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汤:补血宁心。心虚血少。

养心汤:补血宁心。心虚血少。症见心神不宁,怔忡惊惕

养心汤(杨士瀛)   补血宁心。
  (《仁斋直指方论》)
  【歌诀】
养心汤用草芪参 二茯芎归柏子寻
夏曲远志兼桂味 再加酸枣总宁心
【组成】炙甘草四钱(12克) 炙黄芪白茯苓茯神川芎 当归 半夏曲各半两(各15克) 人参柏子仁远志肉桂五味子 酸枣仁各一分(各0.3克)
 【用法】上13味药共为粗末,每次用三钱(9克)加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补血养心。
 【主治】心虚血少。症见心神不宁,怔忡惊惕等。

 【分析】心虚血少,心神不宁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当归补血养心,为君药。人参、黄芪补益心气,且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则心血虚得补;酸枣仁、柏子仁补血养心安神,共为臣药。茯苓、茯神补益心脾,宁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半夏曲去痰涎;川芎行气活血;五味子收敛心气,防止心气耗散;肉桂与参、芪、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相配,可温化阳气,鼓舞气血生长,加强补血养心之功,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宁心之功。

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

【方剂】: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桔梗,远志各15g;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各30g;生地120g。

【功效】: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加减】:若失眠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以重镇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遗精者,加金樱子、煅牡蛎以固肾涩精。

【方解】: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并养心安神,俱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朱砂镇心安神,以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

【方剂】:柏子养心丸

【组成】: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冬,当归,石菖蒲,茯神各3g,玄参,熟地各6g,甘草15g。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补肾。

【主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之证。精神恍惚,惊悸怔忡,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加减】:若失眠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以重镇安神;心悸怔忡甚者,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遗精者,加金樱子、煅牡蛎以固肾涩精。

【方剂】:酸枣仁汤

【组成】:炒酸枣仁15g,甘草3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证等属心肝血虚,虚热内扰者。]

【加减】: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加当归、白芍、枸杞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加麦冬、生地以养阴清热;若寐而易惊,加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兼见盗汗,加五味子、牡蛎安神敛汗。

【方解】: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以助安神除烦之功。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量之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炒。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

惊悸  怔忡
都是中医疾病名称。并认为此类疾病是由于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虚弱,气滞血瘀,风寒湿邪,精神因素等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类似西医所指心动过速过缓、早搏、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预激综合症、心肌炎、心包炎、神经官能症、心力衰竭等疾病。治宜认真查准病因,对症治疗。
处方1:炒枣仁、生龙齿各30克,五味子、远志、茯神、磁石、麦冬、当归各9克,朱砂1.5克。水煎服。用于神虚胆怯型心悸。
处方2:人参归脾丸加减,用于心血不足型心悸不安。
处方3:天王补心丹加减,用于阴虚火旺型心悸不安。
处方4:桂枝、元肉、茯苓各9克,甘草6克,生龙骨、生牡蛎、柏子仁各15克,党参12克。水煎服。用于神疲倦怠、头晕胸闷、心阳不振型心悸。
处方5:当归、牛膝、桃仁、赤芍、枳壳、桔梗各9克,红花、甘草各6克 ,瓜蒌30克。水煎服。用于心痛阵发,气短喘息,属于气滞血瘀型心悸。
处方6:人参10克(党参20克),麦冬、桂枝、白术各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30克,熟附子(先煎)、生地、熟地、山茱萸、黄芪各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心力衰歇。
处方7:人参、黄精、玉竹、生地、川芎、红花、桂枝各15克,仙茅、淫羊藿、丹参、附子各10克。水煎服。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处方8: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各10克,桂枝、白芍、甘草各5克,水煎服;三七粉1克冲服。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处方9:山萸肉、鲜山楂肉各30克,水煎服;同服附子理中丸、天王补心丹。用于可疑病窦症。

处方10:全瓜蒌、金银花、川芎、丹参各30克,生地、玄参各20克,党参、麦冬、檀香各15克,五味子10克,三七粉0.6克(冲)。水煎服。同服云南白药0.5克。每日3次。用于急性心梗。

【老名方】治疗心悸气短有效中药小偏方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西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本病范畴

甘草黄泽汤

【组成】炙甘草、生甘草、泽泻各30g,黄芪15g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自汗失眠者先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待兼症消失后再服本方。

【功效】室性早搏。

【出处】陕西中医

益气温阳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丹参各30g,补骨脂、附子各9g,川芎12g,桂枝、甘草各6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阴虚加生地,麦冬,五味子;下肢浮肿加车前子;早搏频繁加甘松。

【功效】老年人心律失常。

【出处】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渗湿逐饮汤

【组成】半夏10g,风化硝10g,(冲)茯苓31g,花槟榔10g,猪苓31g,郁李仁16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痰饮心悸。症见心悸心慌,伴有失眠、头晕等

【出处】《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整脉饮

【组成】生地15g,桂枝6~12g,麦冬15g,甘草6g,丹参15g,黄芪15g,大青叶15g,苦参12g,茶树根15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伴见心律失常者。症见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千咽痛,舌质偏红,脉有歇止。

【出处】《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

黄连生脉散

【组成】黄连、炙五味子各6g,麦冬、党参(重症用人参6g,)各12g,枣仁12g,夜交藤15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7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3个疗程。可随症加减。

【功效】早搏,心悸,怔忡,脉结代。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平补镇心丹

【组成】党参、怀山药、龙骨各15g,五味子、炙远志各5g,酸枣仁、熟地各12g,茯苓、麦冬各10g、肉桂2g,炙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心悸怔忡,胆怯少寐,胸闷眩晕,腰背酸楚,脉细数结代。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加味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炒黄芩各12g,清半夏6g,党参15g,云苓40g,龙齿、龙眼肉各30g,炙甘草10g,大枣7枚生姜5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午饭前,夜间入睡前各温服1次。

【功效】心慌每值中午发作,惊惕不宁,胸前憋闷,静时慢慢缓解,愈时如常人。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心率减速汤

【组成】伏龙肝100g,沙参20g,首鸟20g,枸杞15g,丹参15g,丹参15g,山药30g,菟丝子18g,牡蛎20g,厚朴8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窦性心动过速。

【出处】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宁心饮

【组成】太子参15~30g,麦冬15g,五味子6g,淮小麦30g,甘草6g,大枣7枚丹麦15g,百合15g,龙牡各30g,磁石30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出处】《难病辨治》

除颤汤

【组成】丹参20g,苦参15g,炙甘草15g,柏子仁10g,三七10g,川芎10g,五味子15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可随症加减药物。

【功效】心悸。快速型心房纤颤。

【出处】吉林中医药

桂茯饮

【组成】桂圆肉9g,茯神4.5g,炙远志6g,枣仁12g,红枣5枚橘饼1个

【制用法】上药煎茶饮之。

【功效】心悸。

【注意】忌食冷品。

【出处】《祖传秘方大全》

壮元丸

【组成】人参6g,白茯神(去皮木)、当归(酒洗)、酸枣仁炒)各9g,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龙眼肉、生地黄(酒洗)、玄参、朱砂、石菖蒲(去毛,一寸九节者佳)各9g,柏子仁(去油)6g

【制用法】上药为细末,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20~30丸,糯米汤送下。

【功效】心悸、失眠。

【出处】《万病回春》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验方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代偿能力显著减弱,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于心输出量的减少,不能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心衰早期常常是一侧心脏发生衰竭,因此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以及发展到后期的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呼吸困难,夜间睡眠常须垫高枕头,不然就感到憋气,甚至熟睡时突然憋醒。右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部饱胀,便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夜尿增多或减少,双下肢浮肿,且下午明显。全心衰竭的临床症状是左、右心衰的综合表现。
  方1充血性心力衰竭

  组成 附子(先煎3小时)15~30克 党参24克(或人参6克) 桂枝9克 川芎12克 赤芍15克 红花6克 葶苈子12克 车前子30克 灸甘草9克

  用法 上方每日1剂,浓煎成200毫升,分3次服,7~10日为一疗程,有效者,休息1天后再服1~2疗程。心衰纠正后,改用归脾汤、生脉散或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

  功用 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主治 充血性心力衰竭。

  加减 尿少浮肿明显加木通、防己各12克;心悸不寐加枣仁15克、琥珀6克;气短较重加黄芪15克;痰多加半夏12克、陈皮9克;便溏纳呆加白术15克、砂仁6克;腹水加黑白丑6克;自汗加龙骨、牡蛎各30克;舌红口干去桂枝,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方2 心力衰竭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组成 黄芪10~15克 党参10克 益母草10~12克 泽兰10克 灸附片6~10克 制半夏10克 北五加皮4~10克

  功用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主治 心力衰竭。

  加减 若吐甚可加竹菇、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者酌加苏子、白果、灸麻黄等;若水肿明显,并伴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可酌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可酌加菟丝子、仙茅、补骨脂温补肾阳之品,或酌加桂枝;或有阴虚表现者则去附片,加麦冬、五味子等;若见阳脱,可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

   方3 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黄芩10~15克、党参10~15克、泽兰10~15克、益母草15~30克、炮附子10克、法半夏10克、大腹皮10克、北五加皮5克、生姜5克、茯苓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2次,将药液对匀,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说明}服药其间停服洋地黄制剂,多数病人在用药后24~48小时心率开始下降,心力衰竭症状随之改变。

  方4 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党参24克、黄芩30克、丹参30克、麦冬20克、益母草20克、甘草20克、泽兰15克、北五加皮7克、鲜万年青根30克、玉米须20克、茯苓皮30克。

  {用法}水煎服450毫升,分3次服,每日一剂。

  方5 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生黄芩30克、生白术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升麻5克、柴胡5克、附子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先煎附子、附子、牡蛎半小时,再加它药共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

怔忡惊悸门
怔忡不寐

此症心经血虚也,方用

人参 当归 茯苓( 各叁钱) 丹皮 麦冬( 各贰钱) 甘草 菖蒲 五味子( 各壹钱) 生枣仁 熟枣仁( 各伍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 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日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忡安矣。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此心病而实肾病也,宜心肾兼治, 方用

人参 茯苓 茯神 熟地 山萸 当归( 各参两) 远志( 贰两) 菖蒲( 叁钱) 黄连 肉桂 砂仁( 各伍钱) 生枣仁 白芥子( 各壹两) 麦冬( 参两)

蜜丸,每日下五钱,汤酒俱可。

此方治心惊不安与不寐耳, 用人参当归、茯神、麦冬足矣,即为起火不寐,亦不过用黄连足矣, 何以反用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又加肉桂以助火,不知人之心惊, 乃肾气不入于心也,不寐乃心气不归于肾也,今用熟地山萸补肾,则肾气可通于心, 肉桂以补命门之火,则肾气既温,相火有权,君火相得,自然上下同心, 君臣合德矣,然補腎固是,而亦有肝氣不上於心而成此症者,如果有之, 宜再加白芍二兩,兼補肝木,斯心泰然矣。 恐怕人夜臥交睫,則夢爭鬥負敗,恐怖之狀,難以形容,人以為心病, 誰知是肝病乎,蓋肝藏魂,肝血虛則魂失養,故交睫若魘,此乃肝膽虛怯, 故負恐維多,此非大補,不克奏功,而草木之品,不堪任重,當以酒化鹿角膠, 空腹服之可愈,蓋鹿角膠大補精血,血旺則神自安矣。

[ 何以知肝氣不上于心, 此人當面色青,或潮熱,或手足燒,或眩暈左?漲。 ]

神气不宁

人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矣,惊悸多魇,通夕不寐,人皆以为心病也, 谁知是肝经受邪乎,盖肝气一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肝受邪,魂无依, 是以魂飞扬而若离体也,法用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为第一, 龙齿与肝同类,龙齿虎睛,今人例以为镇心之药,讵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 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化, 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是以治魄不宁宜虎睛,治魂飞扬宜龙齿, 药各有当也,

[此症岳每用桂枝汤温胆汤参之颇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