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之《新智力说》①

一、传统天赋观

人类为什么具有远超于动物的能力——进行思想与创造?

古人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天赋。

因为人具有比动物更高的天赋,所以,人是万物之灵。

另外,人们发现,同样是人,在某些方面,有人具有更高能力。

人们困惑:这又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不同的人,所拥有的天赋是不一样的。

对于天赋是如何获得的,古人的解释是:能力天赋——上天所赋。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个“天”所指,有所不同,但是,都是指超乎于人的主宰。

这就是传统的天赋观。

传统的天赋观,有三个意思:

一、天赋是上天所赐。

二、人具有高于动物的天赋,是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而备;

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故人有优劣、好坏、尊卑等不同;

二、传统天赋观的困境

传统天赋观,由于其固有的认知偏差,造成了认知偏见,形成了社会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如:

从人具有尊贵天赋的角度出发,形成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从天赋不平等的理论出发,为人们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祭出合理性依据,从而影响社会进步;

另外,天赋不平等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到各个个体,为宿命论提供了温床,使不少人安天认命,态度消极,不思进取。

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对于人的来源问题,人们有了新的认识: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天赋观,失去了其所依存的固有理论前提:上天主宰万物。

于是,无论是御用文化界,还是主流学术界,对天赋这个概念采取了淡化处理的策略。

淡化处理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尽可能少用天赋这个概念;

二是淡化天赋对人生活与事业的影响力;

三是对其来源问题进行回避,取消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所谓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这就是对天赋予以淡化处理,非常具有代表性。

但是,这种淡化处理的方法,只具有掩耳盗铃的效果。

人们从日常经验来看,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基础,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譬如,人们以同样方式学习,同样用功,而有的人,唱得好、舞得好、画得好、跑得快、赚得多……总之,差异很大:有的人才能出众,成就突出。而有的人才具浅薄,成绩平庸。

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在“天赋”方面的差别是明显存在的。

否定不了。

回避不了。

淡化不了。

三、智力说

传统天赋观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

存之,不靠谱。

去之,难以解。

一方面,传统的天赋观,其本身有着非常底层的bug,无法修补。其代表的旧的认知,与现代科学认知不兼容,难以服众。

另一方面,人的能力差异问题又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装着没看见。

在人们的百般纠结下,“智力说”闪亮登场。

相对于天赋说,智力说有两点变化:

一是名称变化:以“智力”代替“天赋”。

二是来源变化:以“遗传”代替“天赋”。

乍一看,这似乎规避了传统的天赋说的一些弊端,至少在表面上没有给“天”或“神”预留位置,如同法国大革命一样彻底,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

四、智力说的困境

大革命的战士,把路易十六送上了绞架,法国暂时没有了国王,但出现了各种乱,后来还出现了旧势力的复辟。

智力说兴起后,并没有能够天赋说予以致命一击。

智力登基后,其在人们认知领域,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大作为。

搞着搞着,智力成了天赋的另一种表达,这反衬了天赋说的势力依然强大。

至今看来,天赋说几乎将智力说予以同化——智力的新瓶里装的还是天赋的老酒。

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奇怪现象呢?

因为,智力说并没有建立科学认知基础上,譬如智力的来源问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

1、有些夫妻并不是很聪明,但他们生的孩子很聪明——智力高。

2、也有不少夫妻很聪明,但他们生的孩子并不太聪明——智力不高。

有人试图用变异来进行解释。然而,分管智力的基因,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变异、频繁变异,这本身就很难进行科学解释,或者直接说,这不符合科学常规。

我们都知道,自古至今,出现了不少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艺术家、大文学家,他们是智力比较高的人,他们创造了巨大成就。

根据遗传学说,智力可以遗传,那么,他们的子女,通常也应当智力高。

而且,他们作为成功者,其给孩子所能提供的生活条件、成长条件、教育条件等等方面,要远远优于父母辈当年所拥有的条件。

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成功者的子女应当能够有更大出息,做出更大成就……

并且,他们的智力优势又通过遗传给到后代及后代的后代……

那么,经过很多代的智力优势叠加,就会出现很多智力特别超常的人出来。

而事实上,智力的遗传规律似乎并没有呈现出来,而智力遗传方面的困惑倒是很多——

若用基因变异来解释,似乎那变异来得太快、太过频繁、而且彻底——竟然自古至今,没有一个家族的智力优势经过了多代遗传并叠加,进而产生出一个超高智力的人出来。

至今,人们还习惯于把某人智力好的原因,归于遗传。

然而,这个说法,并不能经得起严谨的推敲。

智力说并不能真正地解答困惑。

那么,传统天赋说,就不会卷起铺盖退场。

在思想困境中,人们对某问题若没有合理的解法,就只有采取宽容策略:

让各种说法并存,尽管各种说法都是跛脚货。

于是乎,传统天赋说与现代智力说,共同支撑着人们的认知市场。

五、问题与机遇

传统的天赋概念,在解释能力来源方面,具有神秘感,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管辖过宽,既包括脑力方面,还包括身体条件方面,如有人唱歌好,运动好,视力好,都被视为天赋。而且,它分管还过于细微,譬如,在运动当中,还分跑步天赋、游泳天赋、篮球天赋、足球天赋……即使在篮球方面,还有抢球、护球、传球、带球、投球等等技术,是不是也分别由专门的天赋分管?

总之,它并不科学。

现代智力说,它回避智力来源问题,不强调天赐与遗传,试图通过纯技术处理,来为人们了解智力问题,提供一些支持与帮助,其主要做法就是创制了智商检测法,除此之外,比较安分。因此,这一块的市场主要还是交给了传统的天赋说。

传统天赋说不靠谱。

现代智力说难作为。

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人的能力的秘密——来源与运行机制。

理论困境与实践需要,呼唤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这是新思想产生的机遇。

六、生物活动分析

我们来捋一下生命活动的产生与进化过程。

对于原始生命来说,主要活动就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复制自身。

后来,细胞出现,单细胞生物形成。

再后来,花开两朵,各开一枝——

具有神经细胞、能够自主运动的生物,成了动物。

没有神经细胞、不能自主运动的生物,成了植物。

在环境变化过程中,植物与动物分别在各自的方向上进化。

对于生命,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方面,但是,我们基本可以说:

如果只有物理与化学规则,植物的生长、繁殖、进化等等事项,是很难完成的。

如果只有物理与化学规则,动物的生长、繁殖、进化等等事项,就更加无法实现。

因此,具有生命规则或者说生物规则,这是必然的。

生物与非生物相比,有一个区别在于:生物具有自主活动的特点。

我们知道,物质的宏观运动,只有一种情况,由外力造成。

而生物的宏观活动,有两类:

一类是是外力迫使。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只是作为一个物体。譬如,大风把一头牛吹上天,大水把一头象冲到河里,地震把人颠得左右摇摆……在这些情况下,生物是完全的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中,它们就是普通物体,遵循着物体运动规则。

一类是自主进行。

如一只老虎下山,如一只小猴上树,这些运动,与非生物运动有两点不同:

一是活动的发生原因是生物自主。

二是活动的动力是生物能提供。

在这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巨大问题:生物能够自主,凭什么?

七、关于生物自主能力的来源问题

生物能够自主,凭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新颖。

在过去数万年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两种解释,它们分别是:

天赋论与进化论。

天赋论预设了一个超自然的主宰。

如上所述,天赋论存在的根基,已经被进化论抽空。

进化论将各种生物形体的演化原因归为外部力量:自然选择。

对于生物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解释,大致也沿袭这个思路:适应环境的结果。

游、爬、跑、飞等能力,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自然发展出来的。

进化论没有解释人的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进化论消解了传统的天赋论之后,心理学家粉墨登场。

心理学家把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整合在一起,名之为“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

智力学说,不能解答智力来源问题,也不能运用遗传规律来解答它的传承问题。

它只有一个积极作用,那就是可以把思维能力较低的人鉴定出来,通过智力测验,识别低智者。这样的工作,在古代,只有靠人们的感觉来完成。现在,心理学家设计出了相对较合理的智力测试卷。

智力学说,有些单薄,也有缺陷,它所面临的命运,要么完善,要么被整合到新学说当中,要么弃用。

八、智素说——关于生物能力来源的科学假说

生命体与一般物体,主要区别在于活动方面。

前者具有自主活动,后者不能进行自主活动。

关于“活动”与“运动”概念说明。

运动,是纯粹的空间位移,而活动具有丰富得多的内容。

在《科学学习》中,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

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我们称其为“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智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这个自主能力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只有三种可能——

一是生命形成之前;

二是与生命同步形成;

三是生命形成之后的某个时候。

从逻辑上分析,首先排除第一种可能。

如果在生命形成之前,形成了自主能力,那么,非生物也就具有自主能力。非生物具有自主能力,那么,就与生物没有根本区别了。

那到底是第二种情况还是第三种情况呢?

生命体具有的第一能力,就是自我复制的能力。

这个自我复制,是生命体自己完成的。

一块石头,它碎成几块,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即使它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外力碰到它,它也能被破裂——温度的变化、空气的流动等等因素,都能使它破裂——物理规则下的外力所导致。

而一个细胞,它分裂成两个细胞,这完全是它自主完成的,不用手术刀的切割,也不用温度的变化、空气的流动来造成它的分裂。

如果要追究自主活动的原因,就应从生命的源头查起。

很显然,生命产生的同时,就具有了自主活动,最基本的自主活动至少有这两项:

一是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是复制自己。

这两项活动,是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体的两个根本特征。

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我们可称其为“生物能力”

这个“生物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天赋”——与过去的天赋观当中的“天赋”具有相同性质,只是,我在这里将它赋予了所有生物。

“生物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身体能力,哪怕它只是单细胞的生物。

二类是决策能力,哪怕它怕需要的决策项目非常少——物质交换与复制自身。

第一类能力,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后,反映在人身上,就是演变成了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各种运动,等等方面的活动,当然还包括各个身体器官的活动。

第二类能力,经过数十亿年的开发,反映在人身上,就是情智能力(包括性格、兴趣、情感、价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力、等方面)。

……

……

(本篇先发布这些……后续内容,择日再发……“智素说”将正式登场历史舞台……)

《科学学习》作者微信:foc20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