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书道实践与学术研究产生分裂?这是“家元制”的缺陷

“日本书法家是职业的,他们依靠教育'月谢’维持生活,书法研究更重视服务性”

如以中国书法的视角观望日本书界,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随手翻一本书法杂志都会发现,里面所刊载的内容不但十分零散,水平也大相径庭,即存在浅俗的创作,也存在精彩的论述,呈现出非常严重的分裂现象。

这种画面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出现,随手翻本国书法杂志,我们都能迅速看出当下的研究方向、热点、动态。作为文化背景十分相近的两个国家,为何日本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如此夸张的分裂现象?

在日本书法界,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是两个不同团体,有不同的人员结构,也有不同目的!

文章开篇就引用到一句话,在日本书法家是职业化的,他们需要依靠教育获取报酬,所以他们对书法的研究往往着重于如何教育,而非书论书史。他们获得月谢的途径,当然也包括出售作品。

这类职业化的书法家,是真正扛起日本当代创作实践大旗的团体,换言之,他们的创作水平以及方向,普遍影响日本书法的发展现状。

当然,相对于“散养野生”成名的中国书法家,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书法家的“来源”。

日本书法家是由“会”为单位,或者称为“流派”,种类繁杂众多,他们是以传授书法技艺,组织弟子展览获奖为目的的民间团体,人员构成通常是一位成名书家携众弟子组成,类似于国内的培训班,只不过是独立的组织团体,而其中的小会或者小流派又附属于更大的组织团体。

这些团体主导者教学除了以古帖为基础外,还会以自己的字为示范供学生临习的,而且这还作为一项考核成绩确定“段位”。

日本书法界中擅长创作实践的部分,就是这样构成的。稍微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能看出,这很有“家元制”的色彩,与花道茶道相似,家长制,更讲究门第师承,更有崇拜意识,亲近的子嗣或弟子更容易获得社会地位,水平倒是次要的。这也就导致他们并没有对学术研究的需求,反倒是研究书法教学会更容易壮大一些,这倒与我们国内某门的宗旨是相似的了,难怪早年常出访日本交流,也是学到了真家伙的。

家元制的经营性和模拟血源性导致日本书法家团体不需重视理论研究,也不需重视对古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导致实战派书家的理论一般不受学界重视。

那搞学术研究的又是哪类人呢?

绝大部分忠心学术的是业余书法家,他们都有各自的职业,只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爱好的事,能不以利益为前提做研究,所以他们的学术论文往往更深入,更能获得认可。这个学术团体的规模要远逊于书法家团体,只是一个松散的民间团体,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研究者组成,组织经营的状况并不好,而且研究领域太过分散,类似于散兵游勇。

当然,事事有例外,书法家团体中确实有极少数极有声望有能力的实战派书家是发自内心喜欢研究理论学术的,不过实在太少。

到这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书法家”这词,在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以水平论,时间或理论水平高可称家,但是在日本,书法家则是一门职业,是一门类似需“培训上岗”的职业,先入会或流派学习,之后依靠声望再去开山立派。而“业余”一词,在中国理解为不入门,但是在日本就需要理解为不以书法吃饭。很多业余书法家,可能更忠诚于古帖,但是他们的传统风格并不能得到日本现代风格的认可,在这种文化下,自然就丧失了大众审美的话语权。所以在我们国内视角来看,日本很多业余书家的创作水平和学术水平都是不错的,尤其是学术水平,日本国内书法界也是不得不承认的。

总结

日本书法家的传承制度,并非以水平论,而是以家元制传承,有着高度职业化特征,经营性非常强,但同时,这种制度让书法家团体里充斥着一大部分子承父业的书法家,他们与喜欢追求的书法家是不同的,是被动趋势,这也是家元制的弊病,也是日本书法停滞不前的原因,与其说日本书法家团体是在发扬艺术,不如说是在做事业。类似于持证上岗,个体创业,书法家只是一纸上岗证而已,并不代表实际对书法的实践水平与学术贡献,反倒目的性更纯粹,不以利益驱使的各行各业的书法爱好者,能深入研究各个分散的热点,成为学术翘楚。

如此看,在同一杂志中所看到的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分裂的现象,也就解释的通了。

题外话:看到现今日本书法创作与学术分裂的现象,再回望日本三笔三迹时的艺术盛况,也就不难想通为何日本书法也在走下坡路了,家元制的弊端已然凸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