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萧郎是路人”,此诗背后竟有那么大气磅礴的男人
如果你身为一方诸侯,花了一大笔钱,买来一个绝色美女,不光是颜值高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还通晓音律,吹拉弹唱,技压群芳。如此一个妙人儿,正像当年唐明皇遇上了杨玉环,那还不得三千宠爱在一身?
想不到这美女却心生外向,跟一个穷酸秀才好上了。你发现了,还抓到了证据,那这样的一个草芥一样的秀才,你是打上一顿放了还是干脆杀了?
这个事不是假设,这是发生在唐德宗年间的实事儿,大官名叫于頔(dí),一度曾贵为宰相,而那个秀才名叫崔郊。唐朝末年人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将此事记载得清清楚楚。
一个非常戏剧化的美妙结局,崔郊即没被打也没被杀,而是与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时身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的于頔不仅成人之美,还赠送了他们很丰厚的妆奁,让他们直接过上了小康生活。
事情反转得如此诡异似乎根本不合情理,但还就是发生了,能推动此事发生的关键是一首诗——穷秀才崔郊的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
当年,崔郊寓居在汉上,虽然学识淹博,但是穷,穷得当当响。范摅写得很隐晦而优雅,叫“罄悬”,也还不是“当当响”的穷。
崔郊有个姑姑住在襄州,就是今天的襄樊市,正是刺史于頔的治所。崔郊应该是经常到姑姑家蹭饭,一来二去,喜欢上了姑姑家的一个婢女,正是前文中所说的那位绝色女子。这个婢女也对崔郊情有独钟,崔郎人是穷点,但是有才啊,相貌风度气质应该都不差,两情相悦,遂私订终身。
可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姑姑家也穷得没余粮了,没办法只能把婢女给卖了,买主正是刺史大老爷于頔,当时于崸一看这丫头长得这么美,也很大方,一甩书,“给钱四十万” ,嗬!贞观年间“斗米三钱”,德宗建中元年长到了“斗米二百”,到贞元年间大概是一百五,就按这个来算,那也是两千多斗米,相当大的一笔钱了。
于頔买回了这个婢女,如获至宝,越看越爱,“宠盼弥深”。这边呢?崔郊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迟了,他怎么可能按捺得住心中熊熊烈火一样的相思呢?于是,他就来到了于府的周围,每天在那里苦等,希望奇迹出现。
也许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寒食那天,婢女果然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站在柳阴下的崔郊,此时二人执手相看泪眼,唯怨老天不公,只能徒唤奈何!
大哭一场之后,二人立誓,海可枯石可烂,相爱的人此生不变!
临别之时,崔郊含泪写下一首诗赠送给情人: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就是这首名诗的来处,如此之凄美。但是谁能想到平地起风波,有人看到了这首诗,还给于公打了小报告,把诗给呈上去了。
于公看了诗之后,沉思一阵,命人立即传召崔生!
于公素有霹雳一样的杀伐手段,左右都担心这个秀才怕是在劫难逃。崔郊也很后悔,见了人就行了,非要写什么诗,这下无处潜遁而且无可申辩也。
当崔郊硬着头皮来到于府的时候,想不到于公却很平易近人,直接下座还主动握住了崔郊的手,这让崔郊几乎无所适从。
于公问话:“'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便是公制作也?”
到了这个地步,不能抵赖,索性为了爱情当一回强项令!崔郊就没再犹豫,直接承认了。
于公哈哈大笑:“你知道我买她花了多少钱吗?”
“四十万钱。”
“四十万不过是个小数目!”于公说:“我当初真不知道她是你喜欢的人,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那怕人也不必来,只用一纸书信,我就立刻把她还给你!”
崔郊当时一定是惊呆了,事情太意外,转换得太匪夷所思了!
于公当即命人请出婢女,让她跟着崔郊回家,还怕他们以后日子艰难,再命人赠送“帏幌奁匣”,崔郊不仅抱得美人归来,还立即成了小富之家。
故事到这里本来就结束了,但是笔者意犹未尽,又查了查资料,发现《全唐诗》中仅收录了崔郊的这一首诗。是其他的失传了,还是后来过上好日子,就再也写不出诗来了呢?
也还和读者一样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君子不夺人所好,还能成人之美,于公确实做到了,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身出名门,北周太师于谨的七世孙,先当过长安令,“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有政声,与诗僧皎然等唱酬”。后来改任苏州刺史,也“有政绩,然益横暴”。是说,他虽然也是一个很能干有政绩的官,但为人一向比较骄横,正因为是这样的一个人,遇到穷秀才崔郊,他怎么就变成了活菩萨呢?
有人说,他是“善待士人,以市声名”,只对读书人好,为了博个好名声。个人认为并非如此,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文人相重”。
可能有人会嗤笑,自古文人皆相轻耳。但笔者认为,相轻者都是格局太小,没有什么胸襟的俗辈而已。
那于頔虽然书法不错,但也不是科甲出身,他算得上文人吗?
且来看于的诗作《郡斋卧疾赠昼上人》,这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有一句:“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仅凭此句可入空、无相、无作之三解脱门,确有与诗僧皎然相酬唱的功力,廓然无碍,端然大家气象。另一首诗《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中也有名句“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也有豪气干云,超然俗世之外的气概。
还想不通的是,他怎么就对秀才崔郊那么好,是心血来潮的个例吗?也不是。
有一位名士苻载,隐居庐山,只是来了一封信,请求给他百万钱买山,于頔直接就给了,还送了不少纸墨衣服。
还有一个零陵歌妓,也是色艺双绝,那是于頔的辖区,于是让人召她来,一听歌唱得果然不错,可再一听,唱的都是零陵太守戎昱的诗作,再问弹奏的乐器,也都是戎昱所赠。他明白这是人家戎昱的心爱,自己又犯错了,于是说:“丈夫不能立功立业,为异代之所称,岂有夺人姬爱,为己之嬉娱!以此观之,诚可窜身于无人之地。”
于是马上送还歌女,附赠丰厚的缯帛,还亲自修书一封,向戎昱道歉。
至此,大家应该明白,崔郊的事应该也不是偶然的。
人说:国清才子贵,世治文章传。也就是在让人向往不已的唐代,诗人才会有如此的传奇际遇吧?
————————————————————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诗人。他们中有些人是幸运的,作品流传后世,名字也被世人所崇敬;而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有些只是作品传于后世,但名字早已不可考;而最不幸的当属那些,不管是作品还是名字都已消散在了历史长河中。
而比起以上这些,有些诗人的运气就显得格外让人羡慕。他们流传于后世的作品并不多,甚至只有一两首,但是就是这一两首作品却让他们名垂文史。就像唐代诗人张若虚,存世的诗篇仅有两首,但他却凭借其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一脍炙人口的名作,博得了一个“孤篇盖全唐”的名声。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位诗人,幸运程度比起张若虚也是不遑多让,他一生仅有一首诗存世,但这一首诗却让他诗名流传千年,更是诞生了两个家喻户晓的成语。这位诗人就是崔郊,这首诗就是《赠去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
《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相信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而从中诞生的成语“侯门似海”“萧郎陌路”也是广为人知。其实这首诗背后还有个小故事,话说当年崔郊喜欢上了自己姑母身边的一位婢女,两人相好,只是后来姑母将这位婢女卖给了显贵于頔,两人被迫分离。但崔郊始终对这位女子念念不忘,有次两人再次邂逅,看着曾经心爱的她崔郊内心百味杂陈,于是便写了这首《赠去婢》赠予女子。女子回家后于頔看到了这首诗,觉得崔郊很有才华,于是便召见他,不仅让他领走了婢女,更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二人好好生活。可以说崔郊凭借这首诗抱得了美人归。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女子被显贵夺走之事。因为容貌出众,被公子王孙争相追求,但是女子却黯然神伤,就像昔日的绿珠一样。“绿珠”说的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当年权贵之人想要夺取绿珠,石崇不肯,最后导致自己被下狱,绿珠也坠楼香消玉殒。在这首诗中“绿珠”则是指代被劫夺走的婢女。短短两句,既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公子王孙仗势的愤懑,也有对于像婢女这样弱女子身不由己的同情。
后两句看似是平铺直叙地写女子嫁入侯门便如身陷大海,只能和曾经的情郎形容陌路。但是因为有前两句的铺垫,所以这两句其实是暗含着讽刺意味的,同时也饱含着诗人的哀怨痛苦以及无奈绝望。
崔郊这首诗虽然短小,只有仅仅28字,却寓意颇深,以含而不露的表现手法,将委婉曲折地心绪缓缓道出,让人读之仿佛是在读一个故事。
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便曾考过这首诗,当时考的是“填字题”,问题是: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_郎是路人。当时现场却有14位选手答错了这道题。而之所以答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萧郎”是何意,当时还有一位选手问现场嘉宾郦波老师,这里的“萧郎”到底何意?指的是谁?其实读懂它的意思后我们才知作者崔郊有多自恋。
这里的“萧郎”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的梁武帝萧衍,另一种是指的传说中春秋时的萧史。但不管是那种说法,指的都是美好的男子、女子理想中的情郎,在这首诗中其实指的就是崔郊自己。当我们了解这些再去看这首诗,虽然它表达的情感比较哀怨,但是真是让人没想到崔郊竟如此自恋。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古代文人都自视颇高,便是拿先贤自比的事也并不算少见。
对于崔郊的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