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还在早读,叔发来信息:志豪,陪叔去渔行(市场)走走。
昨天,我从永忠那里得知,今日是五安(叔公)忌日。按叔的习惯,五安或五婆的忌日,无论多忙,他都提前在俩老忌日前夕回来。次日清晨,步行去渔行转转。
朋友成峰去清源湾接叔到南街市场路口,我、保全、国启接着叔,陪他走进渔行。
小城人有趁早市的习惯,渔行早市,卖的都是附近小海港的海鲜。鱼爿档口上,鱼虾蚝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叔连声赞叹:太丰富了。
买了一尾海鲤鱼,半斤熟小九女(小鱿鱼)和熟鱼。海鲤鱼煮萝卜干,熟九女和熟鱼放锅上过过火,干煎一下,等有些焦黄再捞起,送粥可是一流。
图片来自林国启
从渔行出来,沿着南街往南村方向走。一路上,叔指着街边的老屋,讲述关于老屋的故事。
回到南村旧居,跨进大门门槛时,叔急步迈入门口右边的房间,那是五婆生前住的睡房。
走到睡床头旁边的矮茶几前,面对五婆的黑白照片,肃穆而立,双手合十,弯腰虔诚地揖拱三下。
然后半跪照片前,默默地注视。慢慢地,轻轻地擦拭着照片的灰尘。
擦完之后,深情凝视照片片刻,嘴唇颤抖着,嗫嗫嚅嚅,欲言又止,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叔每次回到南村旧居时,这样的镜头,我见过很多回,每回见眼角都辣热。
保全说,他不敢看这样的镜头,怕自己会秒哭。
曾在网络搜了一张图片,用做公众号文章的插图。保全看到后对我说,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温暖有故事,容易感动人。你一幅菊花图,无论你画得怎么像,始终没有故事。
这张插图是,一位父亲骑着自行车,车头挂着买到的菜,车架坐着儿子,儿子的头趴在父亲背上。
每次叔回到南村旧居,他喜欢带我去看福叔门口的两棵白银树,一团团红色的白银果,像鱼卵缀满枝头。有些纳闷,白银树为何果子是红色的。
旧居门口果园后面,有块小菜园。叔的二妹梅珠姑种了花生、椰菜,还有一棵柚子树,开着花,挂着一只金灿灿的隔年柚子。走近菜园,闻到柚子花的清香。
菜园靠田边的位置,用网围了一个角落,里面养了几只鸡和鹅,姑说,今晚吃鸡,养了很久了,肉很香。
看到柚子树时,心里想,永忠要是看到,肯定是欣悦不已。
上周与永忠骑行,看到村头村尾或路边的柚子树,曾经有个愿望,要是在柚子树下喝茶,该是万分惬意的事。
福叔门口贴着的对联,叔非常喜欢,他告诉大家,是茂名一个朋友写的。这对联是:文光岁月涵天地,笔著春秋契古今。横额是:纳福。
门口的水田,有俩夫妇在田里挖藕,梅珠姑高诉我们,那是四伯儿子和他媳妇在挖藕种。四伯的儿子年纪跟叔差不多,我前年看过他挖藕。
叔指着田里劳作的人告诉我,他父亲就是读诗给我听的那个四伯。他有很多古书,有回带我到他家,从床底拖出一只海箩筐。一扎扎的国民党纸币,装了一海箩筐。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门口的果树下喝茶,柚子树在三米左右的菜园。一口茶的醇香,一缕柚子花的清香,阵阵鸡鸭鹅归巢的鸣叫声,心里万分舒坦。
四伯的儿子和媳妇,在门口的水田种藕,他们前面的水田,恬静的水面,浮着嫩藕叶。
一幅粤西春耕图,进入了我的眼帘。
曾经在雨霖家喝茶,母亲打电话来,叫我回家吃早饭。我告诉她,在雨霖家吃。
雨霖十分羡慕,幽幽叹了口气: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我父母亲走后,很少回村里了。他们还在时,回村的欲望非常剧烈。
锦祥同我讲过:老娘不会计较儿女的贫与富,也不寄望在儿女身上获取回报。我有空了,开车回去陪老娘聊几句,心里就踏实了。
叔跟我说到他家门口原来是有两棵柚子树的,很大的两棵。五叔公去世后,五婆砍掉了两棵柚子树。不知道老太太是什么意思。
母亲的血压高,去医院检查后,服药来控制。
回来陪她已经十天左右了。说是陪她,其实没多少时间在家。倒是大妹和二妹做得好,这段日子,隔一天就来小城陪母亲喝茶。
血压渐渐降下来,母亲每天与她的伙伴们在旧居门口打牌。她说,我没事,比你的血压正常?清晨中午晚上能看到我,血压就正常了。
辛丑年正月廿五日晚,整理于静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