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是否应该支付审稿费?


前言: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的学术论文都需要经过同行评议才能发表。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会收到一些审稿邀请。

审稿,尤其是评审英文稿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作为论文评审人(reviewer),我通常要花至少4-5个小时才能审完一篇稿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读懂稿件之外,还要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便确定论文的创新性;同时要仔细审查研究的方法学;并对研究的意义和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做出判断。

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给国内中文期刊审稿后,通常会收到审稿费。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审阅SCI论文,则就完全不会有审稿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经营期刊的商业出版社却赚取着巨额利润。甚至出现了很多就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期刊,而注册一本学术期刊却又非常容易和简单。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愈多的科学家在学术讨论中提出“我应该因为审稿而获得报酬”的呼声。

但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表示,自己有责任免费审稿以促进自己领域内的学科发展;主要理由是,其他科研人员不也是无偿审阅自己的投稿吗?

在上周的一次题为“研究者与读者”的学术发布会上,“是否应该给予审稿人报酬”的议题导致了剧烈的争论,Science期刊特别关注并报道了该讨论。
支持方包括James Heathers,他首先提出杂志社给审稿人报酬的观点。Heathers是一家美国科技初创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主张450美元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版社给予审稿人的合理费用。
赞同Heathers主张的拥有2700期期刊的营利性出版社Taylor & Francis高级副总裁Brad Fenwick
Heathers和Fenwick的主要观点是:审稿给评审人带来负担,并且评审质量差次不齐;目前评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还包括评审缺乏深度及拖延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偿审稿是必须的。
反对给予评审人以审稿费的在是非营利性出版社PLoS的首席执行官Alison Mudditt和数据共享工具DataSeer的创始人Tim Vines
Mudditt和Vines的主要观点是:如果给予450美元审稿费成为常态,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即订阅成本飙升,不道德的审稿将可能泛滥成灾
为了激发更多科学家关注“有偿审稿”的问题,我们只是摘录部分讨论对话内容。您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1,是否要为审稿支付现金
Fenwick认为,既然出版社给编辑部工作人员支付费用,为什么不支付给审稿人呢?
Heathers认为,提高目前普遍存在的审稿中问题(质量低、审稿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传统的支付酬薪的方式解决。
Medditt则反驳说,2018年的调查显示,只有17%的审稿人选择拿酬薪。
Vines也说,出版社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审稿人,如把审稿人提升为编辑,而他们在学术圈也会由此获得更好的声誉。
2,期刊部是否有能力支付同行评议
Mudditt认为,杂志社没有钱支付给审稿人。另外针对450美元,他也提出质疑,因为稿件长短不一,论文负责程度不同。即使350美元,也会使出版社不堪重负。
Vines也说,每篇文章平均2.2个审稿人,这意味着每篇稿件的成本是990美元。尽管作者需要支付出版费或者稿件处理费,但只有录用了的稿件才能收钱,而有些期刊的录用率是25%,这意味着每篇稿件的支出会是3960美元。这是非常大的开支。
Fenwick则指出,很可能的结果是编辑部会减少论文外审以控制成本。从而把低质量的论文由编辑部就拦在审稿外,而确保了高质量论文得到快速高质量审稿。
3,关于审稿人和杂志社之间的合同
Fenwick认为,建立在明确价值交换基础上,审稿质量和时间将更有确定性。
Mudditt则说,期望以合同监管审稿人的行为,是完全不可行的。
Heathers马上反驳,很难相信,出版社可以管理好每年10亿次的下载(收取下载费)而不能管理好与审稿人直接的合同和付款。
4,付费审稿是否会引发不道德行为
Mudditt认为,如果需要给审稿人付费,会诱导杂志社编辑找希望接受投稿的审稿人,从而降低费用;毕竟,拒稿的稿件收不了出版费、却需要继续支付审稿费。同时,以赚钱为目的的审稿人也会投编辑所好,以便于再次收到审稿。所以,这种付费审稿会造成混乱。
Heathers则认为,不诚实的审稿人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杂志编辑部的工作就是找到合格的编辑。
编者按:
在PLoS开创开放获取期刊之前,发表SCI论文是新鲜事,也是很难、且很值得荣耀的事情。一本期刊每年发文量只有几百篇。
PLoS之后,一个期刊一年发表的论文就达几万篇。发表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多的背后,则是论文质量的下滑。同时也有审稿系统的不堪重负和审稿人很大的负担。
而开放期刊多收取稿件处理费,动辄3000-6000美元。这又给作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同时让出版社赚得乐不思蜀,以扩大发表数量、而不以提高论文质量为核心。更有甚者,出现了很多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杂志社。
在这一背景下,审稿人、杂志社和作者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将继续关注审稿系统的改革,因为这是必须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尽管出现的形式可能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