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误区:3个常见问题,语文老师给你直接指出来,看你是不是也有……

随着我们家长们的受教育水平逐渐增高,不少小学生的家长,他们是研究生、博士,文化水平、学历、对教育的认知比小学老师都要高。家长们有一套辅导方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上,各个学科的辅导,家长们都能各显神通。但是不少家长对语文学习的误解是根深蒂固的,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要超过课文阅读,条件不错的家庭,会给孩子大量购买课外阅读物,培养孩子积累阅读。这难道也不对吗?

阅读是应该的,也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但是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发展规律,课文按照适龄的原则,从语文要素方面,科学又严谨地进行文章选编的,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设定。我们的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从中该让学生们学到什么,理解什么,对语文学习提供哪些帮助,是有明确的教学方向的。如果在课外阅读中,没办法按照这个方向去理解,那么课外阅读只能停留在习惯上。家长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误区,来自一些列的日常辅导,小岛老师不和家长们绕弯子,直接给大家指出来,一起来探讨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1、阅读理解题型和阅读到底哪个不一样

家长对阅读的认知误区就是只要我看了大量的书,我的语文成绩就一定能好。结果有耐心的家长真的去督促了孩子看了大量的书,做了阅读的积累,却发现语文成绩还是很一般,想考出高分成绩,实在无法突破,非常难。到底是哪里的问题?阅读理解题型和阅读到底哪个不一样?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要明白阅读理解题型是在考察什么语文学习能力?不是看书的数量,也不是阅读的时间,而是语文思维。中心思想的概括理解、文章结构、写作手法、语言文字的运用特点等等。这些看起来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其实传达的就是语文思维。

但是我们的阅读练习和积累,是不会按照知识性体系结构来阅读的,所以仅仅靠大量阅读是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家长的阅读误区,想建立语文思维,从课文学习中去建立,跟着语文老师去学习如何解析文章,等熟练到把课外和课内融会贯通起来,打通阅读的通道后,我们的阅读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再来积累阅读量,才能达到为语文学习提供基础素材的目的。

2、背诵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感受文字语言的美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总认为背诵是一个强人所难的学习要求。认为语文学习是死记硬背,基础不好的同学,老师也没有很好的学习建议,通常就是一个字:背。那么背诵课文,背诵古诗词,就是为了考试吗?这就是家长的一个错误的认知,背诵并不光是为了考试,语言文字的美,是我们使用文字传达感情的要义。中小学阶段要学习古诗词、名家选段课文,为的是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意义。

我们也有很多家长要求背诵,在上小学前,就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了。孩子在毫无感情的诵读中,去生硬地记忆文字,是没办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等到上了小学,看似在古诗词学习上很快,但是一旦涉及到理解和体会,就有不少小学生能力受限。我们需要让孩子来背诵,但是怎么背诵,如何让背诵为语文学习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这是家长和老师需要思考的,从小感受语言的韵律,锻炼表达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做的事。

3、写作没有套路,重视单元习作练习才是考察的范围

多半家长认为孩子写作能力差,在考试的时候常常丢分,来自阅读少了,语文理解不到位,拼命让孩子去练笔,甚至送到作文辅导班去学习所谓的套路和公式,为了能在短期内,给语文考试提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写作其实没有套路,所谓的套路,也是我们成年人给孩子制定的行文规范。作文写得生不生动,是否体现了真实的情感,这才是我们对写作练习的目标。

写作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观察,没有理解,不会读题,写不出完整的句子,完全按照考试的套路来练习,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即便按照所谓的套路写出了高分作文,也是东施效颦,毫无情感表达,令人尴尬。而且,越来越多阅卷老师,是可以一眼就看出,作文是不是套路,基本上套路作文看似文藻堆砌,也得不到什么高分。我们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单元习作练习,这才是应该考察的写作范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写出满分作文,家长就能认为万事大吉了。

作文写不好,没有按照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系统学习,好成绩是暂时的。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自认为读书比孩子多,可是我们能写出孩子的习作练习吗?当孩子作业写不好,作文也不顺,你能指出问题出在哪吗?并且帮孩子理解和纠正吗?家长做不到,说明对辅导和学习的把握还不够,因为家长也没有经历过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系统,是不是可以去了解一下呢?说说你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