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王凌琴散文】渭水谣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渭水谣

文|王凌琴

渭河从我家门前流过,犹如一条素练飘落在绿色的原野上,浩荡宛转,不舍昼夜,向三河口奔去。

小时候我一直不晓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渭河!因为我们这里的人们都叫它“雨河",雨河多好啊,有雨就有河,有河就有雨,雨花飞溅的河流,多么富于诗意啊,我曾经为她骄傲。

后来有一天,白发齐耳的曾祖父傍晚无事,就结结巴巴地(他口吃)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姜子牙渭水垂钓用的直钓钩(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讲秦穆公泛舟济晋,白帆在渭河里一摆几百里;讲张果老沿渭倒骑驴,影子印在华山上。从这时候起,心中对渭河便有了一种向往。后来又读唐诗: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沙苑临清渭,草香泉丰洁,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

……

等等,心中的渭河又变得神圣起来,跟神话中的昆仑山一样,充满神秘。奇怪的是,当时没有问曾祖父,渭河在哪里?所以就一直颟顸着。

后来曾祖父去世了。有一天,爷爷说起“雨河"就是渭河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呀,大名鼎鼎古老神秘的渭河就在我的村前。那一刻,感叹,敬畏,热爱,种种情愫在心里油然而生了。

春风荡漾塔铃叮咚的季节里,(村西有碑塔,塔的四角有铃,在风里叮咚,悠扬而淡远)门前坡下的杜梨树上已挂满了靑涩的象枇杷果一样一嘟一嘟的小果,旁边的苜蓿园开满了紫色的花朵,蝴蝶蜜蜂在上面嘤嘤嗡嗡地飞舞,蚂蚱在草下得意的夸夸夸地鸣叫蹦哒,苜蓿草的浓郁的香味在微风里飘荡,弥漫了整个河滩、村庄。

在厦屋的炕上,妈妈解开了一个小包袱,里面尽是花花绿绿的碎布片,那可是小女孩的最爱呵。端午节要到了,妈妈早早在集上买了香料,要做小香包,红辣串了。她把红红绿绿的碎布片剪成小圆片,把蒜苔杆剪成小段,再用水银珠隔开串成璎珞,挂在孩子脖子上。再用碎绸缎片裹上香料,做成各种小馄饨,小扇子小贝壳各种好看的造型。叫香包,缀在孩子、老人的衣襟上。

端午节过完,便把璎珞串、香包挂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石榴便会结的又多又好。这时,她一边做,一边唱,我听到了妈妈的歌谣:

苜蓿花儿榨伴汤,

我家住在河岸上,

苜蓿花儿蒸麦饭,

我家住在河边前,

瓢瓢船一撑过潼关,

扇子船扯起上长安。

苜蓿叶儿绿旺旺,

我家住在河岸上,

苜蓿花儿雪蓝蓝,

我家住在河前边,

钓竿一甩钓潼关,

竹槁一撑扳华山。

妈妈轻轻地哼唱着,那曲调是自编的,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有时是吟,因为我也听隔壁的新婆纺线时唱过,(新婆是三爷的妾,人们称呼她都要加个“新"字,诸如“新嫂"“新姨`“新婆"等等)她又是另一种曲调,因此我断定,这渭水谣是无韵的,人们用个各自的情愫自由的去演绎它。就象谁说的,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渭河女人就有一千种唱法。不但吟唱的曲调不同,我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唱词,这是爷爷唱的:

雨(渭)河长,雨(渭)河宽,

我家住在雨(渭)河边,

瓢瓢船一撑出潼关,

扇子船扯起上长安。

长安本是帝王乡,

秦风汉雨唐月亮。

雨(渭)河长,雨(渭)河宽,

我家住在雨(渭)河边,

艄公扳船浪里钻,

老娘坐船朝华山。

沉香劈山把母救,

玉泉院里睡陈抟。

那时候,我只觉得歌词美极了,便要求爷爷再唱其他关于渭河的,谁知爷爷竟面露恓惶,唱出了下面的词句:

有福的生在各州府县,

没福的生在渭河两岸,

那一年发大水家园不见,

逃过河在这里暂把身安,

高崖上建村庄把罪受遍

到如今十八世子孙绵延。

据爷爷说,这个词是他编的,讲叙了老村的来历。原来,我们的祖先住在渭河南岸,华阴县一个叫李村的村庄,一二百年前,(爷爷的玄祖父可能埋在河南岸)渭河发大水,冲跨了李村,祖先居住的那条巷整个被冲到河里,先人们死里逃生,后来到河北岸居住,择高处建村,才有了现在的村庄。

每年春节,家里都会在厅房下面悬挂先人影轴,那影轴有七八尺宽,一丈多长,顶端绘有四个穿清朝服装的老人,据说是弟兄四个,下面都是画的小格,每一辈人都用名字表示,占一小格。写到曾祖父一辈,已是十六世了。,这正是爷爷的唱曲中所说的。

渭河,我的母亲河,是你养育了渭河人,让他开枝散叶,繁衍连绵;又由着性子去毁灭他,让他随波逐流,流离失所。

令人又爱又恨的河流啊。我还是要把你歌唱。家乡,土地,河流,山川,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这刻在骨子里溶化在血液里的情愫,同南山一般永恒,同渭水一般绵长…。

渭河边上的人啊!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主编·诵读: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渭水晨光

    今日小雪.乙亥年节气已近尾声,岁月如流,回想昨日渭水晨景,茫茫无边.晨光自秦岭出,落入渭河滩大雾,如人行世道,但见其人,不见其道.树丛露头,沙王桥空,人间润如仙境. 先生当年与我徘徊其中,漫步桃花源, ...

  • 【诗与远方】| 平凡作品:雨中渭河(外一首)

    雨中渭河 作者:平凡(陕西) 时而飘飘洒洒 随风起舞 尽显妖娆妩媚 时而击叶如鼓 痛快淋漓 洗净世间尘埃 六月雨 驱走暑热 带来凉爽和活力 田里的玉米苗 使劲的疯长 被骄阳晒的 发蔫的叶子 焕发出青春 ...

  • 【甘肃武山】诗歌| 渭河落日 |王元德

    渭河落日 文/渭水清池荷花 冰封了渭水的两边 好似镜框镶了银圈 一河碧水悠悠慢步 拖着夕阳的余辉 洒下一路卵石乱滩 流走去年烦恼 明天又流出新的一年 山卯上的半个太阳 困乏了躺在天际 柿红色的晚霞 在 ...

  • 与渭河对吟

    与渭河对吟 我们并不陌生 我曾住在泾河的上游 你是渭水的上游和源头 我千里的跋涉 始终是自己的隐秘 立冬之际,我急如星火的奔赴 我想和你促膝交谈 谈及我的隐秘 谈及秋天,谈及没落的家族史 谈及我的念想 ...

  • 【大荔故事】王凌琴:​渭河边的阳村古城

    阳村古镇好村风 文/王凌琴 风雨沧桑渭水边,河涨河塌只等闲. 惯看中条华岳事,渭阳古镇几千年. 阳村全名"渭阳乡",阳者,山之南,水之北也,阳村因雄居渭水之北沙苑之南而得名.古城门 ...

  • 我国唯一的纯木质叠梁拱桥 堪称千里渭河第一桥 已有600多年历史

    提及灞陵桥,很多人会不由得想起位于河南许昌清泥河上的那座三国名胜,相传那里是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无论是桥头的古碑,还是巨大的关公挑袍雕像,都令人热血沸腾.望而起敬.可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灞陵桥可不是 ...

  • 故都咸阳赞

    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谓之咸阳.渭河穿城而过,奔流不息.滋润八百里秦川沃土,哺育蓝田半坡先民,映照出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渭水泱泱,伴中华五千年历史沧桑.三源孕鸟鼠,一 ...

  • 第10章 《石鼓文》的释文(5)

    如何理解此篇诗文,千余年来争论不休.原因是有缺字,刻石年代有争,背景各异,加之对雍州.陈仓地理不熟,结论与实地及诗文相悖.从诗文内容看,此诗文作者是立足于"渭之会",即当今魏家崖的 ...

  • “泾渭分明”里的渭河,对西北有多重要?

    ▲ 泾渭分明,猜猜哪条是渭河?摄影/张永锋 -风物君语- 华夏摇篮 汉唐血脉 秦陇之心 对一条河流最高的赞誉,是"母亲".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母亲河" ...

  • 大荔故事|王凌琴:柳园当年鏖战急

    当年鏖战急 一一柳园村怀古 文/王凌琴 大荔县城南边三十里,渭河从西边蜿蜒而来,洛河从西北潺潺东去,千年的时光里,渭洛夹流,激荡着,澎湃着,涌起了满地黄沙,这便是绵延百里的沙苑. 就在沙苑的东头,有一 ...

  • 看图识唐诗(615)杜甫·寓目

               杜甫·寓目 一县蒲萄熟,整个县的蒲萄开始成熟, 秋山苜蓿多.秋山上的苜蓿长满山坡. 关云常带雨,关塞上的云层常常带着雨, 塞水不成河.关塞上的雨水流淌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羌女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