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就要通过自污手段,降低威望,大智若愚才能明哲保身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十(公元263)

【事由】邓艾在成都,颇为居功自傲,他对蜀国的士大夫们说:诸君多亏是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日,如果遇到东汉初年吴汉那样的人,恐怕已经灭亡了,邓艾写信对晋公司马昭说:用兵有先造声势然后发兵的情形,如今乘平定蜀国的威势去攻打吴国,吴人必将受到震恐,这是举攻灭吴国的大好时机。

但是我们在大规模用兵之后,将士们都十分疲劳,不能立即用兵,应暂缓一些时日,我想留下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在这里煮盐炼铁,以备军事农事之用,同时制作舟船预先为顺流攻吴作准备,然后派出使者告以利害,吴国必定归顺,可以不用征战就平定吴国。

如今应厚待刘禅以招致孙休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财,供给他左右侍奉之人,扶风郡有董卓坞,可当做他的宫舍,赐给他儿子以公侯的爵位,以郡内的县为食邑,以此来显示归顺所受到的恩宠,再开放广陵、城阳二郡作为封国以等待吴人归顺,这样他们畏惧我们的威严,感念我们的恩德,就会望风而顺从了。

【解析】

1、居功自傲

邓艾是魏国的大将,文武双全,精通兵法,在魏国有一定的威望,现在率领大军灭亡蜀国,名声大振,邓艾认为自己功劳巨大,因此居功自傲,开始飘了。

邓艾灭亡蜀国,建立大功,说话底气十足,然后就写信给司马昭,谈论攻打吴国的计划,以及如何安顿蜀国的高层, 还想留下4万人马,好像自己是皇帝,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

2、杀身之祸

正是这一行为触动了司马昭的权力安全,导致招来杀身之祸。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能力强的人自认为自己能力了得,认为自己是靠能力吃饭的,因此都比较自负,邓艾就是这样的人。

邓艾建议留下4万人马,为攻打吴国作准备,同时厚待蜀国的高层,以展示魏国宽厚的度量,这样才可能吸纳更多的归降者,从事实的角度分析,邓艾说的话没错。

3、功高震主

但站在权力的角度分析就不同了,站在司马昭的角度,邓艾文武双全,是著名的大将,在魏国威望极高,攻打蜀国时率领魏兵三万,灭亡蜀国后又收编数万人马。

前后加起来近十万人马,蜀国灭亡之前的士兵也就十万二千人,邓艾相当于掌控一个国家的兵力,这武装力量相当恐怖,而且刚刚建立战功,居功自傲,功高震主,能力与野心成正比,能力越强野心越大,随时有可能占据蜀地,自立为王。

4、政治角度

如果邓艾自立为王,为增强实力,必定与吴国联盟,吴国为对抗魏国,肯定会同意联盟,魏国灭亡蜀国,下属将领谋反建立新的国家,仍然是三国鼎立,司马昭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就是司马昭所担心的,邓艾只站在战争的层面思考问题,一心想灭掉吴国,以留名青史,但没有站在政治角度思考,导致触动司马昭的权力安全,最后被司马昭干掉,任何功高震主的行为,都会遭受权力的打压。

5、自污保身

司马昭命令邓艾领兵攻打蜀国,就是要灭亡蜀国,希望早日完全国家的统一,邓艾灭亡蜀国就已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就得交出兵权,以避免引起司马昭的怀疑。

当然将在外,并不能马上交出兵权,在没有交出兵权之前,司马昭是不会放心的,这时邓艾就得通过自污的手段,以降低自己的威望,威望不足,谋反成功的概率就低。

同时也是向司马昭展示不会谋反的态度,这样司马昭才会稍微放心一点,那么如何自污呢?只要能降低威望的行为都可以,例如贪财好色,鞭打士兵等,大智若愚才能明哲保身。

等正式平定蜀国后,然后寻找理由急速朝廷,返回朝廷后,司马昭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或者写信给司马昭,让司马昭安排将领过来接班,接班也就是交出兵权,手里没兵权,司马昭才能放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