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晦涩难懂的赫拉克利特
理性与理智的区别是什么?理性,是融入到人性中的、可以调动和整合所有素质的逻辑分析能力;理智,是只存在于智力层面的逻辑分析能力。
——坤鹏论
赫拉克利特应该是第一位将智慧定义为认识事物本质的人。
因为他曾说过:“智慧就是去认识和了解那分布在万物之中并且统治着万物的事物。”
赫拉克利特将自己的思想写进了《论自然》(有些人将其命名为《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
这是一部与自然有关的论文集,分为三个部分:论神、论万物以及论政治。
从该书的残篇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广泛,包括了宇宙学、道德思想、宗教和政治。
后来的斯多葛主义者狄俄多托斯认为这本书是“关于正确生活的指引”,其实探讨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政治,书中那些关于自然的讨论不过是用来为政治观点举例和比喻而已。
还有人将其称为“关于伦理的规范,关于万物的运行法则”。
据说,该《论自然》只完成了一半,剩下部分还只是草稿,不过,风格上与前半部分截然不同。
这本书被赫拉克利特藏在了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里。
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神、狩猎女神,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
在古希腊,这位女神深受敬仰,人们在以弗所为其建成了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
请注意,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与我们熟知的包括长城在内的世界七大中古奇迹不同,它们都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存在的宏伟建筑和雕塑,包括:
埃及胡夫金字塔;
巴比伦空中花园;
阿尔忒弥斯神庙;
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索拉斯陵墓;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亚历山大灯塔。
今天除了埃及胡夫金字塔,其他六个都因地震、火灾、战争等因素被损毁,像阿尔忒弥斯神庙,只有
最早提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这个说法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旅行家安提帕特,还有一种说法是由公元前2世纪的拜占庭科学家斐罗提出的。
阿尔忒弥斯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
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有126根立柱,每根大约12~18米高。
神庙的底座约为7200平方米,是古希腊最大的神殿之一,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是世界历史中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在当时最大的建筑物。
其开始建造时间约为公元前550年,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120年。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被一个叫黑若斯达特斯(Herostrat)的希腊年轻人焚毁,他自豪地认罪,声称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名字名留青史。
疯狂!
后来,黑若斯达特斯在德语中代指那些热衷于追逐名声的人;在英语中,黑若斯达特斯名声(Herostratic fame)意指那些不择手段得来的名誉。
接着,人们又在原址重建了神庙,但是,公元262年再罹火难。
阿尔忒弥斯神庙前后经历过七次重建。
最后,公元401年,以弗所被东罗马帝国占领,以弗所人转信基督教,奥德修斯二世将神庙视为异教徒的聚集场所,下令彻底拆毁。
自此,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便从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今天,阿尔忒弥斯神庙只剩下一根柱子,我们也只能从作为文物的以弗所钱币上看到它的大致模样。
就像所有其他比苏格拉底还早的古希腊先哲一样,赫拉克利特的著作《论自然》如今只留下残篇碎片。
大约100句话左右,最长的句子也仅仅只有55个字。
其中译本《赫拉柯利特著作残篇》现在只能找到二手,因为稀缺,价格不菲。
坤鹏论之前曾找到过PDF版本,100多页,一晚上就能读完。
特别是后人为其添加的注释很不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还能普及哲学知识。
另外,除了著作残篇外,赫拉克利特流传下来的言行还多出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著作的引文,而这些引文大多是为了批判他才引证的。
罗素认为,通过对手的引文被人们认识的哲学家,并且是如此伟大,可想他在当时是多么有影响力。
显然,深深影响整个西方哲学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深深受到了他的影响。
柏拉图曾经特别勤奋地研究过赫拉克利特的哲学,黑格尔指出:“并且无可争辩地他是通过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而获得他的早期哲学素养的,所以赫拉克利特能够称作柏拉图的老师。”
还是据第欧根尼·拉尔修所记载的,当时波斯国王曾写信邀请赫拉克利特到他那里去,因为他的《论自然》(以下摘自波斯国王大流士给赫拉克利特的信):
“某些内容,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体现的是一种静观宇宙以及其中万物的能力,而它们却在进行着神圣的运动。不过,这本书大部分内容的具体含义都是不确定的,就连那些深入研究你的著作的人都无法准确地理解你表达的意思。”
所以,波斯国王请他到王宫去,承诺赐予他特权,只为了“希望能聆听你孜孜不倦的教诲”。
可是赫拉克利特却拒绝了,他在回信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人们当作真理和正义的东西的轻蔑。
他写道:“实际上,所有人都与正义和真理渐行渐远,在邪恶和愚昧的支配下,他们沉迷于对名誉和财富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于人们的一切贪婪和邪恶,我早已忘却,只希望能远离同胞们的浮躁和嫉妒,所以,我无法前往波斯。如今,我习惯了卑微,我尊重自己的意愿而生活。”
从上面这个故事,除了看到赫拉克利特的世人皆醉我独醒之骄傲,以及活出自己的素志,还有他思想的一大特点——晦涩难懂。
他的学说相当深奥,但他的表达却常常简洁明快,特别是箴言似的简短句型,既让他在表达上的简洁有力无人能与之媲美,也造成历史给他打上的所有标签中“晦涩难懂”绝对排名第一,有“出谜语的人”之称。
正如有人的评价:“一只布谷鸟从人群中腾空而起,他是群氓的批判者,晦涩难懂的赫拉克利特。”
历史中,曾有很多人试图解读他的著作,一直至今。
当然,赫拉克利特的作品中,有时也会使用清楚、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大多数人是坏蛋”、“尸体比肥料更没有价值”、“驴子情愿吃草,也不要黄金”……
但是,更多的还是难懂,所以他还有黑暗哲学家(也有译为朦胧哲学家)之称,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偏向神秘主义。
因为“那里漆黑一片,遍布迷雾,没有丝毫光亮”。
坤鹏论认为,所谓神秘主义的观点,还主要因为没有读懂赫拉克利特造成的。
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专门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撰写了这本书,因此,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能读懂它,也避免了这本书被无知之人轻薄。”
苏格拉底曾从戏剧家欧里庇德斯那里借了赫拉克利特的书,看过之后,他说,这本书太深奥了。
“他所了解的是深邃的,他所不了解而为他所信仰者,也同样是深邃的;但是,为了钻透它,需要像一个得洛斯岛上的潜水者那样潜入其深渊才能看得懂。”
但是,亚里士多德却认为,所谓晦涩的原因在于缺乏标点断句,忽略语法及不完善的语言的结果:“人们不知道,一个字是属于前面呢,抑或是后面。”
相信深受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文之苦的中国人,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人、修辞学大师西塞罗,也认同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认为晦涩是赫拉克利特故意为之。
不过,黑格尔毫不掩饰自己对西塞罗的不喜,他说:“这种说法是很肤浅的,西塞罗把他自己的肤浅说成是赫拉克利特的肤浅——即故意写得晦涩。”
深受赫拉克利特影响且对他研究很透彻的黑格尔,对于晦涩难懂,他首先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同时从内容的角度,他又补充指出:“但是这个哲学之所以晦涩,主要由于在它里面表现了一个深奥的、思辨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理智永远是艰深的、晦涩的,反之对于理智,数学倒是很容易的。概念、理念对于理智则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为它所把握的。”因为“理智坚执着有与无、主观与客观、实在与理想的分离。”
言外之意,看不懂那完全是看的人的水平有问题,别赖赫拉克利特老人家。
黑格尔这段话里面还藏着西方哲学的两个重要知识点——理性与理智。
它们最早源于柏拉图的对人灵魂的四种能力及其对应的四类知识的对象:理性、理智、信念、想象。
坤鹏论还会在后面详细介绍,这里先简要讲一讲理性和理智。
理性,在柏拉图那里又被称为理型、“相”或理念。
它是比理智高一个层次的认识能力,涉及到终极追问,比如对上帝的认识,或者远远超过仅仅对有限事物的认识。
这是一种逻辑地分析认知世界、直觉地把握事物本质,深入地进行独立探究并进行设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它追求普遍有效性和事物的完整性、合理性。
理性,不仅是人运用智力去理解和应付现实的能力。
更是人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以及人自身诸种复杂而对立的素质中的一股整合力量。
凭借理性,人们能够体认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了解自己种种欲望、冲动的性质,领悟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各种关系,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自身、他人、社群的影响。
理智,柏拉图的定义为数理对象,相对于理性来说,是较为低级的认识能力,仅仅是一种逻辑演绎或者抽象能力,其对象是有限事物,而不涉及到终极的追问。
理智相当于康德所说的知性,是人身上一种经由社会生活而形成的冷静权衡、精明计算的倾向和逻辑能力。
理智的表现迥异于本能、欲望和情感,甚至通常使人倾向于对这些成分进行约束和控制。
但是,从根本上讲,理智又往往服务于本能和欲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本能和欲望。
它所作出的权衡得失的反应,基本上是基于自保或是基于功利。
因此,理智本质上是基于个体自身的而不超出自身的。
理智常常是对本能和欲望的压制,很容易造成与情感的巨大不协调,抑制了人身上许多美好因素的发展。
因此,理智过度,人生便容易被简单化、抽象化,导致人的情感世界苍白贫乏。
坤鹏论认为,还可以从字面上快速记住它们的区别:
理性,是融入到人性中的、可以调动和整合所有素质的逻辑分析能力;
理智,是只存在于智力层面的逻辑分析能力。
从这样的角度看,再联系到文章最前面那句话,赫拉克利特应该是最早将智慧定义为理性的人。
而黑格尔是超级典型的理性主义者。
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坤鹏论将和大家分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