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东渡黄河七十一周年

文章来源:终南文苑

作者供图

2019年3月18日,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毛主席党中央东渡黄河七十一周年纪念日,不久前笔者又一次来到当年的东渡岸口——陕西省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则塔渡口,仿佛又看到当年毛主席党中央东渡黄河的动人情景。

1948年3月23日上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从葭县(今佳县)螅镇刘家坪村动身,赶中午来到了10公里外的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则塔渡口。不一会,时任岔上镇水手工会指导员的薛海玉在汪东兴的带领下,来到了河神庙前,毛主席问薛海玉:“从这里过黄河好过不?”薛海玉据实作了回答。忽然,薛海玉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位50多岁的部队首长的嘴唇下边有一颗肉痣,而且首长的面貌与自己在区政府会议室里见过的毛主席画像一模一样,虽然他从这次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意识到这次从这里渡河的一定是一位大首长,因为部队首长给他布置任务时口气相当严肃,而且就在他接到命令的同时,一支100多人的解放军队伍就进驻了川口村,封锁了川口村附近的黄河滩头和渡口,并在渡口两岸的山头上修筑了许多防空工事,布置了防空炮火,同时开始严格盘查来往行人。而且汪东兴对渡船的质量及各种救生措施都提出了严格要求,还多次专门从黄河上来往试船试渡。

薛海玉曾试问过汪东兴,是谁要从这里过河,汪东兴老是说:“我们旅长要从这里过河。”他猜想这次从这里过河的一定是一位要比旅长级别高许多的“大首长”。因此他特意从自己管理的渡船中挑选了八只质量最好的船只,其中,五只是渡人的,三只是准备载骡马的,他又特意从五只渡人的船只中精心挑选了一只最大最结实的木船,准备让“大首长”乘坐。本来一只渡船上有9个船工(1人掌舵,8人扳船)就足够了,但为了保证渡河万无一失,他还特意从200多名船工中挑选出14名(准备由2人掌舵,12人扳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船工专门负责这只船。当薛海玉和乡亲们得知,从这里渡河的“大首长”竟是毛主席时,顿时欣喜若狂,也立刻理解了部队为什么对这次渡河如此重视,同时暗暗地庆幸,多亏自己专门准备了这么一只好船和一班好船工。

下午1时左右,东渡开始。

按预先安排,毛主席登上了第一只木船,同船的有江青、李讷、秘书、卫士石国瑞及随行人员等。周恩来、任弼时乘第二只木船,时任手枪连连长的高富有也在这只船上,陆定一、胡乔木等上了第三只木船。

船工用撑杆缓缓地将船撑离了渡口,人们在船上,开始时只见船工撑着木杆在船上走而不见船动,渐渐地,船工收了撑杆,大家才感觉到船真的动了。

过了二三十分钟,渡船终于绕过了无数顺流而下的冰块,避开了一个又一个漩涡,冲出激流,顺利地到达了黄河对岸——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的黄河滩头,至此,东渡胜利结束,薛海玉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在黄河东岸,河边的沙滩上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们,毛主席和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下船与前来迎接的地方领导同志热情握手,互相问候,薛海玉在毛主席前面下了船,又紧跟毛主席走了十多步。忽然毛主席站住了脚步又慢慢地回过头,凝视着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道:“陕北是个好地方!”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听到毛主席这样说,薛海玉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兴奋。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听错,他向站在主席身边的一位解放军同志询问道:“首长刚才说的什么?”当这位解放军同志证实他确实没有听错时,他的眼眶里顿时溢满了激动的泪花。毛主席随后又同船工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了解到船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后,亲自给船工们批拨了360斤边区粮票。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对大家说:“谢谢你们!”

中国革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东渡就这样顺利结束了。毛主席曾亲口说:“陕北是落脚点,是策划点。”而转战陕北一年的光辉岁月正是毛主席一生中的闪光点。这次顺利东渡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伴随着东渡的顺利进行,蒋介石反动政权摇摇欲坠,中国革命即将在全中国取得胜利的曙光,终于出现在了东方的地平线上。

中共中央在中国革命最紧要关头的三个年头里,三次重大行动都定在了3月: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而就在整整一年后的1949年3月23日上午,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毛主席又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开始向北平进发。

(0)

相关推荐

  • 「沿着黄河去旅游」一个人的黄河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黄河从山西流过>之书送进印刷厂.我的黄河之行源于一次对话.那是2017年的春天,我与经济出版社的董利斌先生的一次相约相谈,我们都喜欢的一个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这 ...

  • 微笑悦听62期:摆渡

    作者解读诗意:作品<摆渡>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述了主人公为爱坚守的片段式场景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再现了"等待是一种心灵肢解的过程"的复杂情结,在这种漫长等待的过种中,主人 ...

  • 搁浅的小木船

    文/石文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隆冬,我们学校十九名师生徒步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沿途瞻仰了左权烈士陵园和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这天傍午,我们来到濒临黄河的永和县城.被告知黄河岸边小渡口已住满了串连的 ...

  •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一卷 河殇 2

    石坝镇向东二里地,是一段黄河险要工程,作为黄河下游的河水,它冲下黄土高原后,就特别地安详平缓,性情文雅,可是从西南方向来的土黄色的洪水犹如千军万马浩荡而来,到这里直冲着大坝,就如骑兵队投入一场战役,怒 ...

  •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8年3月...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8年3月23日,陕北中共中央机关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后,由战略防守转为主动进攻.为了更好地指挥各野战军挥师南下,陕北机关将东渡黄河进驻西柏坡,为全中国的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前行.图为渡 ...

  • 《黄河船夫曲》背后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黄河岸边佳县螅镇荷叶坪村,一位普通的船工李思命,用纯朴的语言,以自己搬船生涯中的所见所闻编唱了一曲<黄河船夫曲>,同李有源的<东方红>一样,唱出了广大穷苦人民 ...

  • “黄河情” 征文 | 春生 | 作者:王晓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夜宿黄河滩( 牡丹)(朱学升)

    2020-11-28 07:47:49 牡丹 2020年21期 朱学升 1963年我高中毕业,新乡师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一刻,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紧张的心情需要彻底放松一下,我决 ...

  • 白云山上白云飞(黄河行31) 冯并

    . 毛主席在白云观 也按着乡俗同群众一道抽过签,抽出的是"日出扶桑",还是东方要红的意思.这细节记录在佳县的纪念展览馆里. . 白云山上白云飞(黄河行31) 冯并 经济日报  20 ...

  • 林彪率大军东渡黄河,为何让部下先去附近找个老羊倌?

    1935年冬,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顺利抵达陕北之后,决定由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红一军团长林彪未雨绸缪,认为他在率领大军在东征前,一定要选好适合东渡黄河的渡口. 参谋们建议把这件事交 ...

  • 和谷:黄河古渡

      黄堡文化研究407期 黄河古渡 和 谷 莽原上艳阳朗照,幽谷里秋风萧瑟.山壑沟峁之势,渐渐趋于叶脉的形状.临近叶柄处,显得峻峭起来,有一种古铜的色调.雄浑的沉积岩,在粗朴的纹饰里,形成众多姿态迥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