能够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地方(这件事或许对方本身也是求之不得的,原本就是普通的同行关系,因为边界不明而成为双方都心知肚明不想继续但不能明说的所谓“朋友”)。

本月推送目录:

1.《分享图片

(7月推送计划预告...当然是计划没能赶上变化...但有些变化也是很奇妙地发生了)

2.《这个六月,地理老师最推荐什么公众号给高一学生?

(目前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但请注意,这里面是88位老师的推荐,并不是我的推荐,我的一些观点或将于近日更新。抱歉,我或许会不太客气。)

3.《在伦敦记录一瞬间:2018.06.20-2018.06.30

4.《更新:在找到在英国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之后

(今天和通过校友会认识的一位学妹吃饭聊天,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冒出来,或将于近期更新。但如果觉得不切实际,就当脑洞看。)

5.《今天适合重访,是时候启动时光机回到过去啦~

6.《为什么要看电影?为什么要去电影院?| 六月观影体验

7.《第一封每周家书: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8.《分享图片》(字丑情真第一弹,至今零回复)

9.《这些地理人为什么推荐 地球知识局?

10.《更新:从校友联络处到校友会,我们必须先认清第一件事

11.《在伦敦记录一瞬间:2018.07.01-2018.07.09

12.《如何维持一个学习小组?

13.《我要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确定自己的书写时间,你要吗?

(2018.07.29 是开始的第一个星期天,一个是我大学时的黄金搭档,另一个是我通过GEO认识的新同伴)

14.《第二封每周家书:为什么球迷和粉丝有差别?

15.《分享图片》(字丑情真第二弹,至今零回复)

16.《德约实力示范如何重回巅峰 给我带来三个启示

17.《结语:成为你想要的改变,先开始进化为一个“文献交流者”。

18.《更新:不好意思,每一天都要打卡学术阅读。

(两个人每天进行中,我们竟然坚持下来了,因为每天安排的是两篇文章,所以有时候不行的话,后面两天读三篇还可以完成;我个人有安排几天是用于重读的;过程中虽然目前没有文章的重合,但我和这位新同伴都觉得彼此有个照应,相互鼓励是一个开心的事情)

19.《第三封每周家书:看不懂为什么还要去看?

20.《在伦敦记录一瞬间:2018.07.10-2018.07.19

21.《分享图片》(字丑情真第三弹,至今零回复)

23.《你的微信有多少联系人,又有多少联系?

24.《更新:你的微信有多少联系人,又有多少联系?

25.《选择:你的微信有多少联系人,又有多少联系?

26.《第四封每周家书:为什么没有人帮我是一件好事?

27.《艰难:你的微信有多少联系人,又有多少联系?

(记录一下目前的进展:因为7.27还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但我在鼓起勇气明确专业和私人的边界。这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自寻死路”,但在我看来是我自己再明确一个边界,让专业的归专业,个人的归个人,不让我自己有可趁之机可以利用个人关系为专业发展谋取一己私利。)

相关推送:

人仍然在创造着自己的环境 |在伦敦求学的第九个月

改变是日积月累的漫长修行 | 在伦敦求学的第八个月

在伦敦求学的第七个月: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在伦敦求学的第六个月:时间感与边界感

在伦敦求学的第五个月:迎来春天也下了场雪

写在在伦敦求学的第一季度边上

回首向最高学位前进的前三个月|伦敦求学记2017

You never finish a PhD, you only start one 你永远读不完博士,你只是开始读一个博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伦敦求学记9(2017.09.26-10.2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