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乡镇圩日大搜罗,你知道各乡镇圩日时间吗?

你知道墟日为什么叫圩日吗?

你趁过多少次圩?

你知道茂名有多少个圩日吗?

……

茂名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在许多乡镇仍有“趁圩”的习俗

今天,跟茂小布去“趁圩”

乡镇集市,茂名地区称之为“圩”,赶集即“趁圩”。规模较小或村级以下的圩被称作“细圩”“圩儿”,镇级以上规模较大、人流量多、物品丰富的则被称作“大圩”。“趁大圩”至今仍成为茂名人调侃形容为“见识大场面”。

镇隆圩

能够称为大圩的,

古城镇隆当属其一。

公历每月尾号1、4、7日是镇隆圩日。

镇隆之为“大圩”,

有着其独特的风情:

老街新市,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老街古朴,留住乡愁,

新市热闹,交流八方。

沿老街前行,

两旁保存较为完整的骑楼,

古色古香,

一楼多为店铺或作坊,

大木门古朴稳重,

屋内也不作修饰。

店铺多为摆卖农村老式的农具、

生活用品及稀奇偏门的应用物资。

一座古老建筑物的楼上外墙处,

依稀可见“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据说是民国时期所设,

而楼房则是当年信宜籍

华侨领袖李孝式的公馆。

其一楼门面立着“旧街大百货”的牌子,

里面经营着五金、自行车、

成衣、电器、玩具、副食、杂货等商品,

其在此经营已经20多年了。

从老街旁边转过去,

不远处就是新市了,

新市以“窦州市场”为主,

周边多条街巷均为圩场。

街巷中店铺密布,

有传统的百货日杂成衣粮油店,

也有时尚的西餐影楼养生美颜店。

镇隆圩不论老街新市,

店铺经营有序,摊档摆设合理,

顾客神态自若,买卖公平。

其中有一个小摊子,

其经营的“浸山楂”远近闻名,

不但好吃,味道独特,

还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

尤其是小孩厌食、滞食之类。

而镇隆圩的艾籺、云吞粉、杨桃鸭,

也是声名远播的美食,

信宜、高州、茂南、电白、湛江

甚至广西等地的人

还专程赶来寻食美味呢。

镇隆圩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粤、桂两省区边界附近,位于信宜、高州两市交界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镇隆成圩初期叫“南界圩”,约从明朝中期开始,因绕圩而过的西江东江汇合处水面出现了一条石笋,形似神龙,乡人见之称奇,后遂改称南界为“笋龙”,久之又因谐音而演变成了“镇隆”,至今已逾500年了。

怀乡圩

解开雕花环锁,

推开红漆大门,

坐落在信宜中部地区的

怀乡镇怀乡圩在圩日里热闹非凡,

各地商贩趁圩客纷至,

销货购物逛街游玩热热闹闹,

各类商品应节货物云集,

特色品牌古老时尚林林总总,

彰显大圩一如既往的兴旺景象。

随着商业的不断扩大,

原怀乡圩地已经不够使用,

于是在圩头和圩尾之外

加建许多店铺。

目前怀乡圩已发展成为

信宜第三大圩镇,

(现圩期按公历计,

为每月尾数3、6、9日),

是建设中的中心镇,

也是革命老区镇。

怀乡圩中的“小特色”还真不少:

百年传承、独家制作的瑞兴糖果;

富有历史年轮、民俗风味浓厚、

古旧稀奇异趣的赖氏杂货;

世代相传、以本地山草药

为主打的德兴草药;

还有做粽子用的勒古叶、

涮锅用的芒草扫、

过去用来洗头洗衣

如今用来清热解毒的奇果无患子

……

行走在怀乡圩中,

常会看到有竹围栏将一大群羽翼嫩黄、

昂首挺胸的活鸡圈起来,

有商贩及顾客正在一旁

指点、论价、交易。

还有一道惹眼的风景,

那就是竹编制品。

在大街小巷,

随处可看到五颜六色的竹器,

是怀乡当之无愧的大品牌。

拎一只怀乡竹编,

闲逛在怀乡圩中,

饿了便去探寻正宗怀乡三黄鸡,

有滋有味有趣的趁圩日子好逍遥。

怀乡圩古名余庆圩。清康熙年间,怀乡斗堂村张文鸿,在余庆圩址建商店120余间,招商立市,在圩尾建猪行,又建谷行、米行等集市地,加上附近的盐行和牛行、木行等,形成了完整的市镇,改名怀乡圩,圩期为“每旬三、六、九日”,成为黄华江中游的怀乡、洪冠、茶山一带的商品集散地,至今已逾300年历史。

羊角圩

羊角镇羊角圩的“圩日”,

商贩们在公路边、

小巷子摆下各式各样的摊位,

写对联的、挑着大米、

肥鸡来卖的、换新农具的、

卖小吃的……

应有尽有,

吆喝声与讨价声经久不歇,

一派热闹的趁圩景象。

羊角圩的圩日为

每月尾数的一、四、七日,

每到圩日当地村民会从

远近不同的家中出发“趁圩”,

一些村民还会起个大早霸个“靓位”

售卖自家的农产品。

漫步羊角圩,

可以看到传统意义的杂货店、

簸箕、鸡笼编织店、农家米酒店、

农具店、春联店等各种店铺,

老人们头戴草帽

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转悠,

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四处巡游,

孩童则和一群小伙伴满街跑。

趁羊角圩,

你会发现羊角圩就像一个大杂烩,

有吃的、玩的

还能淘到一些手工制品。

部分村民告诉记者,

很多传统手艺后继无人,

幸好它们还能在圩日上向大家展示,

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传统手艺品。

羊角圩的雏形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据镇上的老人介绍,羊角古圩位于沙琅镇中下游,曾是琅江水系的运输枢纽,水路交通四通八达,乘船可经过林头、霞洞等镇。在民国时期,古圩设有东、西两大菜市场,当铺数间、米铺不计其数,商品琳琅满目,和如今的百货商场一样应有尽有。后来,羊角圩迅速发展,圩上原来的泥砖房建成高楼,街道硬底化,圩的面积也随着增大。

电城

在电城镇,

旧时的圩日意味着

热闹、玩耍、美食,

趁城已成为许多人童年美好的记忆。

而今在电城,

圩日的概念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换之是每日的繁华闹市,

当地百姓表示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电城镇的圩日原本定在

农历每月尾数的一、四、七日,

但随着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

城镇建设已形成规模,

交通变得四通八达,

商品贸易全天候进行,

圩日的概念正渐渐淡去,

每天都有繁华闹市。

目前电城镇主要有两个市场商贸繁华,

一个是新建的珠城开发区市场,

另一个是旧的电城市场。

电城镇是一座滨海城镇,

渔产非常丰富。

因此自古以来,

电城居民都有吃鱼的爱好。

走在电城的圩街上,

随处可见蚝炸、鱼炸、墨鱼饼、

鱼丸等特色美食售卖店,

店铺多以老板的姓氏命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电城的圩日,

是一片门庭若市、

人潮涌动的景象,

每到闲日则门可罗雀。

在旧时的电城圩,

部分老手艺还会

编制箩筐等在圩日叫卖,

农忙时候,

还有一些自制农用工具摊生意红火,

修钟表的师父也常在圩日摆摊,

街头卖菜秧、补鞋、剃头、

打磨刀具、修补铁桶等

各式贸易或服务花样百出。

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朝后期电白县治所曾徙治于此。在电城市场外不远处的十字街口便是电城知名的文化古迹——钟鼓楼。站在十字街上看钟鼓楼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历史韵味十足。钟鼓楼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建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2008年时,已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石鼓圩

石鼓圩自古以来

农历尾数二、五、八是圩期。

改革开放以来,

石鼓每天都是圩日,

吸引了许多客商云集在这里经营做生意。

在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

石鼓圩有东巷、北巷,

最热闹的是南关一条街。

六十年代,

石鼓圩迁出东巷

石鼓岭边建立一个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

最繁华热闹的有人民路、

建新路、向阳路。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农村种的黄麻、白麻收获后

放在水塘浸后再捞起刨去麻青,

很多人购麻回,

一碗青水浸麻,一个麻篮装纱,

拧纱纺线,自搞作坊,

家家织网,户户穿梭,

织出的渔网有大网、撒网和“泣鱼剿”。

改革开放以来,

昔日手工麻线织渔网被机械化代替,

生产的塑料丝网在

石鼓公园路一街、二街摆满商铺,

成为两条街特色的产品,

热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

石鼓熟食小吃最美味

在“石鼓综合市场”西头有炸扣肉、

盐焗鸡、烧鸭、烧腊、

猪大肠、猪头肉等十多个摊档,

吸引很多人热买。

石鼓“籺”最出名,

特别石鼓的“簸箕籺”最出名,

很多人去趁石鼓圩,

首先寻找“簸箕籺”吃。

石鼓圩市场有一千多间商铺,

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旺,

形成了每天都是圩,

只是二、五、八圩期多一些

三鸟、花生、番薯、芋头等农副产品。

近年来,

在石鼓圩边修建有多条公路,

路通财通,形成了新“金墩”。

据清朝光绪《高州府志》记载,“石鼓岭在县南迤西四十里,上有大石圆似鼓,岭上多石,顽如黑,中有一处击之,声如鼓。”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黑泥土,有一年发生历史罕见旱灾,人们三步一拜,九步一跪叩拜天神,祈盼甘霖。地上的喊声、泣声传到天上,上帝便派太白金星携带风、雨、雷、电等仙人带着五面金鼓降落岭土,逢农历二、五、八为民赠雨,鼓鸣雨降,旱患消除、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并在岭下北边成立集市,赶集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火红。有一位学士路过此地,看到集市繁华热闹,挥笔写下“金墩”两字便拂袖而去。自此“金墩圩”之名就叫出来了。

年过月久,五面金鼓渐渐化作五块鼓状的巨石。为了纪念天赐福鼓,人们把安放金鼓的地方叫石鼓岭,岭下“金墩圩”改名为“石鼓圩”,并定农历二、五、八为圩期,石鼓因此而得名。可惜,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一些人在石鼓岭放炸药开炮炸碎山石搞建筑,毁掉了五块如鼓的大石。改革开放后,在石鼓岭建立了“石鼓公园”,在石鼓岭顶塑有“石鼓”。

见识独特的圩市风情,

领略悠久的圩市文化,

感受热闹和谐的现代圩市新气息。

为茂名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